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之一是出于美国19世纪的对外领土扩张政策。在1823年,门罗总统突出了以对外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门罗主义”,标志着美国开始了领土的对外扩张——不仅向南部,还要向北部扩张。当时,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很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自己的殖民地,俄国也不甘落后大肆扩张,可是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俄国对扩张活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俄国人甚至感觉到自己把扩张的触角伸到了阿拉斯加有点过头了。沙皇显然明白,若不加选择地处处与英国争霸,一旦失败,俄国有可能失掉一些属于英国海上霸权控制范围内的地区;另外,俄国也认为阿拉斯加不能永远为自己提供毛皮,毛皮总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候,阿拉斯加只会拖俄国的后腿,变成烫手的山芋。因此,到1867年,它已“想把这块广大而寒冷的扩张成果卖掉了”,俄国最终选择把土地卖给美国。这样一笔让双方都看到巨大利益的买卖自然是很快就成交了。
另一个猜测则认为此次购买缘于约翰逊总统的个人原因。因为当时美国内战刚刚结束,国内百废待兴,美国的国力也还没有恢复,这些条件并不利于美国在领土方面的扩张。而且,在当时战后重建的问题上,约翰逊总统和国会的意见严重不合,国会甚至还要罢免他,约翰逊正经受着一场政治考验,1867年1月7日,国会众议院通过对约翰逊总统进行弹劾的决议案,约翰逊在政治上彻底处于被动,但是他在购买阿拉斯加的行动上却主动出击。大约3个月后,美国就和俄国签订了关于购买阿拉斯加的协议,之后的一个月国会就批准了该项协议。同年7月6日,约翰逊又把该项条约提交国会众议院,以便获得为购买、占领和管理该片领土所需要的拨款。约翰逊被弹劾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有人说,约翰逊总统收购阿拉斯加不是为了美国的领土扩张,而是借收购阿拉斯加来取得外交上的成绩与国会对抗以挽回自己在执政上的颓势。这样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会为什么很快就批准了关于购买阿拉斯加的条约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西德华议员做了一份详尽的报告,证明了阿拉斯加的自然资源价值和战略价值绝对有利于美国,而且在南北战争时期,俄国曾支持过后来掌权的北方政权,所以当时的俄国和美国的关系很好。这些都帮助约翰逊总统顺利将阿拉斯加收入囊中。
今天看来,无论当时有什么样不为人知的背景,在这笔生意中美国人都确实占了大便宜。也许在俄国人提出要卖阿拉斯加时,约翰逊总统当时也就是这种感觉呢!
侵华前奏《田中奏折》之真伪
1929年2月南京的《时事月报》刊出一条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这篇报道一出来立刻引爆了全世界的舆论,各国纷纷表示惊讶和谴责,中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日浪潮席卷全国。
《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以下简称《田中奏折》)明确表示:“过去的日俄战争实际上是中日战争,将来如欲控制中国,必须首先打倒美国势力,这和日俄战争大同小异。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若中国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印度、南洋等地异服的民族必然会敬畏我国而向我投降,使全世界认识到亚洲是属于我国的。”《田中奏折》从军事行动、经济、铁路、金融、机构设置等方方面面,对侵略行动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彰显了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吞中国及整个亚洲的狼子野心。
《田中奏折》的作者田中义一从1913年开始公开鼓吹侵华,他宣称“大陆扩张乃我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日本政府“必须确定经营满蒙的大方针”。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1927年4月20日,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在这届政府中,田中义一除担任首相外,还兼任外务大臣与拓殖大臣,亲自掌管对外扩张事务。他们与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分子勾结,密谋策划加紧侵略与分割中国东北的阴谋计划。
1927年,田中主持召开了一个研究积极侵华政策的内阁会议——“东方会议”,会议由田中亲自主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对华政策的根本方针”,确定了以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为根本方针的日本国策,并公开发布了一份《对华政策纲领》,这份文件措辞含蓄隐晦,但其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则是“征服满蒙,侵略中国”。1927年8月,日方又在中国旅顺、大连召开会议。1927年年底,田中将“东方会议”与“大连会议”的全部结果及其制定的侵华方针与计划写成奏折,上呈裕仁天皇。这就是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上呈后,世人对于奏折内容非常关注,因此奏折成为各国情报人员搜求的对象。后传苏俄已从日本高官手中购得奏折。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也想获得田中奏折,并派人赴哈尔滨,准备出价50万现洋购买。又传美国也愿出款20万美元,但结果都没成功。
最终,《田中奏折》还是和世人见了面。关于奏折获得的途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一位叫蔡智堪的日籍华人,以研究学术为名,通过关系混进了日本皇室枢密院图书馆中,无意间发现了《田中奏折》,并将其翻译抄录了下来,带出了图书馆。这份译文几经辗转被送回了中国。
另一种说法是,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听说有《田中奏折》后,特地拨专款,通过地下渠道获得。
奏折虽然被公布,但是日本政府并不承认有过奏折,并宣称说奏折是伪造的,目的就是挑拨中日关系。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属伪造。也有历史研究者认为田中奏折是苏联情报部门伪造的,目的在于引日本“南进派”侵略中国和东南亚,遏制日本侵略势力“北进派”侵略苏联,从而缓解苏联东西两面面临的反侵略压力。日本某些历史学家也认为这个奏折是伪造的,因为一直以来都只发现奏折的汉文版本,而不见日语原文。另外,俄罗斯解密的部分档案也证实此事为当时苏俄所为。文件证实,1929年,当时的中国杂志《中国评论家》在苏联特工的帮助下刊登了着名的《田中奏折》,奏折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日关系。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中国在当时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日本的战略对手,日本一直以苏联作为它的战略敌人,但田中奏折使中日两国的仇恨急剧升温,并最终导致1937年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但是有更多的人相信奏折真的存在过。日本投降之前曾大量销毁证据,从此种行为推测,不排除其销毁此证据的可能性。该奏折在战败之前是机密内容,而此类内容经常在一定时间后销毁。因此上文所说该奏折只有汉文版本,不见原文所以系伪造的观点不成立。另外,当时日本国的诏书、呈给天皇的正式奏折都用汉语写成,此已是惯例。而且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日本的对外侵略步骤和侵略政策与《田中奏折》中罗列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实不管《田中奏折》是否存在,日本侵略中国都是一个不容掩盖的事实,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今天研究《田中奏折》,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如何以史为鉴,让世界永远和平。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吗?
