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549900000038

第38章 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把关(1)

国家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西藏也明确了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养殖业以及特色林下经济产业,特色农产品包括了粮油产品、禽畜产品、药材产品和林下产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成为西藏生产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先决条件。

近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同时,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所以要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合格、消费安全,需要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上给予双重把关。农业生产领域对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把关主要是控制农残超标,防止重金属污染,尽量降低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污染;市场把关除了监测农产品的质量外,主要监测食品药品是否含有违禁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以及综合质量达标情况。

什么是粮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粮食安全 这个概念具有数量和质量两层含义。从数量层面上讲,粮食安全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每个公众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正常物质生活所必要数额的粮食。从外延上看粮食安全,分为全球粮食安全、国家(地区)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从内涵上看粮食安全,意味着粮食数量必须达到实际需求限额,不管这些粮食是自己生产的还是从他人那里购买的。粮食安全既有粮食生产的总量问题,又有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吞吐、市场供求平衡问题,以及粮食消费结构问题。

全球变化造成的粮食减产、城市化进程引起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病虫害加剧等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着粮食总产量提高。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世界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地球上耕地面积及其粮食总产量的有限性与世界人口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粮食总量安全问题的根源。

从质量层次上讲,粮食安全是指粮食被做成食物后在被人体摄入和消化过程中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具有该种食物对人体应有的营养价值,以及特定的口感和风味。

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构成了粮食安全对立统一体:质量安全是数量安全的基础,没有质量安全就无所谓数量安全,在通常意义上理解,粮食安全意味着质优量足的粮食供给。但是从生产和供给实际情况看,粮食数量与粮食质量经常并不一致。且不论在仓储和流通过程中粮食品质会出现什么变化,也不论消费者是否能随时得到足够粮食,仅就生产过程来说,粮食亩产与粮食品质通常不一致。在近代农业生产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粮种、化肥壮苗、农药防控昆虫采食作物、催熟剂缩短作物生长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粮食单产会比在天然状态下有所提高,乃至有大幅度提高,但是粮食品质难以保证。在颗粒饱满度和单产方面,“基因作物”优于普通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显出较强抵抗能力,但是“基因粮食”对人体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尚无定论,却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即使能吃饱饭也心存疑虑,感觉吃得不踏实。有专家表示,如果农业生产放弃基因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养活这么庞大的世界人口。但是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农残超标对粮食质量构成威胁,理所当然成了食品源头上的安全隐患。

农业科学家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研究和运用既能增产又能保证粮食品质的农业技术,就是所谓的“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并且已经在某些地区加以示范推广。但是,脱离自然状态的农业生产形式,粮食质量究竟怎样,依然是个未知数。粮食安全中质量和数量的完美统一,也许只能存在“粮食安全”的概念之中。

粮食安全,还表现出复杂的现实状况。粮食安全数量上的含义在努力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充分意义,可以说是饥饿人群的揪心话题,是国际社会一直强调“粮食安全”的基本意思;粮食安全质量上的含义在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讲究食品营养和保健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际体现,成为少数世界公民的“生活享受”,但是目前没有条件获得国际意义。在全球普遍呼吁保证粮食供应的时代话语下,担心粮食质量问题似是害了“富贵病”。粮食安全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上或者物质生活条件存在差别的国家和地区,含义是不同的、是有所侧重的。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实现了10连增,2001年总产量第一次逾1万亿斤,2012年达到11791亿斤,以10%的土地、7%的水养活着22%的世界人口,并出口救济亚非一些缺粮国家,对人类“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倡导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只是一种期待和追求,无公害食品在我国依然属于基本要求。

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的普通公众,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再像祖辈那样为温饱生活而昼夜发愁,也会让世界上多数公众歆羡。但是我们高兴不起来的是:在告别了“我饿”的岁月后随即跌入了“我怕”的日子。无论是徘徊在货源充足的农贸市场上还是踟蹰于琳琅满目的超市里,很难确定哪些产品农残没有超标、哪些食品质量绝对可靠,因为农残超标的农产品和五花八门的问题食品不断被曝光,相关新闻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被传得沸沸扬扬,所以每当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却感到食欲索然。饮食中和我们的体内到底富集了多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明天我会害上什么病?不敢想也不能想,温饱总比饥寒强。无论是针对数量还是质量来谈论粮食安全话题,我们感到心情一样沉重,难道这是粮食安全的矛盾论,带给我们的不尽苦恼?

