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17545100000031

第31章 军事之谜——苍茫战争凝固瞬间(1)

罗马军团由于狂妄自大,中了埋伏,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带领混合军团经过浴血奋战,成功突围6000余人,但突围之后就踪迹全无……

特洛伊战争早已结束了,但关于其历史真实性的争议却延续了3000年。特洛伊战争到底有无其事?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一起被写进历史。

现在世界上拥有核弹的国家,在考虑使用的时候都会极端谨慎。可在越战期间,美国曾经考虑过在越南北部投放一颗原子弹!

人类史前核战争意味着什么?

宇宙大爆炸理论推断,地球从爆炸初期形成,距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对地球上不同地层的考察,地球上的生物曾经历了5次大灭绝。而现在人类的演进才经历了几十万年,看起来时间确实不短,但是相对于地球的历史,却可以忽略。因而有人推断,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但不幸的是这些文明都毁灭了。亿万年的自然变迁,将历次文明的痕迹几乎消磨殆尽,存留下来的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在1972年,人类仍然发现了在地球早期曾经出现过高级文明的证据。在非洲的加篷共和国,人们发现了一个铀矿,这个铀矿已经存在了20亿年的历史。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20亿年前的矿井里竟然有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这个核反应堆用500吨铀矿石组成,共分为6个区域,一起提供能量帮助核反应堆运转。这些铀矿提供的能量竟然可以支持核反应堆运转50万年之久。

这个已经停止运转的核反应堆,意味着50万年前就有高等生物懂得使用核能。而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到能够掌握核能技术,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只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

196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块化石,上面有两个完整的人类足迹,令人惊奇的是,足迹上踩着三叶虫——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生物。通过检验,化石属于寒武纪地层——距今已有5亿年之久。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又是什么人留下了这些脚印?

对这些问题,我们现在无从回答,能够确认的一点是,地球上确实存在过史前文明。可是问题紧接着就来了,这些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又是怎样毁灭的呢?

许多学者在世界各地四处寻访,最后根据考察结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史前文明毁灭于一场规模浩大的核爆炸。

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那里的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19世纪初,有学者在印度河旁边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公里、南北长1400公里的文明遗址,这个遗址是属于相同的文明背景之下,这就是人类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

摩亨佐·达罗是在其中发现的一座古城,根据考察结果测算,这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印度的传说以及史料中,并没有这座古城的记载。在摩亨佐·达罗遗址中,没有找到神殿和宫殿的痕迹,没有艺术品,这与其他的古城遗址是不同的,好像所有的痕迹都被抹掉了。但是,在摩亨佐·达罗遗址发掘过程中,科学家在一个废墟里发现了很多遗骨,有很多可以明显看出死者死前用双手盖住脸,像在保护自己,又像是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状态下死去的。

这座古城当时一定发生了一件异常事件,究竟是什么事件,可以让人在一瞬间全部死亡呢?

火山爆发?这一带几千公里的范围内,没有发现遗留的火山口,而且就算是火山爆发,也会留下一些东西,就像庞贝古城一样。

突然爆发的流行病、瘟疫?可是事实证明:瘟疫和各种流行病不可能瞬间毁灭一座城市和杀死人口。

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采用化学仪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后说:“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说明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和人民死亡与突然出现的高温有关。

摩亨佐·达罗的毁灭现象和《圣经》里索多玛的毁灭极为相似,都是突然间被与高温有关的东西摧毁的。科学家对摩亨佐·达罗进行考察时,在许多坍塌的建筑物上发现有高温烧灼的痕迹,甚至发现托立提尼物质。这种物质的出现需要瞬间产生的高温,表面物质融化,然后又迅速冷却造成。迄今为止,这种物质只在人类进行热核武器爆炸的现场发现过。

这些证据都在说明,这里曾发生过核爆炸。

当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所留下的情景与摩亨佐·达罗的遗址情景何其的相似,许多人在看到核武器爆炸的强光那一刻,立刻痛苦地用双手捂住双眼,离原子弹爆心较近的人和一切东西,都在一瞬间消失,好像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留下的只有灰烬,这两种情景都是惊人的相似。

地球上有许多现象,现在都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这却阻止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人们终究会揭开这些奥秘。

斯巴达克率军南下有何玄机?

