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17543800000022

第22章 相信微笑的力量——心理学教你如何走出悲伤(3)

看到这副景象,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入室抢劫了,并且还会伴随着一脸惊恐的表情。但是珍妮并没有这么做,她对这个凶悍的男人报以微笑。

珍妮微笑着对那个男人说:“朋友,你在开玩笑吗!你是推销菜刀的吧,正好我需要一把菜刀。”珍妮边说边请这个男人进来:“你长得很像我以前的一个邻居,他很喜欢开玩笑,和他在一起总是很快乐。对了,你想要喝茶还是咖啡?”在珍妮的热情招待下,那名满脸凶相的男人反而变得腼腆起来,不好意思地向珍妮道谢。

最后,珍妮买下了这名男子的菜刀,男子迟疑地捏着手中的钱走了出去,在临走前对珍妮说了一句话:“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其实,珍妮的微笑不只将改变这个男人的一生,也使珍妮免受了一次致命的伤害。

人的微笑表情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传递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温暖。

当你扬起嘴角微笑的时候,你就会获得宽容、接纳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你的悲伤情绪被一扫而光。这种力量还会帮助你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宁,从而让你远离悲伤的情绪。

所以,当你感到悲伤的时候,请你暗示自己一定要微笑,并进行深呼吸,最后扬起嘴角报以明媚的微笑。因为在微笑面前,悲伤会溃不成军。而那扬起的嘴角代表着你内心的阳光与希望。

悲伤是自寻烦恼吗——理性情绪疗法

凯莉的丈夫是她大学时期的男朋友,在两人大学毕业后很快就结婚了,而且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凯莉自愿放弃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凯莉和丈夫的感情很好,这让凯莉很欣慰,并不后悔当初做家庭主妇的选择。

但是这种婚姻所带来的幸福只维持了五年时间,最近凯莉变得越来越抑郁寡欢,因为她感觉到丈夫改变了很多。凯莉常常想,是不是丈夫已经厌倦和她在一起了?而且他们的婚姻也面临着崩溃的边缘。

对于一直以家庭为中心的凯莉而言,这种婚姻状况让凯莉整天都生活在悲伤之中。最后,凯莉决定为挽救婚姻做出一些努力。

一天晚上,凯莉专门为丈夫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全部都是丈夫平时最爱吃的菜:卤香牛肉、炸鸡腿,等等。凯莉还专门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一个奶酪蛋糕,这是凯莉最近才学会的。

不论怎么说,这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代表着凯莉的心血。凯莉的丈夫回家后,凯莉就把这些精心准备的菜肴端上了饭桌。

凯莉的丈夫先吃了一口卤香牛肉,然后对凯莉说:“这个卤香牛肉实在太咸了,以后做的时候就少放点儿酱油。”又吃了一口炸鸡腿后说:“炸鸡腿的时候油放得又太多了,以后少放点儿油。”丈夫的这些话让凯莉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不过最糟糕的还是丈夫对凯莉所做的蛋糕的评价,丈夫在吃了一口凯莉所做的奶酪蛋糕后说:“你以后别做蛋糕了。”

丈夫的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凯莉的怒火,凯莉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哀,花费了那么长时间和那么多心血所得的却是一番批评,于是难过无比的凯莉突然站起身来,拿起整个蛋糕,在其丈夫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把蛋糕扔到了垃圾桶内。

凯莉的丈夫被她的这一行为吓了一跳,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好好的蛋糕就这样浪费了?而且你无缘无故地发什么火儿?”

凯莉不满地说道:“为什么?你还不知道吗?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对我心怀不满了。我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的菜,你一样都不满意。

我知道其实你早就想和我离婚了。”说完后,凯莉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哀。

凯莉的丈夫听完妻子的话后显得很吃惊:“我为什么要和你离婚?而且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和你离婚了?”