食品药品安全 其含义只针对人类来说,是指食品药品本身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并带给人体相应的营养或者疗效;食品药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药品加工、存储、销售过程中确保卫生及使用安全,降低其安全隐患、防范毒副作用的一个跨领域学科。

小贴士

1.米袋子工程和菜篮子工程。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和“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增收渠道,一头连着公众的家庭餐桌。“米袋子”工程是指围绕着主食(如大米、小麦等)生产和消费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同样,“菜篮子”工程是指围绕着副食品(如蔬菜、肉制品、水产品等)生产和消费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省长负责制和市长负责制,意味着省长、市长要亲自研究部署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的各项工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米袋子工程和菜篮子工程重点是解决产品数量短缺问题,目前则着力解决物价稳定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确保市场上货真价实、安全消费。

2.西藏的特色产品必备绿色品质。在2011年自治区“两会”上,昌都地区人大代表、芒康县绿色食品公司总经理通美表示:公司可以借助价格杠杆来指导农民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来组织产品生产,在收购标准和价格上让他们得到相应实惠。公司同时规定,在当地拟收购的几种农产品,必须是通过给农作物追施农家肥而生产出来的,在作物生长中不准施用化肥,也不准施用农药。目前公司把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销往北京、成都等区外大城市。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关口分为两道:一是用于生产食品药品的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把关,即农业生产领域内安全把关;二是食品药品加工和销售领域的质量把关,即食品药品加工企业内和消费市场上安全把关,后者包括初级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成品的储运过程保鲜保质。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把关属于源头把关,生产领域内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农业环境(含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和微型农业生产环境),农科成果应用,农业劳动力操作方法及单位产品包含的活劳动数量,农业示范园区(青稞、药草、蔬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农用肥料结构及使用方法,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防病防疫方式等,这些因素既关系农产品品质又关系农产品产量。食品药品加工过程及其成品储运销售把关,属于源头之后两个独立流程把关。

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英文名字 Non—harmful Food or Pollution—free Food)也称无公害农产品,包括农、牧、渔等食用类食品(农产品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被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制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是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广义上的无公害食品,涵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无污染的安全营养类食品。

农产品无公害是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码的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地说,所有食品都应该达到这个要求。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次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展开。农业部2001年还制定、发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无公害食品侧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问题。

无公害食品标准包括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二者是同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百姓“菜篮子”里的农产品。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是衡量无公害食品终端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虽然跟普通食品的国家标准一样,规定了食品的外观品质和卫生品质等内容,但是无公害食品产品卫生指标不高于国家标准,只是突出了安全指标,即突出了无公害食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特性。消费者可以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来区分普通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图案主要由麦穗、对钩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钩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表明产品品质无害、食用安全。

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有两项要求,即产地环境要求和产品安全要求,相应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标识的使用期为3年。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英文名字Green Food)并非绿颜色的食品,只是我国的一个食品质量安全等级,泛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他国家称这类食品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1990年5月,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和标识。

绿色食品,是按照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由在无污染或者原生态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加工而成的、经过专门机构认定的、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优质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规定: 1.产品或者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比如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达到国家卫生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以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比如在农作物栽培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必须限制在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后果的用量以内,从源头防止产品毒残进入人体;在食品加工中防止二次污染,不得使用添加剂、化学色素等。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比如粮食类,国家卫生标准检测10项指标,绿色食品要检测农残量、重金属含量等21项质量指标。4.产品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5.产品标签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也是由农业部发布的、带强制性的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

绿色食品标志,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标志,图标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和蓓蕾,象征着自然生态;绿色,象征着生命;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绿色食品标志描绘了一幅阳光灿烂的自然图景,寓意着绿色食品是出自自然生态环境里的纯净、无害、符合一定营养指标的食品,给食品消费者带来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