1939年8月23日,苏德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下简称《苏德条约》)。
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不均衡,当德国法西斯政权崛起之时,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一直采取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除了使自己免遭军事扩张势头正猛的德意志帝国损害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斯大林在对英法绥靖政策失望的同时,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国的军事联盟谈判,转而和纳粹德国修好,以保护苏联的利益。同时,德国因为要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也要寻求先稳住苏联的方法。基于以上的理由,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的秘密议定书最早是1946年5月30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刊登出来的。报道中称,1939年《苏德条约》附有一项秘密议定书,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披露。另外,有不少西方学者都认为《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比如,英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等人合着的《大战前夕,1939年》一书载有《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重要条款;法国的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其《外交史》中明确地说,《苏德条约》中存在着无可争议的秘密协定书;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在其《苏德战争,1941~1945年》一书中也有《苏德条约》附有一份草率拟就、措辞模棱两可的秘密议定书的叙述;美国学者威廉·夏依勒在其名着《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还有对《苏德条约》秘密附属议定书的主要内容的列举。那么让如此多的人关注的秘密议定书里是什么内容呢?其实主要为两国在东欧势力范围的划分。实际上就是苏联任由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只要保持中立态度,就可坐收渔翁之利。原纳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叙述了关于希特勒将部分波兰领土划给苏联、对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小国不感兴趣的问题。这实际就暗合了人们猜测的秘密协定中的内容。苏联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它也表明苏联放弃了同西方民主国家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努力,使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条约对欧洲势力的划分也暴露了苏联大国主义的倾向。
虽然很多人认为存在秘密协定,甚至有人罗列过它的内容,但是谁都没有见过协定的原本。苏联一直不承认存在过秘密协定,而且几乎没有关于秘密协定的记载。收入《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第四卷的《苏德条约》中没有涉及秘密协定的内容;阿赫塔姆江等人着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谈到《苏德条约》时,也没有涉及秘密协定;萨姆索诺夫主编的《苏联简史》中也未曾提及。曾参加过1940年苏德谈判的比列日科夫在其回忆录中不仅没有提到《苏德条约》的秘密协定,而且声称对1939年苏德条约问题,虚假报道堆积如山。1939年8月24日苏联的《消息报》所发表的《苏德条约》的条款,不但没有秘密附属议定书,而且还批评道,资产阶级世界有人陷入伪造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继续就条约和敌视苏联的目的撒谎。由此可见,关于秘密议定书的消息是来源于英美一方,这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我们来看一下1946年后的世界格局。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同时,美苏两极争霸已经开始。西欧国家获得美国的大量援助,站在美国一边,东欧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跟着苏联走。德国被分为东方和西方两部分。在这样的形式下,英美炮制秘密协定的谎言,挑拨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以达到削弱苏联势力的目的也是极有可能的。
中国学术界对于秘密议定书的存在是持肯定态度的,只是对于苏联是否承认议定书的存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苏联并没有否认议定书的存在;一种认为,苏联否定议定书的存在。
秘密议定书是否存在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国际关系、深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里普斯二战访印的真实原因
1942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英国下议院领袖、掌玺大臣克里普斯携带解决印度问题的《宣言草案》,飞往新德里访问。由于《宣言草案》没有得到印度的同意,所以4月中旬克里普斯离开印度返回英国。克里普斯的印度之行耐人寻味,引起学者和政界的关注和兴趣。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克里普斯访印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失败呢?对这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
对于克里普斯访印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
“丘吉尔决定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1942年春,新加坡、仰光先后沦陷。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素以维护大英帝国利益而着称的丘吉尔首相,为了确保帝国生命线——印度殖民地的完好无损,免受日军蹂躏,派遣克里普斯访印。
“工党压力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内阁在对待印度的政策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工党的内部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对丘吉尔施加压力,要求他改变对印政策,缓和双方的矛盾,争取印度能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中来。丘吉尔害怕内阁分裂,慑于工党压力,才做出上述决定。另外,克里普斯是力主改善英印紧张关系的,所以克里普斯访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