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17547600000017

第17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作风(8)

中国干部学习网成立于2010年,旨在建设创新型新媒体云平台,助力党员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能力提升,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学习方式,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追逐中国梦想。学习网共设10个板块、27个一级频道、190个二级频道,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全部内容精简化、系统化,形成体系完整的干部自助式学习“超市”。

有理由相信,这些服务于干部学习的网络平台的广泛深入发展,必将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规范学习管理、节约学习成本、引领学习风尚。自主选学让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干部培训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教育培训“直通车”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大力助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共中央在全国农村开展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

从2003年起,工程试点启动。截至2010年底,覆盖全国乡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成效显著。这些年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已培养培训全国数万农村党员干部,造福农民群众,有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亮点。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始终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建设工作。胡锦涛同志不仅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更是身体力行,亲赴山东、贵州、湖南等地考察调研,强调远程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是在科学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发出的掷地有声的建设宣言。

从2003至2007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范围逐渐扩大,从山东、湖南、贵州和安徽省的金寨县,延伸到山西、辽宁、吉林等12个省(区),进而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远程教育资源库系统和远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教学网站系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系统等相继建成。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课件开发质量。中心资源库中各类教学节目多达两万余个,总时长近9000小时,开设了《纪念建党90周年》《科技发展创先争优》等专栏节目,制作播出了宣传重大典型先进事迹的专题节目,深受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好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13年1月底在共产党员网开设“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频道”,设置直播频道、课件频道和信息频道三个子频道,实现远程教育节目在卫星网与互联网上的“双网并播”。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开设“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群众路线”、“农村改革”和“典型示范”四个专题的学习内容,从2014年4月中旬开始,历时三个月在全国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周一至周五播出,并将学习课件全部上网公布,供农村党员随时点播学习。这进一步凸显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正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新型实用技术以发展生产,学习一技之长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以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和媒介,是党员干部的“加油站”,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助推器”。它搭建起了信息“高速路”、培训“直通车”,成为党建实践的创新亮点、党员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青春寄语

学习是一个政党更新知识、获取力量、保持先进的重要方法。学习也是一个政党坚定信仰、修养品格、凝练意志的关键渠道。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号召并要求全体党员以身作则,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学以致用。

新时期,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筑牢党员领导干部信仰根基,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举措。

一个集团的进步,有赖于集团内部众多个体的发展。学习,从我做起,积跬步而至千里,集小流而成江海。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1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执政党继往开来的必修课

历史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是前人智慧的灿烂结晶。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用心研读历史,才有可能从这个宝库中汲取源源不竭的智慧,才有可能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重视历史学习,善于总结提炼,积极探索规律,努力找寻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实,“一日三省”不局限在对于个人的审视,也可以推及一个执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

1945年4月20日,这是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的撰写工作由毛泽东直接领导,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历时一年时间。其间,党的许多高级干部都参加了讨论和修改。《决议》字斟句酌,数易其稿,最终成型。

《决议》清晰地列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24年以来取得的成绩、遭遇的困难以及曾经走过的弯路、犯下的错误;详细交代与分析了我党克服苦难,改正错误的艰难历程,指出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六届五中全会的错误;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杰出才干和卓越贡献,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这份洋洋洒洒三万字的决议,字里行间凝聚着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准确理解,打破了“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中国传统观念,直指问题根源,对于历史问题不回避、不粉饰,真正做到了让“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唯物史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出色的观照。当时代的脚步迈进20世纪中后期,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将唯物史观出色地映照到了现实生活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的是非。为此,党中央在推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一方面认真清理和纠正“左”的错误,一方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从1979 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

在筹备过程中,邓小平多次提出,在研究和评价党的历史,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时,共产党人应该本着“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原则进行客观的陈述与评价。

1980年,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说,毛主席为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中国人民将永远纪念这位伟大领袖、共和国的奠基者。

邓小平还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对待毛主席。“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而且还要永远坚持毛泽东思想。

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客观的总结和中肯的评价。

《决议》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逐步确立的改革开放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华民族这艘历史巨轮,重新扬帆起航。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前人艰辛坎坷的奋斗历程,成就了后人一帆风顺的宝贵经验。读史可以鉴古察今,可以资政育人。习近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党史研究、学习、教育工作,多次强调其重要性。

2011年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9月,他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把学习历史同全面提升当前的领导水平紧密联系起来,说得中肯务实,振聋发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6月25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这一主题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他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青春寄语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党史、国史,有助于正确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丰功伟绩,有助于我们深刻体会党在艰难困苦的考验时所迸发出的惊人勇气、智慧和力量,有助于我们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历史,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判断是非时,始终能够科学分析、理性认知、以史为鉴,树立和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亦即科学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