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猜测把矛头直指艾森豪威尔,因为巴顿将军和艾森豪威尔的矛盾早就人人皆知。艾森豪威尔是一位传奇人物,战功显赫,其官衔一直高于比自己年长的巴顿,而且有“军人政治家外交家”的称号,其谋略可见一斑。二次大战以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巴顿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在这期间,巴顿成为了“亲德派”。他曾经公开指责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曾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极为不恰当地比作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争,他甚至考虑过要扶植德国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艾森豪威尔也是一个立场鲜明、敢作敢为的人,他有句名言是:“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的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左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其余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右分子。”有着如此坚定的立场,如果巴顿的行为让艾森豪威尔感觉到不能容忍,那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痛下杀手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还有一种猜测认为巴顿将军的死和“奥吉的黄金”谜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纳粹在二战中埋藏的一批黄金,后来被美军的某些将领发现后据为己有。巴顿将军奉命调查此事,就在真相马上要大白之际,巴顿将军遭遇了车祸,而且很快就死去了,或许某些人怕真相大白会使自己身败名裂,于是先下手为强。值得注意的是,在“奥吉的黄金”被瓜分时,艾森豪威尔时任美军在欧洲的最高统帅,他对于此事会毫不知情吗?或者干脆点说,他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吗?还有,就在真相快出来的1945年,艾森豪威尔从欧洲回到了美国,出任陆军总参谋长,接着巴顿就死于一场离奇的车祸。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吗?
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巴顿的死,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巴顿将军是真的死于意外,还是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他的死和艾森豪威尔到底有没有关系?一切都是未知之谜,相信以后更不会有人知道了。
日本天皇战后逃脱审判之谜
日本裕仁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26年裕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昭和”,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天皇在位63年,是日本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皇,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君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日本的许多战犯都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接受审判,但作为当时日本最高统治者的裕仁天皇却没有被送上法庭受审,这在当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罪孽深重的战败国的头子为什么居然能够逍遥法外?其中有什么隐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日本国内都希望裕仁天皇能接受审判,就连天皇本人也认为自己应该承担战争责任。当时的军事法庭审判长澳大利亚法官威廉·维着也认为,如果不审判天皇,其他战犯则无法进行审判,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裕仁天皇应该在国内或国外受到监禁。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将裕仁列为日本头号战犯。英国首相艾德礼、苏联统帅斯大林分别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严惩战争罪犯裕仁天皇,建议经公审后绞死。但是,后来的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1945年9月27日上午,裕仁天皇会见了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在会谈中裕仁天皇勇敢承认了自己在战争中的责任,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年后,麦克阿瑟回忆说:在当时,我感觉我面对的是日本第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素养的人。作为盟军在日本的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要求裕仁天皇承诺了很多事情,包括肃清日本的黩武精神,否认天皇神圣性等。在会谈结束后,美国改变了对裕仁天皇的态度。由于美国态度的改变,致使对天皇的军事审判不了了之。就这样,裕仁天皇逃脱了应有的惩罚。那美国为什么改变对裕仁天皇的态度呢?
自古以来,天皇在日本民众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神,受到民众无条件的敬仰。战后,天皇地位有所动摇,但其影响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保留天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战后日本的国内局势,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日本。早在德国投降时,美苏之间的矛盾就已显露出来,两个超级大国都在谋求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双方都在积极地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欧洲,美国主控西欧,苏联主控东欧,算是平手。那么,谁能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占据了称霸世界的主动权。而日本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扶持日本的关键就是控制裕仁天皇。所以,为了自身利益,美国同意不把裕仁天皇送上军事法庭。正是由于美国的干预,1946年4月3日,远东委员会决定对裕仁天皇不予起诉。6月18日,远东审判首席检察官基南在华盛顿宣布不对裕仁天皇以战犯论处,同时远东审判日本辩护团一致通过决议,不追究天皇及皇室的战争责任。
那么裕仁天皇到底应不应该对战争负责呢?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北上派”和“南进派”内斗最终以裕仁支持的“南进派”获胜而结束,军部控制了政府,裕仁借此也绝对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过去难以控制的日本军队。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大东亚共荣圈”。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的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的政策。日本立教大学的访问学者保阪正康认为天皇有战争责任:“即使天皇仅是一枚橡皮图章,但他是唯一处在对军队有发言权地位的人。而且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是高喊着‘天皇万岁’才敢于献出生命的。”日本亚洲史档案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牟田昌平认为,德国有希特勒,意大利有墨索里尼,但日本缺少一个与之匹配的人物。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裕仁天皇作为国家的领袖对国家实施的军事政策是有决定权的,所以他是应该被追究战争责任的。
朝鲜战争前的韩国大屠杀
关于战争中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事例,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犹太人屠杀和日本侵华时的南京大屠杀,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但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此还有一些事实就被人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而找出真相,让这种野蛮与残忍不再出现于人类的历史,也成为许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朝鲜战争结束迄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但政治家、军事家和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各国陆续解密的档案成为研究朝鲜战争的重要文献。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的逐渐解密让我们对一场我们视野之外的大屠杀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2008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一些文件表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初,韩国军方和警方对左翼人士及其同情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被杀害的人数可能高达10万之众。这批档案显示,在1950年6月朝鲜军队大举南下之际,韩国军队和警方在数周内将监狱清空,将大量犯人迅速地分批集中处决,抛尸于临时挖成的坑中和废弃的矿井中。大多数被害者都没有经过审判程序。战后,韩国当局一直试图掩盖它犯下的屠杀暴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韩国开始了民主化进程,这才为最终解决这桩历史悬案提供了政治契机。
事情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2002年,一场台风横扫韩国,将一个埋有众多遇难者遗骨的墓葬坑掀开;同时,一家电视台在一个封闭矿井内发现了被草草掩埋的大量遇难者遗骸。之后,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下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对朝鲜半岛南方和北方的战时恐怖行为展开了调查。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很大的进展,找到了当年很多的尸体掩埋坑。委员会经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将档案文件与目击者和幸存者的证词相匹配,已经正式确认了两个大型处决场——分别是韩国中部的清原和东南海岸的蔚山。另外,据“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历史学家估算,大约有10万人被害。这一数字是基于釜山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的推断做出的,相比当时韩国2000万的人口总数,这一比例相当惊人。仅在庆尚南道就有25000人被杀,“国家教导团”中的3万人大多数也被杀害了。除了委员会找到的尸体证据,再加上美国提供的档案,可以完全肯定当年在战争中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呢?
