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17550600000015

第15章 兵戎相见

1969年3月,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畔,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中国边防军与侵略我国的苏联军队展开了一场血腥厮杀。面对装备精良、占有绝对优势的对手,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中国边防军人毫不畏惧,奋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苏联老大哥”曾经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称呼之一,相同的意识形态曾经是两国“牢不可破”的友谊纽带。然而,在黑龙江的一个弹丸小岛上,昔日的“兄弟俩”竟然是兵戎相见,“主义”带来的友谊最终也以“主义”的分歧而告终。珍宝岛之战,影响了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甚至有人称珍宝岛是“差点引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小岛”。人们不禁要问,中苏两国之间的友谊,为何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而这场珍宝岛之战是如何让毛泽东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战略,又是如何撬动了美苏两极分化以及世界的冷战格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珍宝岛之战的起因,就缘于中苏边境领土的长期纠纷。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长达100多年的混战和政权的不断更替。期间,沙俄政府以武力威胁等方式,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霸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此,两国便拥有了7600公里的边境线。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之间互称兄弟,两国边界上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关系,两国边防军人之间互相尊敬、以礼相待。在边境生活的百姓,甚至可以越境捕鱼、放牧,相处得十分和睦。

然而,从1956年开始,中苏论战持续了十余年。在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有发展到分裂的地步,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分歧就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家间的敌视状态。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对中苏关系的影响更坏,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上面对我们施加压力是主要的,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对中国就是军事压力日益加剧。后来赫鲁晓夫时期在中苏边境上苏联驻军10个师,勃列日涅夫时期增加到50个师,百万大军压境。

——王钢华(时任中共代表团翻译)

为了进一步对中国施压,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枪杀中国边民,劫持牛羊,甚至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在新疆地区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大量边民外逃。而当时的中国虽然在政治上“反修”,却不希望因边界问题进一步恶化中苏国家关系。在中国的倡议下,从1964年2月至8月,为解决边界争端,中苏两国举行了多次边界谈判。

但是他们根本不承认有所谓边界争议地区,他认为那都是他的领土,不存在什么争议。我们说你这就没道理了,我认为是我的领土,你认为是你的领土,那当然就是争议嘛,争议就要谈判解决嘛。

——陈平陵(曾任俄罗斯大使馆政务参赞)

但是中国的提法他(苏联)是反对的。吵了半天,没有达成(一致),第一次边界谈判是没有成功的。

——荣植(驻苏使馆工作人员)

边界谈判失败后,中苏边境地区又开始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事件。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苏联方面挑起的各种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中苏东段边界黑龙江上的吴八老岛、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的冲突最为激烈,成为边境冲突的焦点。

1966年,中苏双方在这些地区的冲突由口头争辩发展到相互推搡和斗殴,直至苏军以棍棒殴打中国边防人员。

第二年,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上岛巡逻,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多人,还肆意抓捕中国渔民。1968年1月5日,苏军出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当场轧死4人,造成了中苏边界纠纷中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

此后,苏联边防军频繁地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甚至还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进行点射。对此,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始终是置若罔闻,苏军的挑衅行为仍无收敛。直到1968年8月,苏军突然袭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部布拉格。正是这一事件,直接促使毛泽东下决心调整中国的对外战略。

1968年8月20日深夜,布拉格国际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客机的紧急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经机场同意“迫降”以后,数十名荷枪实弹的苏军特种部队突击队员突然冲出机舱,迅速占领了机场。紧接着,装载坦克、大炮和苏军部队的巨型运输机纷纷降落。一个小时后,由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士兵直扑布拉格市区。

8月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市内各重要据点,逮捕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与此同时,50多万名华约国的武装部队从四面八方越过边境,捷克斯洛伐克的几十万军队被全部缴械。一夜之间,苏联就出其不意地占领了这个兄弟国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1968年初,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国内改革运动。在他的领导下,捷克斯洛伐克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倾向。

捷共当时非常明确地提出,我们就是要摒弃苏联模式,因为这个苏联模式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他明确提出来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比我们中国早了十多年。苏联的领导层说这是离经叛道,这完全背离了所谓苏联的意识形态。

——陈平陵(曾任俄罗斯大使馆政务参赞)