两千多年前,在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这场起义是由奴隶斯巴达克领导的,这场起义以反对罗马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席卷整个意大利半岛,是欧洲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

罗马元老院派行政长官克劳狄乌斯带领一支3000人的军队前去镇压,他们将起义军逼入一座山谷中,在外面静静地等着,企图把起义军逼入粮草耗尽的绝境,再一举消灭起义军。

斯巴达克叫战士们用十分结实的野藤编成绳梯,趁着黑夜悄悄地从悬崖峭壁上缒到山下,直扑罗马军营,将正在美梦中的罗马军打得措手不及,没有遇到任何反抗,罗马军大败而逃。

这次事件之后,斯巴达克起义的消息像野火春风一样迅速传开,许多受压迫的奴隶、自由农民甚至士兵都来投奔起义军,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7万人,让罗马人惊恐不已。

罗马元老院害怕起义军的力量继续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又派出执政官瓦伦涅率领的12900人的军团去消灭起义军。罗马军团将起义军围在一个山坳里,自认为胜券在握。谁知斯巴达克又安排下妙计,逃出了包围。

瓦伦涅匆忙带领军团前去追击,因为贪功冒进,中了起义军的埋伏,被起义军打得全军覆灭。这一仗使斯巴达克的名字传遍了整个罗马,下层人民欢欣鼓舞,但是,罗马元老院却更加的惊恐难安。

公元前72年,起义军已发展到12万人。罗马元老院担心起义军会倾尽全力前来攻打罗马城,在恐慌中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任命克拉苏为军事统帅,并授予他“狄克推多”(即独裁者)的权力,带领8个最强大的罗马军团前往镇压起义,克拉苏在军团中实行“十一抽杀律”:凡战败或临阵脱逃者,10人当中抽签选出1人处死,部队士气大振。

在起义军面临罗马军团前来镇压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内部却发生了分歧。斯巴达克拟订了一个北上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让大家返回家乡,过自由的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参加起义的原罗马破产农民的反对,他们不愿意离开意大利,希望就近进攻罗马城,攻下罗马城之后,可以在意大利自由的生活,尤其副将克里克苏坚持进攻罗马。

就这样,起义军内部因为意见不统一,出现了重大分裂,克里克苏率领自己手下的两万人,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进攻罗马,不久被克拉苏领导的罗马军团击溃,克里克苏英勇牺牲。

斯巴达克坚持自己的意见,率军继续北上,将前来追击的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率领的罗马军团击败,此后,起义军一直攻打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但是,就在起义军要越过阿尔卑斯山,彻底摆脱罗马人追击的时刻,斯巴达克突然放弃北上计划,率领全军调头南下。此后,起义军与罗马军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损失惨重。

公元前71年的春天,起义军和罗马军团在阿普里亚境内展开激战,最终,斯巴达克和6万名部下英勇战死,官军把被俘的6000名起义军残忍地全部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

两千多年来,人们也对这次起义提出不少疑问:斯巴达克为什么会放弃北上计划,转头南下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斯巴达克做出了这个决定?

毫无疑问,起义军内部始终存在着是否离开罗马的分歧。很大的程度上,这个问题是由于起义军的组成造成的。

斯巴达克等在罗马斗兽场里闯出来的起义军,都是来自色雷斯,他们强烈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

