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1754900000004

第4章 “苏”是涂金的中国(4)

明清时代的姑苏,她的光芒照亮了中国。这个时代,苏州又遇上了一个大发展期,可谓“万商云集”。据说当时的苏州城里光会馆就有50多所,公所有150多处!

康熙时,苏州已是江苏巡抚的驻地,江苏下辖苏州、江宁(今南京)、常州、松江(今上海)、镇江、扬州、淮安和徐州等府,江苏上缴国库的粮食更是占了全国的60%以上。看苏州、江南富得流油,康熙皇帝有些担心它们会与朝廷分庭抗礼,于是心生一计:强化官员的“回避”制——本地官和汉官不能在本省任主官。康熙此计虽然打着自己的算盘,但官员“回避”制不失为一剂治政良策,因而仍被沿用。

苏州人并不恨康熙老滑头的这一招,官员“回避”制不仅没有妨碍苏州的经济大发展,反而使苏州获得了又一个难得的大发展时机:那些到苏州当官的外乡人多与朝廷关系不错,更有那些为官的皇亲国戚带着家属随从和细软钱财纷纷拥入苏州城。当官几年后,这些人发现苏州既是升官发迹之地,又是安居乐业之所,于是干脆留在苏州,这下又有一批批亲朋好友跟着落户到阖闾城。嘿嘿,苏州又一次冲向更加繁荣与富庶的高峰……

但漫漫历史长河,不会留给一个城市与港湾永远的平和与富足,苏州也不例外。

英国人用鸦片打进了中国,损伤和摧残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强大躯体,作为当时最繁华和最富强的商都,苏州更是饱受了鸦片之苦。据说,当时苏州城吸鸦片者将近十万人,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城郭,从此变成了烟鬼伴歌的衰落之城,城内的烟鬼与城外患血吸虫病的瘦鬼,加速了苏州发展的历史车轮直往后退。这是1860年左右的事。更为可怕的是几年后的又一场浩劫,使得这座千年名城和华夏富都从此沦落为二流、三流的小城——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军为报富商与官吏们的一仇,将苏州城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苏州从此没落。不过百里之外的上海此时开始崛起,于是大量苏州的精英纷纷迁至黄浦江畔,连同商铺、家产与钱庄的存款,还有几千年来祖先留传下来的经商之道和“闷声大发财”的理念,擦干痛苦的泪水,拍掉毁城离家时身上留下的灰尘,加入到了创建又一座东方大港新城的行列。这是许多苏州人的命运,更是多数“苏商”的命运。

说“苏商”,现在的定义可能称江苏的商人;其实历史上的江苏省原隶属江南省,康熙时江南省一分为二,成为安徽和江苏两省,江苏省的称谓来自江宁府和苏州府的合称,因而“苏商”更多的是指苏州的商人。

枫桥铁铃关有好事者将“江苏”二字分拆研究,认为“江”即为三点水加一个“工”字,繁体“蘇”字则由“草”、“鱼”和“禾”字组成,于是“江苏”二字从字面上便可作如下理解:水边的手工业劳动者,将粮食、水产和丝绸等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使得这块热土成为闻名于世的富庶之地。有人考证:中国历史上号称十大商帮之一的苏州洞庭商人,便出没在苏州西南的太湖边上,就是他们将江南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各地,并在上海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滩头和日后的东方第一大城。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苏州人留给我们的仅是一座无数园林与小桥流水的“东方威尼斯”城郭,却并不知道苏州人还有比这些更为可贵的重大历史性贡献。从本世纪开始以来的几年里,苏州市的工业总产值一直紧随大上海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这个数字令苏州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