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拉萨城区拥有公园49座、公园绿地58处,近年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超过了92.5万平方米,初步显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一街一景的园林景象,居民出门步行500—1000米就能进入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10.3平方米,休憩娱乐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
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绿化渐次展开。2006年拉萨市确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2007年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列为拉萨市“十一五”城建重点,确定了“创园”三步走行动计划,即2008年建成自治区园林城市,2011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12年正式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拉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08年拉萨市完成了“自治区园林城市”创建任务,2009年4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园林城市”称号。这就标志着拉萨市“创园”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顺利实现,随即奔向第二个奋斗目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拉萨市区的绿化工程,主要包括广场绿化、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和社区绿化、“见缝插绿”等5类项目。
广场绿化 以植物造景为主,图像和色彩却是因地而异。植物配置与建筑、灯光相融合,以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但是不同的广场布设形式会各具特点。以布达拉宫广场为例,这里的绿化不能是花花绿绿,造型不能是奇形怪状,各种图案和色彩必须统一在庄严肃穆的背景上,或者说在这样主色调下才有绿化图形及色调的节奏感变化。
罗布林卡广场就不同了,绿化特色表现在轻松和休闲上,有拱桥也有流水,对绿树和草坪的修剪较小,尽量使其呈现自然景象。夏秋季节,行走在罗布林卡的每个角落,市民和游客总能看到,草色青青,繁花压枝,绿柳拂地,白杨亭亭。
罗布林卡,是拉萨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园林。环境优美,拱桥、石径、草坪、古木、疏林、灌丛,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布置过,每个细节都被打理着、充实着,不同植物群落呈现着意趣各异的休闲氛围。往来其间,游人在体验环境优雅的同时,小心翼翼地爱护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
每当盛夏正午时分,园外烈日当头,头面肌肤为夏日光线刺得火燎一般,罗布林卡就成了周边行人和游客避暑的绝佳去处。在古树名木下享受清凉,在花坛草坪边吮吸芬芳,在湖边亭榭间坐观水草飘摇、群鱼翱翔,在湖上泛舟感受蓝天白云被湖面涟漪随意剪裁的闲情逸趣,以及湖畔弥漫的凉爽气息、水草腥味。
每到傍晚,罗布林卡又成为附近市民工作之余和茶余饭后自我调节、信步消遣的首选场所。园内,夕阳西下。有人款步观景,有人行脚匆匆,有人步调一致、边走边谈,更有青年小伙在草坪上播放音乐,演练街舞,在围观的欣赏者目光中展示高难动作,尽显四肢的张力和动作的利落;小朋友伴随着大人左右,熟练而得意地踏着滑板,四处奔跑;上了年纪的藏族阿爸阿妈,悠然而有节奏地摇着转经筒,口中念词,三三两两穿行在园中路上。
公园绿化 以人为本,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在公园和游园的绿化中,追求绿地布局的均衡和绿地品位的提升,以精心建设小、多、匀、精的公园绿地来改善建成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拉萨市创园办把传统的建筑风格跟现代的园林科技结合起来,既发挥公园和游园的城市“绿肺”功能,又让市民和游客收到散心解闷、休闲健身之效果。
比如药王山公园引进并培育适宜树种,苗木品种达到了80个。市民在此可以观赏到丰富树种,呼吸着新鲜空气。公园内建有喷水池,有时连同草坪和花圃内的喷水头一并打开,水花四溅,雾雨迷茫,创造出清雅的环境,给游人带来闲适的心情。在干燥的春季和炎热的夏季,享受公园这份平和和清爽,成为附近市民和游客“到此一游”的期待。
