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549900000029

第29章 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8)

具体到扯休乡重点区域造林项目上,许专员信心满满地表示:实施这个项目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当地林地面积,原生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保护农田,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提高高海拔地区空气的含氧量,调节气候、降低自然灾害,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强干群的生态保护意识、科学发展意识,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从根本上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日喀则必须在保护好现有植被资源基础上,通过加快项目区的造林绿化步伐来实现“以水定林、以林促农、以农养牧、以牧护林”的大农业良性循环,大幅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绿化(美化)旅游环境,增加当地的景区内含;通过组织农牧民参加项目建设,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实用技术,拓宽增收渠道,凭借投工投劳而获得劳务现金收入。

据有关人士介绍,扯休乡项目在实施中贯彻了地区领导的设想,很快取得了综合效益。修建的13眼机井、15座蓄水池和15条引水管道,既满足了重点区域植树造林的用水,又改善了项目区大片农田灌溉条件。过去未能实现灌溉的旱地变成水浇田,全乡年增产粮食超过960万斤。同时,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增收,为畜牧业新增秸秆饲料草可以达到1440万斤。高寒军营地,官兵大播绿。海拔5380米的查果拉哨所,位于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是一方高寒缺氧之地,“高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因此这里被视为生命禁区。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某汽车团官兵随同十八军将士,于昌都战役后叩开进军西藏的大门。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荒种粮、种菜,建设农场,饲养畜禽。不仅如此,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官兵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培育出40余种经济苗木,播种在雪域营地上。

小贴士

儿女出路是父母留下的绿色。定结县,日喀则的一个边境县,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太阳辐射强,风沙天气多。在2011年自治区“两会”上,定结县县委副书记、人大代表尼玛琼拉表示:之前当地百姓生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经常出现乱采滥伐现象,于是全县沙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当地居民用水造成了很大不便。在教训面前,百姓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逐渐注重了生态保护,支持与落实县委、县政府防风固沙的一系列措施,自愿参加防风固沙、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劳动。

还介绍说:在定结县陈塘镇林区一带,按照传统习惯,居住在林区和林区边缘的居民,根据需要,每年都采伐少量自用木材,少量的进入了市场。同时,在采伐区当年补栽幼树,林区从不留裸地。现在看上去,这片林区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群众心里装着一个道理是:“不能断了子孙后代的出路,祖辈的义务就是为他们留下更多的绿色。”

官兵们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查果拉哨所一位退伍老兵在下山途中,突然看到一棵树,就毫不犹豫跳下汽车,蹲在树前竟抱头大哭。送行的班长为之诧异,这位老兵眼泪汪汪地对他说:“整整3年没见过树了,猛然见到这儿居然长着一棵树就感到惊喜,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这样自然环境下,一棵树、一片林,都成为驻地官兵日夜拥抱的绿色梦想。

有资料显示:在 3500 米以上的同一海拔地区,有树林比没有树林的地方空气含氧量增加35.6%。因此,驻守在高海拔地区的官兵们渴望拥有一片树林。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驻藏部队领导为了鼓励驻地官兵种树,几度重功悬赏:“种活一棵树,立下一个三等功。”汽车团党委从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植树造林,绿化营区,官兵也为此倾注了一腔热血。现实是如此残酷,不管怎样用心用功,可是幼弱的绿色生命一次又一次湮灭在世界屋脊的冻土里,任凭栽下多少树苗,绿色梦想始终没有与痴心的官兵相伴在一起。

经过多方论证,官兵们决定借助生物科技在生命禁区繁育出绿色生命。1996年2月,在中科院专家和有关部门援助下,2万株北京速生毛白杨胚芽枝条从北京运到拉萨。一个月后,种下的 2万株毛白杨只有3000株存活下来。但是幸存枝条的嘴芽由白变黑,显然是受了气温的虐待。

怎样能保住这些树苗呢?大家急中生智,忽然想起爬豇豆的树枝,在被太阳烤得快要干枯的时候,插进温暖的塑料棚里仍然能发芽成活,可以采用大棚培育速生毛白杨!经过摸索,这种在奇思妙想中诞生的育苗法,很快使毛白杨摆脱了生存困境。紧接着,官兵把成活了的速生毛白杨胚芽,嫁接到父本北京杨上获得成功。

一鼓作气干下去,高原营地从此留住了绿色生命。部队领导带领3名干部去四川温江苗圃基地和陕西杨陵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并带回一批适合高原生长的榆树、侧柏、龙柳、水蜜桃、新疆杨等47种树苗。试种结果,47种经济苗木全部成活!官兵们总结出几种重要苗木的生长习性,所谓“榆树怕涝”“杨树怕旱”“龙柳耐干”“果树喜阳”“松树喜阴”,等等。

在蓝天、艳阳下,苗木连片、苗圃扩大,绿色逐渐密实、浓郁,宛如画布上粗犷背景中的鲜绿色块。望着亲手培育的1000多亩成规模的苗圃基地,官兵们兴奋不已、星夜难眠。曾经多少次庄严宣誓过,而今终于做到了、成功了,不仅以军人的名义戍守着祖国的边疆,而且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装扮着脚下每一寸土地,不管它贫瘠还是肥腴,都同样是神圣而值得深爱的。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万盏灯火明,光焰映高原。像查果拉哨所官兵一样,驻守在西藏高原上各支部队,官兵们怀抱绿色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纵然千万次失败也不放弃,感天动地地探索与苦干,种树获得成功,好梦终于成真。他们种下的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向辽阔无垠的高原各处蔓延,不仅实现了高原军营绿色梦想,而且在藏北无人区、冈底斯山脉、珠穆朗玛峰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建成30多个林卡。据报道:如今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官兵们嫁接成功的毛白杨年均生长量为53.7厘米,是西藏目前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

