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6年到1899年这三年里,英国占据了长江流域,强租威海卫为军港,强占九龙半岛和香港附近的各岛屿;法国割去了云南省一部,占领广州作为军港,攫取云南、广西、广东三地的开矿优先权;西藏、东北、蒙古被沙俄划为势力范围;德国把山东变为其势力范围。日本在《马关条约》后,逼迫清政府割让福建。美国向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要求实行利益均沾,共同分享各个国家在中国取得的一切侵略特权和利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要求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此外,在教会的纵容下,各国教会逐渐形成势力,甚至恶意发展教徒,一些无业游民、市井无赖也趁机入教,利用教会的庇护,仗势欺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开始了。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起初是散布在山东西北地区的群众团体。1889年11月,山东冠县的赵三多、阎书勤因不堪洋人欺辱,毅然决然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正式拉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其后,“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在山东境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男女老幼纷纷加入义和团。他们炸毁铁路,捣毁教堂,杀洋人,所到之处,无不威风凛凛……
起初,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镇压政策,但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不断升级,遂对“扶清灭洋”的义和团的态度有所改变。他们不再武力镇压义和团,而是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因此,义和团运动迅速在直隶地区发展了起来,北京和天津成为义和团活动的中心地区。山西、河南、东北、内蒙古等北方省区,也很快掀起义和团运动的高潮。
由于义和团到处杀洋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并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发出通牒,限令清政府在两个月内消灭义和团。然而,义和团运动已成燎原之势,而且清政府内部主剿、主抚两派意见相持不下。因此,意欲牢固控制中国的西方列强被彻底激怒。
趣味链接 暴力排外的义和团
义和团极为排外,他们将外国人称作“大毛子”,只要碰到,一律杀无赦,将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中国人,称作“二毛子”,只要碰到,亦杀无赦,将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称作“三毛子”,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会有杀身之祸。曾有六名仓皇避乱的中国学生归附义和团,但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被团成员搜出,结果这六名学生皆被义和团成员乱刀砍死。时人记载,“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由此可见,义和团排外程度之深。
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
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大大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为有效控制中国局势,侵略者决定用武力剿灭这场运动,并企图乘机瓜分中国。
1900年6月10日,英、日、俄、美、德、意、法、奥八国联军共计两万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于天津大沽登陆,继而乘火车向北京逼近。
消息传来,京津铁路沿线各村庄的义和团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拆毁路轨,阻击八国联军。侵略军只好边修铁路边前进。从天津到北京,火车只需几个小时,但在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下,侵略军走了四天才到廊坊。联军刚到廊坊,铁路就已被义和团破坏。在清军董福祥部与义和团的联合攻击下,八国联军沿北运河撤回天津。
与此同时,另一支联军队伍在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的指挥下,乘十余艘兵舰,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攻击。6月17日,清将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的官兵奋勇抵抗,开炮还击。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失守。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打开了进攻天津和北京的门户。
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清政府手足无措。从6月16日到19日,慈禧太后连续召开4次御前会议。此时,传来了一份“假照会”,其内容之一是要慈禧“归政”。慈禧大怒,立即下了“宣战”的决心。21日,慈禧正式颁布了对八国宣战的上谕,命令清军与义和团联合作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但没能守住天津。八国联军付出伤亡九百人的代价。在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
8月4日,八国联军近两万余人,由天津出发,气势汹汹地扑向北京。清军马玉昆、吕本元、李来中与义和团顽强阻击,侵略军再次施放毒气。14日,联军进至北京城下,由广渠门破城窜入,北京失陷。
次日晨,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及少数王公大臣仓皇出逃西安。联军入城后,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
八国联军进城后,无恶不作,公开抢劫三天,使北京城继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再次遭到空前的浩劫。日本从户部银库抢去三百万两银子之后,将库房烧毁;法国兵将颐和园的珍宝、文物,用骆驼运往天津……
8月24日,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作为与列强议和的全权代表。不久,慈禧太后得知,列强并没有强迫她交权的意图,只是要消灭义和团而已,遂于9月25日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她催促李鸿章与联军代表和谈,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12月24日,列强提出了“议和大纲十二条”,由李鸿章电告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得知列强愿意维持她对清朝的统治,立即批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侵华的八国以及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从此,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
趣味链接 原来还有神秘的第九个国家
