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会生活,家家只有一个孩子,无论家庭是否解体,关注孩子的成长还是摆在第一位的。家庭的关心表现最多的是生活关心、物质关心,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挑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老师,考名流的学府。
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孩子就会把学习搞好吗?非也,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孩子思想的情感成长,懂得爱懂得恨,有正常的生活观;
是孩子是否有好的朋友相伴他来成长,有交流的氛围和气场;是孩子在家是否有适度的发言权,在家可以和家长有知心话讲,没有心中的秘密,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向;
是家长是否能了解孩子学习的困惑和成长的烦恼,掌控孩子思想感情的动向。
没有这一方面思想感情的成长,只有课本的伴随和学习成绩的关注来调整孩子的成长,只能是温室的花朵让家长来欣赏,只能是有翅膀的小鸟在笼中飞翔。
没有思想的结伴而行,哪有快乐伴随在孩子身旁。
没有友谊的生活空间,没有社会生活做课堂,孩子的成长就是孤独寂寞的自我欣赏。
未来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看到多少孩子年龄达到成年人,而心智却是个少年儿童心。没有心智的成长,孩子的未来生活质量就是一片凄凉。
我们看到有多少孩子抑郁伴随不能自拔,看到多少80后的孩子离婚率逐年上升。看到多少孩子躲避社会责任、逃避职业生活,选择在家成了啃老族的一员。
不信我们试想一下:
如果有异族侵犯我边防,我们是否允许自己的孩子去扛枪,去保卫国家的领土,不怕牺牲在战场。
如果有歹徒侵犯我家乡,我们的孩子是否可以勇敢地保护爹和娘,不怕棍棒匕首往前挡。
如果有自然灾害突袭我家乡,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不怕困难,冲锋陷阵独自去抵挡,沉着应对不惊慌。
如果远离父母周游黄河和长江,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不怕暴雨和风狂,欣赏美景有修养。
如果中考、高考失误没有理想的学校上,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承受痛苦乐观能向上。
如果天天读书学习辛苦忙,仍然“一分之差”没考上,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擦干眼泪懂得明日还会有阳光。
对孩子来说可以有许多的如果。对于我们来说,更要提前假设如果,没有假设,没有思想的武装,没有正常的土壤培养,没有和谐的磁场,我们的创痛一夜之间就会来到眼前。
人生的道理到了中年才有体会,那是生命的悲凉,灵魂的灭亡。人在中年,心在夕阳,提前入暮色,何时见春光,回头看,两眼泪汪汪,再纠错误意念只是美好愿望心中藏。
前几天,一位朋友打电话找我要诉衷肠,我问什么事,这么着急惊慌。她说见面再说,随后发来短信息:“哥哥,救救我吧,我快不行啦。儿子得了抑郁症,在家不吃不喝,不理我们、也不上班,只知道在家上网聊天,单位领导说,不上班就除名了。怎么办啊?”
第二天我带着儿子来到朋友家,想和朋友的孩子见面聊聊天,问问是怎么回事。等了一个小时孩子从卧室出来了。
孩子说:“上班没有创意,单位工作就那么点事,没什么意思。想辞职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妈妈受不了,认为进国企工作不容易,不赞同我辞职。”
大家谈了好长时间,原来,这个年轻人别看都26岁了,但心理年龄只有13岁。天真、幼稚、想问题简单,嘴里咀嚼着口香糖和你交谈。他以为,企业是公园可以随便出入欣赏,没有社会责任驻足在心中。
最后我和朋友说:“要想改变你孩子的现状,首先就要改变家长的心态,已经这样了,小时候娇生惯养,唯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改变他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习惯成自然。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思想空间,不要干涉太多。
让他静心去想,不要在他旁边唠唠叨叨说不停。要给孩子选择职业生活的自由。在他静下心以后,你主动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事情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是得了抑郁症,孩子主要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一致,主要是心理太幼稚,慢慢调整吧。”
我们关注一下大学生生活,许多得抑郁症不能自拔,选择轻生的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一些有为青年,他们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读书”上,但因为只读了有字之书,没有读无字之书,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困惑不能承受,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交流的平台,不会和人进行正常交流最后走向死亡,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悲剧,甚至有的中学生举起刀刺向父母的心脏。何止中学生,就是一流高校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听别人讲那是故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那将是悲剧的重演心存悲悯如割心脏。
得抑郁症的比例逐年提高,年龄小的中学生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在和朋友的交流中,他们一说到孩子的成长就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我70年代做班主任,我们年级里有两个学生的儿女因为得了抑郁症,夜晚从高楼跳下,没有给父母留下一句话。
他们的孩子只有十八岁,高中刚刚毕业,刚要走入新生活,却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两个家庭留下两对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每日以泪洗面不知后半生怎么过。
学生们找到我说:“马老师你帮忙做做工作吧。”此时做工作又有何意义哪。我说,他孩子因为什么跳楼啊。学生告诉我,这孩子太孤僻,一天就知道傻读书,跟谁也不来往。您还不知道您那高才生,一辈子争强好胜,对孩子要求太高,一心一意让孩子考重点大学,天天唠叨,孩子没考好心里堵得慌,又没地方去诉说。这回您那学生傻了。
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是传说,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是警钟长鸣。抑郁症、走极端、对生命不负责任是一个孩子吗?当然不是,而是成倍增长。
