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17543700000024

第24章 从生活习惯看内心(3)

其实,老婆挤牙膏的方式从进家门的那天起就受到诟病。闫俊将当时还是女朋友的老婆带回家里见父母时,母亲悄悄地观察了两三天,最后给闫俊的结论是:“这以后过日子,得是你伺候她呀!”原因包括:老婆不是像闫家人一样从后往前挤牙膏;洗完澡的卫生间到处都是头发和水;不会做饭;挑食;睡懒觉;大小姐脾气……突破了重重难关,闫俊的婚事终于得到了家里的同意,前提是,闫俊要慢慢改掉她的各种毛病,让她配得上做闫家的媳妇,老婆也答应会改掉散漫、随性的生活习惯。

只可惜结婚之后,一切都没有变化,唯一的欣慰是不再是闫俊一个人忙活家务,老婆也愿意朝着贤妻良母的方向发展一下,比如起床做个早饭。不过,挤牙膏这件事过后,闫俊可不敢说自己有信心改造老婆,给爸妈一个满意的儿媳妇了。“如果能自在生活,怎样挤牙膏又有什么关系呢?”闫俊自我安慰道。

戴眼镜的人

从前,戴眼镜给人的感觉是书生气,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只有先生才戴眼镜。现在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戴眼镜已经没有了原来那种代表身份、地位的含义了,不过,戴眼镜依然能给人勤奋、聪明的印象。心理学家则从戴眼镜的人与眼镜的“互动”中看出他们行为上的习惯和内心的秘密。

在看电影或者动漫时,戴眼镜的主人公不经意间一个推眼镜的动作,常常能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名侦探柯南》中,柯南在推理过程中总是会不经意地推一下眼镜,有时候他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下到上抬一下眼镜,有时则用中指从中间向上推。

推眼镜的动作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电视中常有用手指从鼻梁处向上推眼镜的人,这种人通常比较自信,性格含蓄,知识丰富,不张扬,不做作,善于抓住机会,通常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神探伽利略》中的汤川学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突发灵感时都会做一个很特别的推眼镜动作,虽然显得有些做作,但他的确是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如果一个人在接受重大任务之时做出这个动作,表露的是他对工作相当有自信;与别人讨论问题时,这么做表达的是有信心说服对方。

喜欢单手抬眼镜框的人,性格比较温和、细腻,是慢热型的人。人群中,这类人比较极端,要么人缘很好,是朋友的贴心小棉袄;要么内向不合群,身边没什么朋友。如果你想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需要不断地主动进攻,才能让他敞开心扉。不过,即使和这类人成为好朋友,他们也不会表现得多么积极,谈话时,他们更喜欢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用两根手指分别抵住镜片下端推眼镜,这类人比较虚心,勤于学习,不喜欢反驳别人,因此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很难表达自己的高见;单手捏住眼镜腿的人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有自成一套的步骤,做事之前,他们会静观其变,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之后,才会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严格按照计划行事,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当人感到焦虑、紧张、犹豫不决时,人的面部会出现刺痒的感觉,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摘掉眼镜,以减轻不适。此外,需要谨慎判断时,人总是希望自己能擦亮双眼,戴眼镜的人则会反复擦拭镜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看清世界。这也是一种渴望处在控制地位的需要,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英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频繁地摘下眼镜、擦拭镜片,或者咬着眼镜腿的人通常是为了拖延时间,帮自己理清思路,然后再做出明智的决定。这类人的性格往往优柔寡断,从来都不能很确定,有时候,他们摘下眼镜,不停地往镜片上哈气,擦拭镜片,是为了使别人迷惑,让别人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儿。与人谈话时,如果对方摘下眼镜、擦拭镜片,说明他心中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千万不可催促,最好将谈话暂停一下,给对方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或者给他一点建议。

戴眼镜的人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文静、斯文、内向,不过具体到每个人,情况会不一样。如果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人们不会觉得异常;但是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活泼好动,尤其是小孩子,人们还有点不适应。

