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17544000000030

第30章 爱惜自己,热爱生活(2)

人生的旅途如此漫长,在前进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别人不给自己加油,就一定要记得自己鼓励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放弃了,无疑会成为困难的俘虏。时刻想着为自己加油,既是对当下的所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如何养成“为自己加油”的习惯呢?

第一,肯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一个目标,并且会为这一目标选择一条独特的人生道路。既然人生已经做了选择,就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专注自己的选择,不断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当你站在了下一个起点时,就一定会信心百倍,一路向前。

第二,由衷地欣赏自己。为自己加油的前提,就是要挖掘出自己的长处,并且由衷地为这些优点感到骄傲。当你成功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时,可以为自己的勇气、坚持,甚至和他人建立的良好关系鼓鼓掌,因为这些都是通过努力得到的。

第三,不要害怕挫折。实际上,最需要加油鼓励的时刻,就是面对挫折的时候。与其整日担忧挫折失败,不妨告诉自己,“这些挫折终会过去,这个过程却会变成一种成长。”自我勉励,永远是为自己加油最好的方式。

给自己时间——放慢生活的节奏

上个星期,在剧院做导演的劳拉带着父亲贝内特先生去看了一场戏剧。戏剧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场实验戏剧,剧本本身就是小说,剧中的主角尼克则在舞台上读了六个半小时的书,从下午两点一直演到了下午十点,中间还留出了观众吃晚饭的时间。

贝内特先生是个银行家,即使退休了还时不时地到公司转转,查看一下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老朋友聊聊天。这一天,女儿让他在剧场里浪费掉六个多小时,他觉得气愤至极,随时准备退场。吃过晚饭后,他甚至不想回去了。无奈女儿坚持劝阻,他才重新回到了楼上的包厢里,开始看剩下的半场“朗读表演”。

当他耐心地欣赏演员的表情,仔细品味小说中优美的句子时,他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和菲茨杰拉德描绘的那个时代中。后半场的表演,贝内特先生丝毫没有走神,甚至为忽略掉前半场的精彩内容而感到遗憾。

这次的经历让贝内特先生对生活产生了新的想法。他不禁质问自己,每天如此忙碌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如果说,在职位任期内,忙碌的工作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守住自己开创的事业,退休后,依旧如此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思考之后,贝内特先生决定一改往日忙碌的行程,开始过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在野地上风吹日晒的工人会羡慕坐在办公室里的职员,因为他们坐在温度适宜、环境舒适的房间里,过着动动手、动动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上班族生活。实际上,都市的激烈竞争和快节奏生活,已经让这些上班族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疲惫。

职场中的人,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始终处于一种“好好工作,天天向上”的快节奏中,就像是上紧发条的时钟,八个小时内不停地旋转,职场工作也变成了脑力、体力大比拼。在职场的光鲜和金钱的收获之外,牺牲掉的是生活的质量和身体健康。

于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每天都活在如同飞速行进的地铁般的生活中。常常一颗心同时想做两件事,一个小时恨不得分成四份儿来用。可是,当医生在给你做手术时,还在不停地发着短信,查着邮件,你能接受这样的场景吗?当心理咨询师为你咨询时,还不忘记盯着屏幕上的股票指数,你能忍受吗?

我们总是急不可耐地奔向前方,为了更远的目标,更好的生活。同时,快速的生活也让我们忽略掉许多真实的感受。我们走得越快,感受到的就越少,就会越少感受生活的美好,反而让自己陷入焦虑、急躁的情绪状态。于是,西蒙在一首歌中唱道:“慢下来吧,你走得太快了。你得留住早晨的朝阳。”

在同事们看来,小雅是一个做什么事都要“慢半拍”的人,在室友看来,小雅是一个“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的人。乍听这样的评价,一定有人觉得小雅是一个生活混乱,邋里邋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都不上心的宅女,其实不然。只不过,小雅是一个典型的坚持慢节奏生活的人。

上班的时候,她宁愿早起,也不想快速奔跑去赶公交或地铁;一日三餐,她宁愿少吃,也不愿狼吞虎咽。工作时,她会在一个漫长的周期里制作出出色的方案,而不是玩上半个月,最后三天通宵加班。别人都说她慢,她说这是在享受生活。她也像忙碌的人无法理解她一样地无法理解对方,常常质问那些风风火火的同事说:“你们为什么不能在忙里偷闲的时刻做一个深呼吸,对自己的存在心存感激呢?”

休息日,小雅会选择一天中的一餐,午餐或者晚餐,认认真真地对待,花时间去体味食物的香气、味道和口感,恨不得为一道美味赋一首诗或做一篇文。回家后,她会在椅子上蜷作一团,花几个小时享受纯粹的阅读或思考。如果思路通畅,她会将内心的感激和想法变成文字,写在她的日记本上。如果朋友来访,她会花时间倾听朋友的言语,对悲伤者给以安慰,对欢喜者给以祝福。有时候她甚至不去说,花长时间听对方讲话,仿佛那些话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赏的作品。就这样,她慢慢地让欣赏、品尝、享受、散步、沉思和闲适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也变成了她独特的存在方式。

《自己给自己时间》一文曾这样写道:“在每天紧张的挑战来临之前,我都为自己保留一两个小时心灵的空间。那么,不论这一天有多忙,要做多少事情,我知道,我已经享受过‘自己的时间’了,我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谁的剥削’,更不会生出‘好像生命不是自己的了’的怨艾。”

给自己留出时间,就是给生命留出停留、思考和喘息的余地,好像一种物质交换一般。你若威逼生活快速奔腾,心灵就会受到压缩;你若放慢生活的节奏,心灵得到释放,心情也变得怡然而充满享受。其实,平和的生活并不需要任何大道理,只需要补充一点睡眠、舍弃一点应酬、控制一下放纵而已。

先爱人然后被爱——在爱情中成长

关于爱情,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人的一生会遇见三个人:第一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二个是最爱你的人,第三个是共度一生的人。当你遇见最爱的人,便会体验到爱的感觉;当你发现了最爱你的人,才会慢慢体会被爱的感觉;当你经历过爱人与被爱,从此学会了如何爱人与被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才会找到能够相处一辈子、最适合自己的人。

被言情小说和偶像剧催眠的人,一定觉得这样的人生太美好,太恰到好处了。然而,现实总是带有更多悲哀和无奈的。这三个人,往往都不会是同一个人。你最爱的人,往往从没爱过你;最爱你的人,你也从来没有放在眼里;而彼此相处时间最长,甚至相守一生的人,往往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人,你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彼此罢了。

爱情说白了,没有命中注定,也没有非你莫属,不过是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取长补短。常见的情节也不过是饮食男女,家庭琐事,故事的结局也不过是男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或者女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或许相守多年,白发苍苍,不是悲剧就是喜剧。

不过,懵懂的少年或者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对爱情充满着期待和幻想,觉得世界上的某一个地点,一定存在一个Miss. or Mr.Right,等着与自己发生浪漫的爱情。值得庆幸的是,当憧憬破灭,或者爱情不再美好之时,留下来的不仅是美好的记忆,还有在爱情里成长的自己。当一个人的爱情幻想破灭之后,不仅会生出对爱情精辟的分析和对过去恋人深切的批判,还会从过来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看到灵魂的成长。

同事明明走到郝大姐的桌前,抱怨着男朋友对自己忽冷忽热,有时候还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郝大姐让明明想了一会儿,是不是自己有错在先。明明思考一会儿,还是固执地坚持,一切都是男朋友的错。于是,郝大姐给她讲了一个《回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