药王山公园,地处布达拉宫景区和自治区区委、区政府大院之间,中间隔着北京中路。惯常早起的市民,络绎不绝汇集在此散步、晨练,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柔和的晨光。通常,老年市民一早一晚来到这里,体验晨昏漫步的情趣,在凹凸有致的鹅卵石路面上走一走,接受一番免费的足底按摩,感受着由外到内的舒适,调治一下身体的“小毛病”。
走累了,就近在树荫下座位上坐一坐,随意打量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或者纵目遥望南山腰间萦绕的白色云带,一缕、一团地在山谷上面蠕动,晨光被折射出一道道金光。视域中绿化带、绿化小区,一直延至南北两面的连绵群山,遍布了毛茸茸的草坡,加之拉萨多夜雨,城区内外尘土不兴,可以放纵深吸清晨的气息。
跟对面热闹纷乱的马路相比,路边园内的依依垂柳、团结向上的樱花树、匝地的草坪,以及五颜六色的花圃,绿中透红、一片闲静;灵巧而调皮的银色和平鸽,三五成群穿梭在灌丛和草地之间,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鸟雀,叽叽喳喳地蹿上跳下,尽情欢呼新一天的来临,似是为这般良辰美景撩拨得兴奋不已。
道路绿化 兼顾实用性和修饰性,营造赶路中的休闲氛围。考虑与城市道路功用相适应,拉萨市道路绿化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近年来,拉萨市创园办对市内金珠路、娘热路、民族路等主干道的绿化带进行了全面改造。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隔区设立了分车绿化带,绿化带内间种着常绿、落叶、灌木和普通花木。这些植物通过定期修剪而保持着合理的高度,让这些道路景观既能给机动车司机以悦目感觉,减小他们的驾驶疲劳,又起到装点道路的作用。人行道的绿化则充分考虑到路人行走的速度,讲究绿化树木的造型,拂地垂柳和树冠如伞盖状的大槐之类在温湿季节里枝繁叶茂,带给行人以愉快的心情。
比如堆龙三角地和金珠中路的绿化升级工程,其效果甚为理想。堆龙三角绿地,位于金珠西路、和平路和318国道的交汇处,周边楼房林立,成群居民往来其中。堆龙三角地原有绿化以草坪为主,乔木和灌木较少,只有柳树、松树等。附近居民认为这儿绿化过于单调,绿色植物显得单薄,很难与美观联系起来,更是与拉萨西大门绿化布局不协调。
拉萨市创园办听取了市民意见,决定对此处景点进行升级改造,丰富该处的绿化苗木,提高其景观效果,施工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投资270万元。改造工程包括3000余株苗木移栽、950米护栏刷新、喷灌系统维修更换等项目,重点对植物配景和配套设施加以合理改造,结合灌木和草坪进行植物造景。新增植物品种有大叶黄杨球、云杉、藏青杨、合欢、银杏、国槐、雪松、油松、红叶李、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0多个,以本土植物为主,少量是从内地采购来的。
跟堆龙三角地绿化项目同时动工的,是金珠中路绿化改造工程。为了塑造市内衔接东、西方向的景观大道,拉萨市决定把金珠中路绿化升级工程列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的重点工程。
金珠中路绿化改造对象是,自金珠中路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至太阳岛东桥附近路段,造价570余万元,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完成道路两旁栽植两千余株绿化树木和灌木,随后进行草皮人工补植;给人行道铺设花岗岩地板砖,沿途安装一批便民坐凳;以及在该路段增设停车场,对路段原有的1500米栏杆进行刷新处理,彻底维修换新绿化带内喷灌系统等主要内容。
对原有的植被采取了保留和保护的措施,对中间层的绿化进行了补充、填实,栽种了金丝垂柳、雪松、油松、樱花、北美海棠等绿化植物。停车场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装,四周为植物包围,设计和施工是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进行的。护坡改造,是本次施工的亮点,也是在拉萨首次运用特色浮雕、边玛草和修剪绿篱三种形式交错配置,融入了民族和时尚双重元素,特色鲜明。
堆龙三角地和金珠中路绿化升级两处绿化工程,赶在了2011年6月底完工,为拉萨市西大门和金珠中路一带添加新景。
小贴士
花街十里香满路。2011年端午节期间,拉萨市园林局在布达拉宫广场、罗布林卡广场、大昭寺广场,青藏和川藏公路纪念碑、宇拓路,以及市区主干道摆放了20余万盆鲜花。被盆花装扮的街道,就绵延十几里。盆花主要品种有菊花、矮牵牛、金鱼草、孔雀草、牵牛花、万寿花等数十种。园林局摆花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栏杆摆花、灯杆挂花、护栏悬花、石盆插花,结合地面小盆摆花,造成这些地方百花齐放的亮丽街景。拉萨街景的乔木花和草花,由10年前10余种增至目前60余种,花期可以从每年3月延续到11月。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拉萨市园林局摆放了30余万盆鲜花,并且从内地请来了专业设计人员,设计立体花坛。所谓立体花坛,就是运用小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种植在立体构架上,形成各种造型园林艺术,借助植物的物理特性来塑造意象、表达主题。一些设计独特、造型宏伟的立体花坛作品,往往给人以视觉冲击和某种诗意的遐想。市民和游客禁不住走上前去,鉴别花的品种,嗅一嗅花儿的香气,更多青年人手托相机或者打开手机,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影。