为了维护统一的“苏联体制”,勃列日涅夫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其实,这并不是苏联第一次武装干涉别国内政。早在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就发生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骚乱。虽然波苏矛盾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但是在匈牙利,抗议活动很快演变成为当局无法控制的动乱,直到苏军的坦克开进了布达佩斯,事件才得以平息。而苏联的那次军事干预,共造成约2700名匈牙利人死亡。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的捷克事件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镇压东欧国家试图脱离苏联集团的政治力量,阻止这种离心的趋势出现。

——牛军(中共党史专家)

鉴于1956年发生在匈牙利的悲剧,这次,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并没有组织抵抗。可是,这次事件还是造成了80名捷克人被杀害。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中国不是给苏联扣上了一个“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嘛,那么中国方面也对苏联是非常的忌惮,因为你几个小时,就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给占了,所以中国是感觉到一个很大的威胁。

——李丹慧(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教授)

1968年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一夜之间就占领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替自己的侵略行径辩解,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还随即抛出了所谓的“有限主权论”,声称苏联有权决定社会主义大家庭当中的其他成员的命运。这无疑是对其他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同时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可以说,这一事件直接促使毛泽东下决心调整中国的对外战略,积极加强边防工事。终于,1969年3月,一场震惊世界的冲突爆发了。

1969年春节刚过,乌苏里江上依旧风雪交加,天寒地冻。3月2日,宁静的江面上突然响起了隆隆的枪炮声。中苏两国的边防部队在珍宝岛上发生了第一起边界武装冲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奋力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此时,中国各地的群众举行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强烈抗议苏联侵犯中国领土珍宝岛。在3月4日至12日不足10天的时间里,参加示威游行的军民已达4亿人次以上。《人民日报》则以“打倒新沙皇”为题发表社论,将苏联领导集团与老沙皇画上等号,并且明确表示:中国的领土主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如果苏联继续进行军事挑衅,我们都要把他们“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虽说苏军第一次以失败告终,但战事远没有结束。我军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双方在军事装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时,我军只有步兵、炮兵和工兵,配备的轻重武器大多还只是20世纪40年代设计的。而苏军步兵不仅全是摩托化部队,还拥有占优势的炮兵和大量坦克、装甲车,以及可以直接用于支援作战的空军战机。因此不论在技术装备,还是火力上,苏联方面都居于绝对优势。

很快,不甘心失败的苏军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根据苏联国防部的部署,15日凌晨,苏军趁着拂晓前的黑暗,从珍宝岛北端悄悄侵入,潜伏在丛林之中。9时46分,苏军对中国边防部队的岸边阵地和岛上分队进行猛烈射击。紧接着,苏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从南北两侧向珍宝岛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汊,阻拦中国江岸上的部队上岛支援。

苏军的这次进攻出动了当时他们最先进的T62坦克。它采用115毫米滑膛炮,配用超速尾翼稳定穿甲弹,最大时速50千米,装甲厚20~242毫米,装有动力较大的引擎、夜间瞄准装置和低矮的流线型炮塔。T62坦克当时被称为是“防弹外形最好的现代坦克”,也被称为“坦克之王”。

而当时,我军在反坦克武器上的配备仅有56式40毫米火箭筒、75毫米无后坐力炮、10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85毫米加农炮,这些都不足以打穿T62坦克的装甲。唯一能对付T62坦克的武器只有反履带地雷。它主要用于炸毁坦克履带,破坏负重轮,使坦克丧失机动能力。

但是,3月的乌苏里江江面,早已被冻成坚硬光滑的冰面,几乎看不到什么可以作为隐藏地雷的地方。同时由于冰面的坚硬,想要在敌人严密监视的冰面上尝试凿洞也是非常困难的,那怎么办呢?

经过侦查,我军发现江面上有很多一堆堆的冰雪堆。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于是,大家把反坦克地雷套上一个个白色布套,然后利用夜色,大家按照布雷的要求把这些地雷放在冰面上。

果然,通过一夜的天寒地冻,那些白色布套里的地雷被冻成了一个个雪球,在积雪被狂风吹尽的冰面上与真真假假的雪球堆已经浑然一体。于是,当苏军T62坦克绕过珍宝岛的南端,悄悄地从西面的江汊上包抄过来,企图从背后袭击我军的时候,让苏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苏军坦克)这一下就冲进了我们预设的地雷阵,很快就轧上伪装成冰疙瘩的、头天晚上布设好的,套上白布袋的反坦克地雷。打头儿的那辆坦克,履带马上就被炸断,炸断后,后面那几辆坦克一看,这地方不能来,马上扭头就撤了!