我们的孩子不是暮年的生命,他们是旭日东升的太阳。
他们还没有创造生活、享受生活,他们还没有尽到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他们应当懂得生活的快乐、懂得生命的意义。而这些不是我们家长告诉他,应当如何就能解决他们成长的内涵需要的。他们成长的内涵和磁场,是在交往中获得,在生活中获得,在阅读中获得,在游历中获得。各种营养餐都吃过,各种困难承受过,精神食粮的武装才会给孩子正常的选择。
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学习的方向,更重要的要关注孩子的思想感情方向。孩子思想感情方向的源泉主要来源于他成长的伙伴,来源于他信任的朋友,来源于他阅读世界中所关注的对象,来源于我们给他创造的思想、感情交流倾诉的磁场。
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社会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倾诉磁场氛围。
很大程度上,孩子有什么样的友谊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我们应当帮助引导孩子创造条件,打造他们完整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创造和谐健康的性格互补磁场。内向型的要引导他广泛接触、注意交友,有一个可以倾诉的磁场。外向型的孩子要引导他广泛阅读、提高素养,谨慎交友,有一个可以展示的舞台。
我儿子活泼好动,好交朋友,是一个外向型的孩子。上小学时,在回家的路上,就召集同学来家里玩。我下班回家,看见家里的小孩躺床上的、坐地上的,他们凑在一起下象琪、玩军琪,在一起说老师、讲学校、给同学起外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我没有生气、讨厌他们,而是听他们的议论,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发现来家玩的孩子,有的孩子没有家教、不懂礼貌,甚至于顺手把我家的钱拿走去买零食吃。有的孩子根本不写作业,没有好的习惯。
我就和儿子讨论,拿别人家的钱、不完成作业、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是好学生做的事吗?
我们家不欢迎这样的小朋友,想吃零食可以让你姥姥买,说拿咱家钱去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偷东西,就是小偷。从小偷东西养成了习惯,长大以后就会进监狱。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要提醒他们注意纠正不良习惯,他们改了坏习惯我还是欢迎来家玩的。
我有一个同学,平时好吃懒做不学习欺负同学成习惯,外号叫“美国兵”。他爸爸是派出所所长,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管他。
因为他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特别牛,同学们都不敢惹他。中学毕业在他十八岁那一年,在工人体育场被枪毙啦。为什么呢?他向法院讲了自己的成长经过。
小时候,家长让他去买东西,每次他都扣点钱给自己买零食吃,回家后家长也从来没有批评过他。
上中学后,和同学借钱从来没有想过还。用同学的钱消费就和用自己的钱消费一样。同学们怕挨他的拳头打,知道他爸是警察,知道找老师也没用,找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同学们就忍了。这样纵容了他的恶习。
参加工作后,他找同事借钱消费,过了一段时间同事要他还,他没有钱还,恼羞成怒就在单位宿舍把同事给杀了。
最后走向了刑场,父母一夜之间白了头,欲哭无泪。
我参加了公审大会,感触极深。从中想起老人常说的一句话: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时候的错是品质问题,长大以后的错就是违法问题。
你们同学到家来玩,拿咱家钱的问题,不要到学校和老师同学说,说了对他影响不好。下次来咱家我和他说。
没过两天,这个同学又来了,同学们走后,我把他留下,单独和他说到我家丢钱的事,并讲了“美国兵”同学的故事。
我表示替他保密,条件是拿别人家的钱偷着花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家的钱如果花啦,你长大以后还吧,我今天可以不要,也可以不告诉你父母,也可以不告诉你们学校的老师。他羞愧地低头认错,表示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我说:“马叔仍然欢迎你到家里来玩。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会替你保密的。”
其中有三个孩子,两个姓张一个姓谭。
一次儿子小学召开家长会。我早去一会儿,想和班主任沟通一下。和班主任说什么哪,我思考了半天,考虑到班主任管几十个孩子太辛苦,不能耽误老师过多时间。
找到班主任我说了两句话:“首先感谢班主任对马立的教育培养,同时希望班主任提出来我作为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配合老师工作。”
见到班主任老师时,周围已经有几个家长,于是我快步上前,给老师鞠了一个躬,说了这两句话,班主任老师很不耐烦说:“需要做什么,一会我会说,你们先坐下。”
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讲了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里丢东西、学生不学习,学生作业不完成,班里学习风气不好,她要好好整顿。最后点名留了几个学生。
当念到马……这个名字时,我的血液一下子凝固啦,家长让老师留下,是一个多么没有面子的事啊。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求留下的家长,说明这些孩子是“问题孩子”,发展下去就是学校的个别生。
我是老师懂得这里面的含义。如果老师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孩子,放弃对孩子的引导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好在老师念的是另外一个学生,是一个叫马玉的学生,不是我儿子马立。但二张一谭这三个学生我是深刻地记住啦。
一个班级里有三个这样学习不好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太头痛啦,怪不得老师用不耐烦的语调和我们说话。由于这个小区是新建的居民小区,居民基本都是搬迁户,班里农民子弟占有一定的比例。老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深感头痛这是可以理解的。
马立和他们来往太多啦,肯定惹老师生气。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转学是一个办法,不让他们接触是一个办法,怎么和孩子说呢,毕竟他才小学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