首先要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来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直接导致朝鲜正式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双方的对峙也日益明显。朝鲜战争爆发后,北朝鲜军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李承晚在南方的政权一触即溃。这让韩国方面陷入了恐慌,于是对本国的左翼人士进行了血腥的大清洗。1951年接任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马修·李奇微在自己所着《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了战争爆发时的态势:“北朝鲜人民军不仅为这次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还拟制了详细周密的计划,甚至连派某些部队混杂在难民之中潜入南朝鲜境内、破坏交通、散布恐怖言论以及摧毁坚固工事等问题都考虑到了。”这些潜入南方的北方秘密力量给韩国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军事压力,为后来韩国军方进一步捕杀左翼势力提供了部分口实。
在这场屠杀中,除了韩国政府的残暴令人发指外,美国政府态度的冷漠也让人唾弃。美国人在一系列屠杀事件中的立场成为人们追问的焦点。在目前解密的档案中,美国可以用“态度暧昧”来形容。如此重视“民主”和“人权”的美国政府缘何采取旁观立场呢?这要从美国长期的反共产主义政策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战后美国政治形态中的重要内容。苏联在东欧主宰地位的强化以及中苏结盟,进一步增加了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恐慌。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恐慌的反共氛围中,美国参加了朝鲜战争,这就直接决定了美国对韩国屠杀左翼人士的做法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2008年1月,韩国总统卢武铉为当年在蔚山发生的870人被屠杀事件进行道歉,称这是“当时政府犯下的罪行”。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委员会要在2010年前出台一份最终的全面报告,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小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现有240名工作人员,但仅为1900万美元的年度预算资金在如此宏大的工作前显得捉襟见肘。再加上年代久远,幸存者寥寥无几,一些受害者也不愿接受委员会的采访,想要完全揭开真相,存在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柏林隧道窃听案的前因后果
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关键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在暗地里的较量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窃听对方的情报是斗争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用窃听的方式获得情报方面,美国显然走在了苏联的前面。在1948年以前,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对苏联的窃听战。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于苏联情报的窃听技术更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因为,二战后有很多在苏联工作过的西方科学家来到美国,他们非常了解苏联的通讯技术,所以,美国在窃听技术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进展也比较迅速。
由于当时无线电信号经常会被拦截,保密性很差,所以苏联又重新开始使用比较安全的陆上通讯线路,采用高频信号传输。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电讯专家卡尔·纳尔森发明了一种特殊技术,可以从电缆上把加密的电讯信号的回波收集起来,再通过技术处理,就可以把讯号还原成原来清晰的通讯内容。
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华盛顿召开如何窃听苏联电话的专题会议,最后,他们决定以联邦德国为基地,并策划了代号为“金子”的窃听行动。
行动的组织者在西柏林挖了一条延伸至东柏林的长约450米,直径为2米的隧道,用来拦截在卡尔斯霍斯特的苏联空军司令部与柏林连线的陆上通讯。隧道开挖时,美国把施工现场伪装成正在建造无线电雷达站的样子,在离东西德交界处91米的地方建了一个巨大的地下仓库,目的是存放从隧道里挖出来的3100多吨泥土,就这样轻松地骗过了苏联。从1954年8月到1955年2月,中央情报局在英国情报机关的协助下,用了近7个月的时间,耗费了3000多万美元,终于将隧道挖好。隧道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整个隧道中有600台录音机,一天要用掉800盒录音带。但是,由于窃听的资料太多,一直用了两年零五个月才翻译完毕,所以有的情报在翻译出来以后就失去了它的效用。通过“金子”行动获得的最大收获是:美国对苏联是否有向西方发动进攻的意图有了事先的了解。
苏联方面也不是毫无察觉,乔治·布莱克的公开身份是英国驻柏林的高级官员,其实他是一名苏联间谍。他最早向苏联方面透露过隧道的事情。因为苏联人觉得自己的密码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另外也为了不让乔治过早地暴露,所以并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
隧道在使用了11个月后,被苏联发现,从而宣告“金子”行动的结束。其实,苏联发现隧道也纯属巧合。苏联人发现有一根电缆线因长期受到雨水的侵蚀,工作状态欠佳。水汽渗透到了电缆线内,使电缆传递信号的功能失灵,于是,他们动手把电缆线挖出来维修,这才发现电缆线被人搭线窃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