——房兵(中国国防大学 博士)

我就琢磨坦克炸完了,里面的人炸没炸死啊,我逮着个冲锋枪就上去了,掏出个手榴弹一拉弦就扔下去了,然后我往旁边一躲,“轰”一家伙(炸了)。

——于洪东(原133师397团侦察排 排长)

紧接着,苏军的第三次进攻也失败了。3月16日深夜,正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华沙条约组织七国首脑会议的勃列日涅夫,当听到中苏战况的报告后非常震惊。当得知苏军的一辆T62坦克还留在中国领土上时,他对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大发雷霆:“这辆坦克绝对不能落到中国人的手里,一定要弄回来!实在弄不回来就设法把它破坏掉!”

当时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苏联军队,损失一辆坦克不过是九牛之一毛,但是,为什么勃列日涅夫会如此郑重其事?难道这辆T62坦克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苏联人又将展开怎么样的疯狂行动呢?

勃列日涅夫命令苏军,想方设法地要把这辆坦克夺回去。这里的原因除了怕这辆坦克落在我方手中,成为了“入侵”的铁证之外,其实他更怕T62坦克的先进技术被我方掌握。要知道这辆坦克在当时是代表了世界坦克研究的先进水平,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机密。而1969年,我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制国产69式中型坦克。但是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西方国家也对我国实施全面的技术封锁,因此我国在研制69式中型坦克过程当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而这次被我军炸瘫的T62坦克只是履带被炸毁了,整车的状况依旧良好。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周恩来亲自指示:“一定要把江面上被打瘫的那辆坦克拖回来。”然而这时的苏联军方,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迫切要夺回这辆坦克。

3月17日凌晨,苏军出动坦克5辆、步兵70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侵入珍宝岛。他们在岛上埋设了大量防步兵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试图拖回被炸毁的坦克。可是在我边防部队炮火的猛烈反击下,当天下午5点,苏军被迫逃回了苏联境内。

随后,苏军一面用炮火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接近T62坦克,一面昼夜不停地炮击这辆坦克,企图将它炸毁。我边防部队发现后,立即组织火力将他们击退。

但是在炮战中,还是有一些苏军的炮弹落到了坦克周围,将冰面炸裂,使坦克沉入了江底。最终,当冰河解冻后,中国海军潜水人员于当年5月将这辆坦克捞出。

入侵未能得逞,坦克又落入中国人的手中,苏联领导层对此反应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扬言至少应该首先无限制地使用几百万吨级炸弹,把中国打回到“青铜时代”。于是,他们紧急调运大批军队,数十万全副武装的苏联军人气势汹汹地扑向中苏边境。在东段边界的增援兵力基本到位以后,苏军避开了其运力较弱的东段边界,而是精心选择了自己补给线较短,而中国方面交通不便、鞭长莫及的中苏西段边界作为实施其报复行动的地区。

8月13日,苏联军队300余人在两架直升飞机和数十辆装甲车的掩护之下,侵入中国新疆铁列克提地区,对正在巡逻的一个排的中国边防军分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中国边防军寡不敌众,除一人被俘外,其余全部阵亡。

与此同时,中国北部一直面临着来自苏联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苏军陈兵百万,大规模坦克机械化集群,对中国虎视眈眈。从蒙古到北京仅有几百公里的纵深,当时的飞机仅需20分钟就可把炸弹倾泻到中国首都北京。一些陈兵中蒙边境的苏军军官大肆叫嚣,称“三天可以从外蒙打到北京”。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扎哈罗夫还公开说,苏联战略火箭部队“随时准备立即行动,出其不意地进行打击”。

战争的危险迫在眉睫,而此时的勃列日涅夫,甚至已经开始秘密计划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8月18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

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计划,并且征求美方的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希望美国至少保持中立。谁也不曾料到,此时的中国距离核战争仅有一步之遥。那么,尼克松对此会是什么态度?毛泽东又是如何应对这场核危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