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17544000000021

第21章 悲观毫无用处(2)

原一平说:走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微笑和信心只是助你走向成功的一种方式,但这又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如果你的长相不好,就让自己充满才气;如果连才气都没有,那么就保持微笑。

当我们受到他人曲解时,可以选择愤怒,也可以选择微笑;当我们遭遇事业的滑铁卢时,可以选择悲观放弃,也可以选择从容应对。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应对生活的态度。

动辄得咎——不要过分计较得失

“动辄得咎”是《易经》中的一句话,说的是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有失,就可能受到责备。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徘徊在得失之间,患得患失。他们看不到长远的目标,因此紧紧地盯住眼前的一切,最后变得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损失了内心的标准。

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在演讲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山东省是一个蔬菜大省,很多蔬菜基地都做出口生意,将蔬菜销售到韩国、日本等地。当时,一个蕨菜基地就专门做日本的出口生意,而且已经成了当地支柱性的经济来源。

按照日本人的要求,当地的菜农需要将蕨菜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了才能打包运到日本去。可是,由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需要两天的时间,菜农为了尽快获得经济收益,就将蕨菜收回家用铁锅烘烤。可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缺陷。烘烤的蕨菜表面上是干的,但是里面仍有水分,日本消费者买回家后,用开水根本泡不开。

日本的商人得到反馈之后,警告当地的菜农,不要用铁锅烘烤,一定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大部分的菜农遵守了约定,规规矩矩地放在太阳底下晒,但是也有部分人不愿意遵守,依旧偷偷地把蕨菜放在铁锅里烘烤。结果,日本人发现后,彻底断绝了跟这个地区的所有蕨菜交易。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经济来源的菜农,重新回到了贫困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说这些人目光短浅,也可以说他们太过计较眼前的利益。一切的缘由,不过是人类本性中的贪婪,总是想要得到,再得到,永远只进不出才最好。

其实,得到和失去就像是钱币的两面,当你看到正面时,就一定看不到反面,你看到反面时,就看不到正面。俗语说,有得必有失,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不过分计较。

电视剧《神奇律师》在筹拍第二季前,所有的演员都开始放假。这时,米勒接到一封来自好友本的电子邮件,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参加南极洲的越野赛。米勒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惊喜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在惊喜之余,米勒也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如果他真的去了南极的话,需要先到挪威集训,然后才能开始准备越野赛,当第二季开拍的时候,他可能就没有机会参加了。对于已经在电视剧里客串过各种小角色的米勒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不过,当他将这个消息和其他两个好友分享时,他们却觉得值得冒这个险。“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冬天的挪威跳入冰冷的湖水的。”

当米勒首先来到寒冷的挪威,学习适应南极洲的生活时,他就知道自己选对了。每天从帐篷中出来,他们就需要做好徒步一天的准备,看着天空中炫目的极光,他和随队的摄影师激动得手舞足蹈。在特训中,他学会了越野滑雪,学会了驾驭雪橇,学会了怎样在冰川上生火以及怎样防止冻伤。

后来米勒回忆说:“当时我觉得,这一切太美好了。虽然错过了第二季的拍摄显得有些遗憾,但是这趟旅行非常值得。”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思量,再三衡量价值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即使事情开始进行了,他们还是放心不下,方方面面地开展观测和探究,担心事情搞砸,也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患得患失的态度,让自己辛苦,让身边的人也觉得辛苦。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常有得有失,但不可患得患失。”随性而为或许有些冒险,展示的却是最真实的自己。摆脱了整日笼罩的得失阴影,心里反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安宁。

《孔子家语》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楚王外出游玩,不小心丢了他的弓,手下的人正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虽然弓掉了,总会有人捡到,不管怎样,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再去找呢?”

孔子听说这件事,感慨道:“楚王的这种心态很好,但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呀!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会有人捡到,而去计较是楚国人捡到呢?如果能这样,那不是更加不会计较,更加放得开,更加自在了吗?”