国内的一项医学调查显示,戴眼镜的儿童和不戴眼镜的儿童在性格上存在很多差异。许多家长也表示,孩子自从戴上眼镜之后,性格好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了。中学时期,也算得上阳光帅气的男生,因为近视戴上了眼镜,一副傻兮兮的黑框眼镜架在鼻子上,帅哥也变成了“四眼书呆子”;女孩子戴上眼镜也不好看了,会被小伙伴们喊作“四眼妹”。原本喜欢运动的孩子也会因为每次运动都要摘下眼镜,摘掉了还看不清,实在太不方便了,长此以往,也就不再喜欢运动了。

不仅形象会发生改变,性格也会跟着改变,变得安静、内向,甚至有些害羞,连他本人都觉得,戴上眼镜一点儿都不好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正在形成期,非常在意自我的形象,如果因为戴上眼镜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自我评价降低、感到自卑等。

其实,戴眼镜好看不好看都是认知的问题。如果周围的人都没觉得戴眼镜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眼镜是一种装饰,可以让人变得更漂亮,戴眼镜的人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一些并不近视的孩子还要戴个平光的眼镜,或者戴个没有镜片的镜框作为装饰呢!他们并不觉得不方便或者不好看。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戴上眼镜之后,周围的人给出的都是一些负面的评价,当事人的认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觉得戴上眼镜好丑,长此以往则会变得自卑、胆怯。

一位美国的4岁小男孩诺亚就因为担心戴上眼镜会被大家嘲笑而拒绝戴眼镜。每次妈妈给他戴上时,他就会号啕大哭。诺亚的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在脸书上发布消息,她发起了“帮助诺亚戴上眼镜”的话题,希望网友们能够帮助诺亚克服恐惧戴眼镜的心理障碍。

结果,这个话题吸引了4万人参与讨论,各地的眼镜爱好者都将自己喜爱的眼镜和诺亚分享,妈妈则每天给他看这些照片,希望他能够接受“戴上眼镜也很帅”的观点。潜移默化中,诺亚从拒绝戴眼镜变成了一个眼镜控,在他眼里,戴眼镜不再是一件糟糕的事儿了,相反,他能够戴着眼镜,摆各种酷酷的pose,还能对着镜头拍照呢!

戴眼镜也会给成年人的外在形象造成影响,一项来自伦敦的调查结果指出,戴眼镜的人看起来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老3.3岁,45岁以上戴眼镜的人情况则更加糟糕,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5岁。研究人员将被试分成了两组,同样是猜测照片中的人的年龄和特质,一组观看的是10张戴眼镜的人的照片,另一组观看的是同样的10个人的照片,但是照片中的人没有戴眼镜。结果,戴眼镜的人得到的特质评价包括“令人生厌”、“缺乏自信”、“身体残弱”等负面的信息。

像Sheldon那样敲门

人动作的轻重缓急和内心力量的强弱息息相关。比如敲门,一个人敲门的节奏、轻重、时间等,能反映出一个人此刻的内心状态,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期望等。

从强度来说,敲门声音响亮的人比较自信,内心的力量比较强大;敲门声细若游丝,生怕吵到别人的人,做事谨慎,但也不太自信,在交往中会比较消极、被动。敲门的声响还和敲门的身体部位有关,拜访朋友家,敲门时都是手指轻叩,如果有人用手掌把门拍得震天响,甚至拳脚相加,此人不是来寻仇的,就是居高临下,看不起门里面的主人。敲门声缓慢,敲两下就停下来,这类人可能是感到疲惫、沮丧,正陷入糟糕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也有一类人,敲门声音很大,但是不会开口询问“屋里有人吗”,这样的人很粗鲁,同时性格内向。

从敲门的时间来看,里面没有回应,但是依然坚持很久的人,意志力很强,做事不屈不挠,但是偏于固执,不善变通;敲两下,停一阵,然后又敲一阵的人心思缜密,做事时会将环境中的各种条件都考虑进去,有时会因为思虑得太多,造成无法决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