书城传记陈氏家族全传
17551100000031

第31章 北京之行(2)

9月7日,新铭轮乘风破浪,抵达山东烟台港,稍作停息,受到烟台各界的欢迎,陈其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然后又上了船。

新铭轮在大海中艰难地北行,站在甲板上的陈其美又陷入了如烟往事的回忆中……

说实话,陈其美辞去上海都督后,原计划出国考察实业。

在出国之前,陈其美于8月10日回到家乡湖州本拟在家乡安静地休养一个时期,多年来的秘密革命生涯,尤其是上海光复以来繁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使陈其美身心均已疲惫不堪。然而,开国英雄回到家乡,家乡人民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陈其美一回到湖州,湖州的各种团体纷纷开会欢迎,使陈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应酬之中,陈在写给张馥祯的信中说:

兄沪事交卸后,仍苦于应酬,避居故里。原拟静养顽体,不意抵湖后,仍有多数团体开会欢迎,纷扰不堪。异地皆然,无可容身,奈之何可?

陈其美在湖州逗留期间,十分关注家乡的建设事业,并对他侄子陈果夫谈了他建设湖州的设想:

将来革命成功,如有余时,我当提议兴湖州之地。以湖人之财力兴湖,足有余也。治水道为湖州第一要事,水道通,不致有水患。移城市于东南门之外,另筑商场,因水利可多办工厂,筑铁道以通上海,设模范之各种应兴事业如藏书楼、博物馆、动物园、商品陈列所、农事及蚕桑试验场,各种工厂、银行、商场、学校、改良监狱等等,凡沪上之所无者,于吾湖备之,他处之所无者,于吾湖介之。至于湖州出产少,人口稀,则一言可以兴湖矣,湖州出口少,可使之多,人力所能致也。人口引之多,亦人力所能致也,申地非固有多数之出口又非固有多数之人民,乃一经外人之经营,人民则侨居之,工商则汇集之,苟无外人经营,则今之十里洋场,恐犹是田园荒芜也。抑吾之所谓振兴湖州者,非欲与交通便利之上海竞繁华也。我但求工业发达,教育振兴耳。何仲箫编:《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一),(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7—8页。

乡贤毕至,乡音萦绕,指点江山,乡情融融。正当陈其美沉浸于故乡的建设蓝图之中的时候,一封从上海发往湖州的电报,让陈其美中断了故乡的停留,他很快回到了上海,参加黄兴、柏文蔚等50人联名发起的熊成基追悼会。

说起熊成基,这里不能不提一下,熊为何许人也?

熊成基(1887-1910),字味根,江苏扬州人,光复会会员。青年时代即仰慕民族英雄岳飞、史可法。1904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结识倪映典、范传甲、柏文蔚等,参加岳王会。次年,入江南炮兵速成学堂,毕业后任第九镇炮兵排长。1907年调回安庆,先在马营,后调炮营任队官。同年,倪映典策划于夏历除夕起义,被端方发觉,潜逃南下,熊成基遂被推为岳王会主持人。1907年11月19日,熊成基与小燕子传甲、薛哲等在安庆发动起义,熊成基被推为总司令。起义失败后,熊成基于1909年初潜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同年9月,化名张建勋,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1910年1月30日因叛徒出卖,熊成基被捕送至长春。熊在供词中写得精彩,令人难忘:

我今后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

2月27日,熊成基在长春慷慨就义。临死前还高呼:共和万岁!

1912年8月,熊成基遗骨运抵扬州,陈其美与黄兴等发起在扬州召开追悼会,以表彰烈士的光辉事迹。8月30日,陈其美又与黄兴、蔡元培、钮永建、吴敬恒等发起在上海召开熊成基、白雅雨、王汉、刘敬庵四烈士追悼会,到场万人。

……

陈其美从回忆中又回到了现实,只见新铭号轮乘风破浪,犁开黑色的海浪,鸣着笛驶向远方的城市——天津。

9月9日,陈其美、黄兴一行抵达天津这个海滨城市。北京政府特派的代表程韵生、陈家鼎、宋教仁等已先期抵达天津迎候。

10日,天津国民党支部和垦殖协会广东会馆召开欢迎会,张继在欢迎词中指出:

欢迎英雄,崇拜英雄,因对于时代有伟大之事业,必有伟大之国民,伟大之国民,不能不崇拜伟大之人物。前日欢迎孙先生,今日欢迎黄先生和陈先生,即是欢迎其理想,崇拜其理想也。

11日,陈其美偕同黄兴与直隶新旧都督冯国璋、张锡峦会晤后,即乘专车前往北京,下午两点抵达北京。袁世凯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据《民立报》报道:

专车到站时,署总理赵秉钧、陆军段总长、海军刘总长及各国务员均上车与黄兴及陈其美握手周旋。斯时莅站欢迎者,计有外宾、议员、政界、学界、各党会、工商界、女界,约数千人,均在站行列,脱帽鼓掌,表示欢迎。黄兴与陈其美亦脱帽答礼,态度谦和。旋于军乐声中,乘坐前迎国父时之朱轮黄畹双马车入正阳门,赴东单牌楼东石胡同荣实禄花园休息。沿途军警举枪致敬。男女老幼,观者如堵。莫永明、范然著:《陈英士纪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下午5时许,陈其美陪同黄兴前往总统府会见袁世凯。

见面时,双方行鞠躬握手礼。应该说这是陈其美、黄兴与其政治对手袁世凯的首次会见。

他们三人谈话的内容已无从知晓。据当时报纸报道,会见结束后,袁世凯曾对黄兴和陈其美各下了一评语,称“黄克强人甚笃实,陈英士人甚明敏,均为今日难得之才”。

而黄兴则对人称:“大总统实为今日第一人物,深致倾服。”

陈其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和黄先生不准备投身政界,表示为国兴建实业。

路透社记者采访黄兴和陈其美后报道说:“彼等现均拟从事提倡实业。”陈其美也一再表示要“游历欧美,考察工商”,并与各国驻华公使作了联络,进展顺利。

闪光灯在他们身上闪动,第二天,两英雄的照片都上了京城报刊的头版头条,轰动一时。

当天晚上,他们又与孙先生会合,明天共同参加前清摄政王载沣的欢迎宴会。

出席前清摄政王载沣的欢迎宴会

来到北京,着实让陈其美和黄兴感动的是出席前清摄政王载沣的欢迎宴会。

辛亥革命的功绩就是推翻了大清王朝。

应该说这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相见。

且说这天一早(9月12日),孙中山、陈其美、黄兴由前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清室内务府总管世续陪同,浏览红墙黄瓦的清内宫和风景秀丽的皇家颐和园。

过去这都是皇帝吃喝玩乐的地方,今天成了革命英雄的观光之地,令他们感慨万端。陈其美激动地对孙中山说:不把他们打翻在地,今天我们能站在这里吗?

孙中山哈哈地笑起来:是啊,晚上,对手们还要宴请你呢!

当晚7时,前清摄政王载沣的欢迎宴会按时举行。地点为金鱼胡同那桐宅第。

载沣因病未能出席,由贝子溥伦代表主持和致辞,皇族百余人参加。孙中山、陈其美、黄兴等被推为嘉宾,坐在上席。

大家落座后,溥伦站起来致辞,他手拿一纸,彬彬有礼地走到鲜花掩映的主持台前:

兄弟意见,革命本国家进化应有之举,故汤武革命称为圣人,且此次革命原属国体问题,现在建设共和,不特皇室仍受优待之荣,并使满洲人民同享共和幸福,迥非前古帝政时代可比,此敝皇族所极为感激。

孙中山一行鼓掌。

接着,他又掏出一纸,代载沣读欢迎词,道:

语有之,非常之人,始能建非常之业,斯言也乃于中山、克强两先生暨诸杰士见之。两先生洞观四千余年之历史,二十世纪之时艰,非以共和定国体,不能为人民谋幸福,不能与列强谈竞争,于是遍游欧美,忝以时机数十年苦口热心,始达共和目的,方诸华盛顿,何多让焉。此固两先生有志竟成,亦由我皇太后及皇上大公无私之心,遂以天下神器,举而还之天下。……本爵现因小恙,未能亲接鸿言,心殊抱歉,深愿海内长升平之治,将于两先生倚之赖之。

又是一片掌声。

黄兴站起来,代表孙中山、陈其美,走到主持台前,致答辞:

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孙先生与兄弟及诸同志协力,始有今日,君等乃归功于孙先生与兄弟,实为惭愧。且自武昌起义,甫及三月,大局略定,全赖隆裕太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们为私产,远追尧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而北京首都不见兵革,社会秩序亦得安宁,尤为和平幸福。虽现在内政、外交诸形困难,然以五族同胞共和血诚,力肩斯任,于共和国家前途必能发展。兄弟等敢不竭其死力,以奠国家于大安,致负隆裕太后、皇帝退让之美举。今承开会欢迎,孙先生与兄弟得以诸君一堂聚首,畅余平生,区区此心,极为欣悦。并请贵爵将兄弟等诚意,转达皇太后、皇帝之前,实为感祷。

欢迎晚宴,在皇乐之中进行。

席间,大家频频举杯。

为了消除民族误解,陈其美主动上前与皇室成员搭话,说明民主革命并非排斥满族为目的,而是以平等地位,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组成一个多民族的中华民国,希望皇室勿为谣言所惑。

对方点点头,表示明白其意。

宴会至深夜才结束。

陈其美喝得要比孙中山、黄兴多些,他的脸颊微微发红。他对孙先生说:与对手喝酒,一醉方休。我太高兴啦!

孙中山说:逊清皇室与我们一起握手言欢,这本身就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

国民党应运而生

9月15日下午,国民党本部在北京湖广会馆集会,欢迎陈其美与孙中山、黄兴、贡桑诺尔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