凯莉难过地说道:“刚才你不是说我做的卤香牛肉太咸了,就是说我做的炸鸡腿太油了。还有你不是说,不让我做蛋糕了吗?你是想找另一个人为你做蛋糕吧。而且最近一段日子,你总是说我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难道这些不是在说明,其实你已经厌倦和我在一起生活了吗?既然厌倦了,就只能离婚了。”凯莉越说越觉得难过,最后居然哭泣起来,因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和悲伤。

凯莉的丈夫在听完妻子的抱怨后,叹了一口气后说:“我之所以说卤香牛肉太咸了,是因为你有家族遗传的高血压,不能吃太咸的食物。而且有一次我看到了你的体检报告,发现你的胆固醇明显偏高,所以我才说炸鸡腿太油了,以后我们都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好。不让你以后做奶酪蛋糕,是考虑到奶酪蛋糕总是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凯莉听完丈夫的话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日子的悲伤都是自找的。那种所谓的婚姻厌倦根本就是自己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而自己居然因为这个悲伤和难过了那么长时间。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人离开这个社会都无法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必然的,既然人与人之间有交集,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种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常常会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

想要解决因为人际关系引起的情绪波动就需要理解,这种理解也可以说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你就会理解对方的行为,自然也不会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

就算你依然还会感到悲伤和难过,但是你会因为这份理解而拥有了控制自己负面情绪的理性。你也就不会因为过度的悲伤而出现一些类似于发疯的失控行为,这样就避免了失控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种理解的态度也可以转换成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一个人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他才可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和快乐的生活。

有一个作家为了寻找写作的灵感就到乡下去了,并在那里居住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作家漫无目的地在林间小道上散步,他忽然看见了一个农民在干活,但是这个农民却是坐着干活的。这让作家很不理解,因为干活儿的时候大家都是站着的,唯独这个人坐在那里。于是作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懒汉,因为不得不干活儿,所以就想了这样一个懒惰的方法。

后来作家就绕道行走,在离开之前作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懒汉。就是这一眼,让作家颠覆了之前的看法。由于角度的不同,作家才恍然发现,原来那个所谓的懒汉其实是一个残疾人,因为作家看到那个人有一条裤腿是空的。原来这个人根本不是懒汉,相反是一个自立自强的残疾人!

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往往会颠覆你之前的看法,而且你还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心境。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嫁给了卖粉条的人,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人。当天气晴朗的时候,老太太就为那个卖雨伞的女儿担心,因为天晴时,女儿的生意就会变得很差;如果遇到下雨天气时,老太太就为那个卖粉条的女儿担心,因为下雨了,粉条就不好卖出去了。于是,这个老太太整天活在悲观的情绪之中。

后来,有一个人建议老太太这样想:下雨天的时候为卖雨伞的女儿高兴,晴朗天气时为卖粉条的女儿高兴,因为她们的生意都会因为天气而变好。在听完这个人的建议后,老太太果然从悲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成了一个整天都乐呵呵的老人。

人们之所以会被悲伤的情绪干扰,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不正确。总是被悲伤情绪困扰的人,往往喜欢从悲观的角度看问题。

这样一来,他总会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悲伤的情绪也就会乘虚而入。

所以,想要克服悲伤的情绪,就必须培养自己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的习惯。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你整个人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因为你在遇到问题时,总会看到希望。而希望往往会给予你克服困难的力量。

改变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其实属于认知心理流派常常会使用的手段。因为在认知主义者看来,人们之所以会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是因为看待问题的方式出了问题。所以认知主义者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导来访者从另外一个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问题,而当来访者真的这样做的时候,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得到解决。

在认知疗法中有一种疗法的名字叫理性情绪疗法,其创始人是阿尔伯特·艾利斯。在艾利斯看来,人们之所以会为一些悲伤、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所影响,是因为他们运用了错误的推理方式并持有了非理性的观点。

艾利斯把人的不良情绪的产生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诱发事件、非理性观念、情绪结果。诱发事件是人们所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但是非理性的观念却是主观的,可以发生改变。而这个观念的改变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

理性情绪疗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自己到底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实;第二步就是改变这种看问题的角度。

例如你认为恋爱的失败会让你生活在悲伤的情绪中,往往你就真的被笼罩在失恋的悲伤的情绪中了。但是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认为失恋了正好可以开始新的生活,那么你很快就能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所以如果想要克服悲伤的情绪,就必须培养自己理性看待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