武警西藏森林总队,高原生态的守护神。青藏高原是迄今为止地球生物链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适应了高原酷寒缺氧环境的所有生物,在这里都是自然选择的强者,千百年来繁衍绵延、生生不息。但是,随着人迹的不断侵入,原始生态系统被打破,生物多了一层生存危险,人的贪欲和商业暴利日益威胁到包括藏羚羊在内的野生动物生存安全,甚至一度让它们面临灭顶之灾。如果这些动物有知觉,就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武警西藏森林总队进驻这里,及时阻止了人为生态灾难的延续,动物家园的天然秩序得到恢复,生态环境也得到保护。

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2002年批准在西藏成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总队官兵响应国家召唤,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在雪域高原上,驻守着海拔高、含氧量低、风沙大、生活艰苦的祖国边疆,守护着辽阔的原野、多样的野生动物和茫茫的林海;营房上鲜红的党旗、军旗,在祖国西部边陲的上空猎猎招展。总队肩负着多项任务,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

森林灭火。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藏高原上高温干燥天气增多,境外森林火灾经常入境;近年来进山入林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增多,当地部分群众依然保持着天然的生活方式。于是,西藏成了森林火灾多发区,森林防火灭火工作十分繁重。

自成立之日起,武警西藏森林总队就接管了西藏1700万公顷林地防火任务。瞄准“精兵、精装、精训、精打”的目标,按照“火怎么打、兵怎么练”的原则,总队突出灭火技战术和火场紧急避险训练,坚持贴近实战、贴近中心,组织进行一系列高难度严格操练,不断提升部队灭火作战能力。

2010年12月初,林芝地区察隅县发生森林火灾,中央和地方领导高度重视,总队首长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森林官兵同当地群众协作配合,严防死守,于当日把森林大火全部扑灭,防止了林火过境的安全隐患。2012年3月,昌都地区发生火灾,昌都支队官兵遵照上级指示,连续奋战45天、转战8个海拔4000米以上火场,累计开进5200公里川藏线,完成了彻底灭火任务。据统计,10年来,总队动用官兵2万余人(次),扑灭森林火灾150余起,当日灭火率高达89.3%,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森林火灾次数由2002年前年均60起下降到目前的10余起;森林覆盖率由那时的9.84%提升到目前的11.81%。在扑救高原森林火灾、特别是重大森林火灾中,武警西藏森林总队发挥了特殊作用。

总队奉行“打防并举、防火先行”的原则,立足当好灭火战斗队的前提下,努力当好森林防火的工作队和宣传队,主动协助林业部门组织防火教育活动。近年来,累计投入兵力2万余人(次),行程10万余公里,深入20多个县做防火宣传,把官兵积累的防火经验和灭火技术,通过知识问答、图片示意和现场解说等生动直观形式,普及到有林县(区)的群众中。发放宣传单22万份、挂图10万幅、图册1.6万余册、宣传扑克5000多副,受众超过40万人(次)。同时,清理野外用火1900余处,消除森林火灾隐患200余起,协助当地林业部门开展林政执勤3350余次。

保护野生动物。那曲地区被誉为“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辽阔壮美的羌塘草原孕育着藏羚羊、野牦牛、岩羊等125种国家一级和二级珍稀野生动物。过去有过一段时间,一小撮不法分子为暴利所驱使,置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于不顾,铤而走险,武装潜入野生动物聚集地区疯狂捕猎珍稀野生动物,刀枪直指藏羚羊。2004年5月,总队重拳出击,首次展开了“高原2号”专项行动,对盗猎者进行了一次彻底清剿。2010年5月,在实施“高原利剑”行动中,官兵行程6000公里以上,抓捕不法分子,救护受伤的藏羚羊,缴获不法分子猎杀的野生动物毛皮和头骨,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

随着保护行动的展开,当地群众积极监督与举报盗猎行为,案件侦破率迅速提高,藏北草原及其野生动物园,渐渐恢复了安全和平静。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活动区域日益扩大,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据介绍,藏羚羊的数量由1995年约6万只增加到目前的约20万只;距尼玛县县城20公里的那若塘,20世纪80年代末,3万多只不迁徙的藏羚羊种群基本消失,如今种群又恢复到原有水平,成为游客近距离观赏藏羚羊的一个景点。

保护敏感生态环境。高原生态极其脆弱,每盗挖一根虫草,就要毁坏50平方厘米的草皮,即使在百年内也难以恢复。每到虫草采挖季节,武警那曲地区森林大队官兵都要协同当地公安徒步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上执勤,连续数日巡护在敏感地区和重点地段,顶风冒雪、风餐露宿,在生命禁区挑战生命极限,劝退了一批又一批采挖虫草人员,制止械斗事件10余起,既维护了社会治安,又保护着高原生态。

借力退牧还草政策,保养高原草原生态

进入21世纪后,国家草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由于一段时间内人们片面强调草原的经济功能,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着过度放牧、乱开滥垦等不合理使用草原资源的现象,导致了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日益蔓延,草原生态环境呈现着局部改善而总体恶化的发展趋势;传统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草畜矛盾十分突出;草原灾害频繁发生,防灾抗灾能力较为薄弱;草原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破坏,恣意破坏草原环境行为时有发生。

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退化以及草原生态功能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