放下完美情结——瑕疵也是一种美好

在日本茶道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茶道大师,他就是利休。利休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有一天,他让儿子正庵去打扫茶室的庭院。正庵打扫完毕后,回来向利休报告。利休检查了一遍,说:“这不够干净,再打扫一遍。”正庵到庭院中继续打扫,然后回来报告,可是利休还是说:“还不够干净,再打扫一遍。”累到无语的正庵第三次打扫庭院,结果利休依旧说:“还不够干净。”

恼怒的正庵对利休说:“爸爸,踏脚的石头我已经洗了三次,石灯笼和树木通通洒过水了,青苔和绿藓都很翠绿,地上连一小片树叶都没有了,再也没有可以扫的东西了!”

利休说:“这根本不是打扫庭院的方式!”说着,利休几步走入院中,抓住一棵树摇了一下,一瞬间地上就布满了各种颜色的落叶,利休说:“这才是打扫庭院的方式。”

利休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近乎自然的完美主义,连生活中的小事也不放过。

其实,完美主义者要求的并不是一尘不染,而是一种意识上的纯净。当完美主义者创造了一种优美和精致的高尚生活时,才算是对自身生命最美的诠释。然而,只要我们从精神世界回到凡夫俗子的尘世就会发现,完美主义者的完美情结有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固执,不仅让自己生活在一种严苛的要求中,也让身边的人跟着受罪。

傍晚时分,苏珊在超市里耐心地挑选着水杯。虽然水杯的种类齐全,式样齐备,可是她挑来选去都没有挑到完全合意的。大一点的,提着太重,且和她的淑女气质不相符;小一点的,样子倒是挺好看的,却需要不停地跑茶水间,一点都不实用。要么就是用料差,要么就是不够时尚,苏珊不住地抱怨道:“生产水杯的厂家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终于挑到了一个样子典雅的不锈钢保温杯,到了收银台又发现,现在是冬天,拿着冰冷的不锈钢外壳实在难受。苏珊放弃了结账,重新回到水杯专柜,继续挑。

一同陪伴的莉亚是不久前听闻苏珊的完美主义情结的,没想到见到真人后,发现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一切都非常讲究,每一个细节都要满足她的要求,使得公司的同事一边佩服她的能力,一边对她敬而远之。

苏珊相貌迷人,能力超强,名牌大学的出身更为她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换作别人,可能早已开始享受生活,规划自己的家庭未来了。苏珊却将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成为了公司最有名的工作狂。

说到专业知识,她不仅在管理上很有手段,还非常熟悉投资、金融方面。可是,她却永远是公司最勤奋、最敬业的员工。她每天就像一台推土机一样,铲平前方的一切麻烦。每个周末,苏珊都会自愿到公司加班,而且从不申请加班费,正因如此,原本应该三个月完成的项目,她一定要在两个月之内搞定,于是,配合项目工作的同事就要跟着她一起受苦。

在工作上,一旦有人出现纰漏延误了她的行程,除了等着挨训,就是拎包走人。因为苏珊时刻监督着每一个细节,绝对不允许工作中出现差错。她刚过三十岁就患上了神经衰弱和胃溃疡,即使因为这样,她也不肯享用公司的带薪休假。

苏珊承认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却无法让自己轻松下来。“我根本不能接受事情变得糟糕,或者让那些蠢货搞砸我的项目,就是这样,我没有办法放弃。”

完美主义者古来就有,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好像越发多见。实际上,单纯地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能够坚持自己主张的人,往往内心目标明确,而且意志坚定,自律性强,能够按照目标规划结果,且常常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是,正是这些优秀的成绩和过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变得比一般人尖锐,无法忍受得过且过的日子,更忍不住对那些含混了事的人嗤之以鼻。所以他们眼里容不得沙子,更容不下自己的缺点,对他人刻薄,对自己更加刻薄。

这些完美主义者,有些是自知的,有些却是不自知的。他们只知道不断地向前,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再朝着另外一个完美进发。可是,这些完美主义者永远不会想到,或许瑕疵也是一种美好。就像我们看断臂的维纳斯一样,虽然有缺陷,但是更加真实。

强大的内心不在于我们能够将事情做得多么完美无瑕,而在于我们能够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工作也是不完美的,爱情同样无法完美。过分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瑕疵和缺陷。坦然地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平静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