在悉尼的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戈登岛造船厂里摆放着一尊古老的铜炮。这尊铜炮由西班牙人于1595年制造,并作为礼物献给中国的皇帝,被不远万里地送到了北京。澳大利亚,这个年轻的殖民地,在1901年,以大炮、刺刀和军舰为后盾,从中国这个庞大的北邻手中夺得了这尊早已堪称文物的铜炮。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洲殖民军(作为英军一部分)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澳大利亚成了神秘的第九个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侵华的八国联军或许可以称为九国联军。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敲响大清丧钟
《辛丑条约》签订后,举国上下民怨四起,清政府在国内民心丧尽,而对外则威风扫地,统治地位严重动摇,财政千疮百孔,已无力控制局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导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曲——辛亥革命。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也就是“三民主义”。此后,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推动的立宪活动也日益高涨;群众性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各地,这些起义和斗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清政府急忙派兵镇压。武汉的两个由同盟会员参与领导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决定乘机发动起义。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得到了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积极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之后,起义军又乘胜迅速攻取了汉阳、汉口,控制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举国上下便有十四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11月30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黎元洪为总督,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
后来,经过反复协商,革命党领导人多主张推举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每省一票,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为大总统。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仍留在武昌。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人们将这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清王朝的丧钟自此鸣响。
趣味链接 慈禧太后病逝
1908年10月10日,慈禧在皇宫举办七十三岁寿宴。宫里请了京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一百多道菜肴。慈禧特别高兴,先饮了几杯白酒,然后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一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一星期后,她变得骨瘦如柴,太医诊断为痢疾。后来虽然一直都在用药,且有百名宫女服侍,但慈禧太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又一个星期过去,她甚至昏迷不醒。这个掌握朝权的女政治家终于在1908年11月15日命归黄泉。因光绪帝无子,慈禧太后病逝半个月后,光绪帝皇侄,年仅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为帝,年号宣统。他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后人称其为“宣统皇帝”,也称为“清逊帝”,史称“清废帝”。
溥仪退位——千年帝制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不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对列强的在华利益有巨大威胁。不过,此时西方列强感到公开武装干涉中国已不太可能。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根本没有能力参与政事,而且中国境内多个省市相继独立,清政府早已名存实亡,成了一副空架子。因此,对于西方列强而言,要想继续享受在华权益,就必须得寻找新的傀儡,用以控制中国局势。而这个傀儡就是北洋军阀袁世凯。
在列强的大力扶植下,袁世凯很快控制了北方地区,并且控制了整个清政府。之后,他便向革命派施加压力,以使革命派向他妥协。经过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袁世凯的一番密谋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的建议。
事实上,孙中山并不同意议和。他于1912年1月11日宣布自任北伐军总指挥,制订了六路北伐计划。不过,当时英、美、德、日各国军舰驶进长江,想趁火打劫,造成即将“武装干涉”的局势。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下,革命党人只得向袁世凯作出让步。双方最终以停战、清帝退位、袁世凯为总统三项达成和议。
南北议和后,袁世凯便指使他在北洋军中的心腹段祺瑞等联名发出通电,“立即采取共和政体”,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2月6日,清政府参议院通过了保障清帝权益的《优待条例》。条例规定:1.清帝称号不变;2.每年由国民政府给予四百万元;3.清帝仍居清宫,以后移居颐和园;4.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保护。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之后,宣布溥仪退位。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体制宣告结束。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同一天,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国自此进入了命途多舛的民国时期。
趣味链接 辛亥革命的成就与失败
辛亥革民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也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革命的主要成就。但是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并不能够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摧毁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致使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又被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窃取。所以,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政府,但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人的剥削和压迫。因此,辛亥革命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