在每年春夏秋三季,拉萨街头巷尾、公园、游园和驻地企(事)业单位院内的花坛里,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樱花到丁香花,从桃花到玫瑰花,从月季花到菊花,一类花临近凋谢了,另一类花含苞待放。尤其在5月中下旬,白色的、紫色的丁香花、榆叶梅、黄志梅、连翘花,连同街道两旁的满树槐花,尽泻芬芳,市区各个角落被淡淡(幽幽)的、馥郁的花香所弥漫,行人漫步街区恍如置身在巨大的花房,感觉通体给花香灌醉了似的。
单位和社区绿化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一项市政工程,而且是公众的共同责任。城市绿化政府职能部门是主体,但是绿化工作需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社区,是拉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推动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社区建设,是推动整个“创园”活动的重要途径。
近期,拉萨市林业局正对从2009年到目前申请园林式单位的102个单位和1个小区进行评选验收,按照评选园林式单位规定的绿地布局、绿化形式等16项细则进行打分。打分之前,专家评审组要根据合格标准听取汇报、检查资料、实地查看。根据意见,确定第四批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名单。
单位和社区,在做好内部绿化的基础上还承包绿化责任区。他们挑选市区及郊区适合绿化的空地作为下一步的绿化对象,开辟和建设新的“绿色根据地”,让绿化范围和植被规模逐年扩大。于是,拉萨市在验收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社区的同时,既要看单位和社区的内部绿化状况,又要看承包区的绿化成效。
单位积极认领绿化责任区,悉心经管自己的绿色领地。拉萨地理环境比较特殊,气候干燥、土壤含水量低。每年开展植树活动的前夕,拉萨市林业绿化局要对拟定绿化区进行考察确认,确保划分给各植树主体的植树区域都是宜林地块,栽下的树苗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能成活。在拉萨最佳植树时节到来之前,自愿参加植树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向绿化局咨询、报名。2011年3月,报名者达到了147家,主体为拉萨市直单位。绿化局根据报名情况划定他们植树区间,并在植树活动中给予具体指导。
为了确保幼树能茁壮成长及植树成活率,绿化局确定了3年养护期。在此期间,植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自植自养,也可以由绿化局代管。如果新种下的树苗死了,植树人要进行补植,直到小树成活为止。依据植树区水源情况,绿化局采取了水车流动浇灌、抽水提灌、凿井取水等多种方式,适时给树苗喂水。由绿化局代管的,专业人员负责养护新植的树苗,树苗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同时,植树团体在植树活动中打出了鲜明主题,给营造出来的小树林冠以响亮的名字。比如拉萨市妇联建立的“巾帼林”、拉萨市共青团建立的“共青林”或者“青年林”之类。承包的林地好似自家的“责任田”,标志着成就,明确着责任,各自悉心管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彼此还要比较一下,看一看谁家承包的林地管理得更好,林木长势更招人喜欢。一块草地是一片绿色,一棵小树也是一片绿色。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不断深入,申请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越来越多,公众视野里的绿色就越来越浓了。
另外,拉萨市园林式社区建设蕴含着社会的和生态的双重意义。作为人居环境的有机组分,社区展现着特定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征,反映着居民的文化修养和邻里关系状况,因而具有一定特色。在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社区内,居民在绿化共同家园的同时,必然会增进邻里之间、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进而营造一个文化交融、花红树(草)绿的生活空间。拉萨园林式社区,其实是一个融合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和人类共性的生态需求二元统一的特色社区。拉萨园林式社区建设,同时是民族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