但是大部分参加起义的义军,在参加起义之前是罗马的破产农民,他们十分不愿意离开罗马。

研究者认为,斯巴达克被迫改变计划,很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在起义军北上途中,接连挫败罗马执政官克劳狄乌斯、名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围剿军团,使起义军声威大震、士气高涨,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起义军有利。所以,起义军应该南下对付罗马,推翻罗马的统治。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北上的途中,他们遇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阻挡,要北上就要翻越阿尔卑斯山,但是,阿尔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是欧洲的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气候极为寒冷,要翻越它,谈何容易!与此同时,起义将士给养不足,没有棉衣。很有可能,在当时还有一部分士兵哗变,拒绝北上,所以,斯巴达克不得不改变计划,掉头南下。

我们无法假设斯巴达克继续北上会怎么样,对于这些为了反抗压迫而牺牲的勇士,我们唯有献上深深的敬意。

神秘消失的古罗马远征军

在战争中,一个人或几十个人失踪都不足为奇,但是,要是6000余人一起神秘失踪,那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了。然而,这样的事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公元前54年,罗马执政官克拉苏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与土地,不顾一批保民官的反对,发动了对帕提亚(中国古书称安息,即今伊朗一带地区)的掠夺战争。三首领之一的克拉苏亲自率领7个罗马军团渡过幼发拉底河,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帕提亚骑兵不断地后退,罗马军团步步紧逼,毫不相让,势必要将其全部歼灭。

公元前53年,罗马军团一直追击帕提亚骑兵,来到了帕提亚境内的卡莱。指挥帕提亚军队的是青年将军苏累纳,苏累纳将军虽然年轻,但是足智多谋,在帕提亚拥有很高的声望。苏累纳将军对在后面疯狂追击的罗马军团采用了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在苏累纳将军的带领下,帕提亚军遇到罗马军团稍作抵抗就撤退,将敌人一步一步地引到方圆百里没有人烟的叙利亚草原深处。这时貌似溃逃的帕提亚骑兵突然掉头,在如雨的箭矢掩护下,向罗马军猛冲过去,罗马军即刻乱了阵形,士兵成片成片地倒下去,溃不成军。

元帅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将残兵败将集结起来,组成了将近一万人左右的混合兵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破帕提亚骑兵的包围圈,撤了出来,但是克拉苏却被俘虏了。被俘的克拉苏被安息国王用炼化的金汁灌进喉咙,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折磨,在惨叫声中死去。这次战争,罗马军团由于狂妄自大,中了埋伏,在叙利亚草原上留下两万多具尸体,近一万人被俘,这可以说是罗马军团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败绩。

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带领混合军团经过浴血奋战,成功突围6000余人,但突围之后就踪迹全无,罗马人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寻找他们,但是毫无音信,6000多人的一支大部队究竟去了哪里呢?

2000年来,这成了史学界一个最大的疑惑。

《汉书·陈汤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攻占乌孙、大宛,并且派出骑兵骚扰威胁西域地区,劫掠沿途经过的客商,打劫西域各国进贡给大汉王朝的贡品。汉武大帝盛怒之下,派遣都护甘延寿和都护副校尉陈汤带领大军前往剿灭匈奴骑兵。汉朝大军在经过康居时,见到一支奇特的军队,这支军队“城外有重木城”护卫,“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

据汉朝人以往的了解,身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是根本不可能掌握这些战术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战斗时,这些士兵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他们组成正方形队列,用盾牌把队伍包裹得密不透风,然后喊着口号、迈着统一步伐往前走。当敌人相距较远时,他们先把手中的长矛扔出来;稍近以后,则拔出短刀肉搏。

因为实力和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汉军初次见到这种战术,虽然不适应,但是还是获得了胜利。汉朝利用快速的骑兵,很快地将这支部队包围起来,一举攻破郅支城。而使用奇特战术的军队在汉朝大军的猛攻下,只剩下一百多人,被汉军全部俘虏。

汉军将俘虏的士兵带回了中国,汉朝皇帝看见这支奇特的军队之后,特地下诏在河西地区设立骊县(今甘肃省永昌县),用来安置这支小部队。《后汉书》记载:“汉初设骊县,取国名为县。”公元592年,隋文帝下诏将骊县并入番禾县。从那以后,中国史书中再也没有关于这些士兵的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