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
17543600000007

第7章 友谊中的百般滋味(2)

细数一遍之后,你还会以为自己有很多朋友吗?还会认为那么多的某某某就是自己的铁哥们儿、真朋友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发现,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甚至可能一个都没有。庆幸的是,现在你大概已经对身边的朋友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清楚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也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朋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就都是什么样的人。当然,你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也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做自己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喜欢喝酒的人,身边一定围着一群喜欢喝酒的朋友;喜欢打牌的人,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牌友;你喜欢足球,你的朋友就是喜欢足球的那些人;你喜欢打游戏,你的朋友就会是游戏中的玩家。可以说,共同的兴趣爱好会让很多人成为朋友,也会让很多人成就一番事业。比如说,几个爱好文学的朋友聚在一起,就会经常讨论写作,研究文章,在互相品评中互相成长,三五年后,大家的作品可能会纷纷见诸报端;几个喜欢音乐的人变成朋友,就会在一起写歌、练歌、唱歌表演,时间久了,他们会组成乐队,甚至发行唱片。而那些喜欢抽烟、喝酒、打牌的人聚在一起成为朋友,最后不过是烟友、酒友、牌友,如果几年后他们没有浪费时间,荒废人生,那已经是万幸了。

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深刻地道出了“慎交友”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有的人信任朋友,有的人利用朋友,有的人在朋友身上看到闪烁的光芒,有的人从朋友那里满足自己的私欲。

在大森林里,山鹰和狐狸结成了好友,为了能够朝夕相见,让它们的友谊更加醇厚,山鹰和狐狸决定搬到一起住。于是,山鹰选择了一棵高大的树木,在一段粗壮的枝杈上开始筑巢繁育后代。狐狸也跟随山鹰的脚步,在同一棵树下的灌木丛里生儿育女。

为了养活自己的子女,山鹰和狐狸每天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一天,山鹰连续飞出去好几次,也没有为雏鸟们找到食物。就在这个时候,它看见狐狸出门觅食去了。于是,它飞到了灌木丛中,将狐狸的幼崽杀死,给雏鸟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狐狸回来后,看见空无一物的巢穴和满地的鲜血,一边为死去的儿女悲痛,一边痛恨山鹰的背叛。“难道你和我做朋友,就是为了把我的幼崽当作美餐吃掉吗?”

狐狸满心的愤恨,一门心思地想要报仇,可是它不会飞,也不会爬树,只能在地上跑,看着在空中徘徊飞翔的山鹰,它心中非常着急,却没有一点办法。不过,狐狸并没有因为苦闷的现实而放弃报仇,他每天都在观察山鹰的行踪,试图寻找机会一雪前耻。

不久之后,山鹰去人类的祭坛上偷羊肉,可是,它没想到,在抓取羊肉的同时,它还抓到了一根尚未燃尽的树枝。山鹰兴奋地将羊肉带回了巢穴,带着火星的树枝迅速点燃了巢穴中的茅草,也点燃了羽翼未丰的雏鸟。慌乱之中,巢穴中的雏鸟纷纷摔落到地上,在一旁伺机许久的狐狸马上就跑了过去,在山鹰的面前吃掉了所有的雏鸟。从此之后,山鹰和狐狸形同陌路,再也不是朋友了。

爱情需要耐心、细致地甄选,友谊也是一样。选择朋友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宁缺毋滥。没有朋友总好过有一个虚假的人做朋友。独自一人时,最坏的情况就是孤军奋战,而如果身边的朋友从中挑拨,或者在背后捅刀子,可能就要面对更糟糕的情况。任何痛苦都敌不过来自朋友的背叛。因此,选择朋友需要非常小心、慎重。我们需要真诚、正直、善良、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更需要那些有理想、上进的朋友时刻给予我们榜样的力量。

有一个成功的人说过:“我的成就不是因为我能力过人,而是因为我永远选择比我强的人做朋友。”如果你想在某方面有所提高,有所成就,那么你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这样的人身上。即使你的朋友没有那么多优点,没有高超的技艺,没有令人称颂的人品,至少他要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

人心如面——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小王和小李是一个部门里的同事。每天在一起共事的两个人,却常常因为交谈中的小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言辞激烈之时,还会大吵一架。

一次,小王问小李说:“现在什么时间了?”小李随口回答了一句:“好像很晚了。”小王无奈地又问了一遍:“我问的是时间,现在什么时间了?”小李仍然固执己见地回答说:“对呀,时间很晚了,差不多该走了。”小王有些不耐烦地对小李吼道:“看着我的脸,然后告诉我现在的时间。”听到小王大吼,小李也变得不耐烦起来,他用同样大的声音吼道:“五点刚过!”小李以为这下小王该满意了,没想到小王竟恼羞成怒,对着小李说:“你这人脑筋不好用了吧,我问你的是具体时间,你直接告诉我现在几点几分就行了呗!”小李这才搞清楚,原来小王要问自己时间,可是自己无辜地被他数落,心有不甘,于是小李反驳道:“谁让你不把话说清楚,你直接问现在几点就行了,绕那么大圈子干吗?”“谁让你那么笨啊,听句话都听不到重点!”“你才笨呢,你们全家都是笨蛋……”就这样,两个人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

所谓人心如面,说的就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长相,同时也有着完全迥异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从小王和小李的对话中,再次印证了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之间可能会产生的巨大差异。

在一生当中,由于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要和多少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和固有的做事风格、思维方式,在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中,也难免会发生矛盾和误会,因此,学会和不同的性格的人相处,努力营造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工作氛围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很多人在做事时总是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很少照顾他人的感受,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的处事习惯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来和不同的人相处,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别人,对他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恶意打压别人,这也讨厌,那也厌恶,始终保持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

从前,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大作家,事业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作品被众多的读者争相传阅,而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也渐渐有所提高。与这位作家的才华横溢相比,他对他人的盛气凌人和求全责备总是让身边的人吃尽苦头。他的朋友经常会受到他的贬损,他的助理也被他骂得一无是处,连他的前妻都说:“他的才华的确很可贵,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他是一个非常难相处的人。”

有一次,这位大作家收到一个年轻人的来信。年轻人将他的书稿的前半部分寄过来请求大作家阅读后提些意见,并且计划和大作家一起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完信后非常生气,他在回信中毫不吝啬地批评了年轻人的傲慢和无礼,甚至如此写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胆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年轻人收到回信后,心中有些不悦,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自信,在回信的开头他就写道:“尊敬的阁下:您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一匹高贵的马?”在信的后半部,年轻人将自己的学习背景、写作特点和自身的潜力分析得非常透彻,有理有据又不失风趣幽默。大作家收到信后,被这个如此自信又如此倔强的年轻人深深打动,于是他回信叫他将后半部文稿寄过来,并且承诺自己的下一个写作计划就是和他一起完成一部小说。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一定是不同的。比如一个性格平和的人,在给朋友提意见时,可能会言辞委婉,语气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一个性格爽朗、直来直去的人,在给朋友提意见时,就会单刀直入,语言尖刻,说到情绪高涨之时,还可能会发起脾气批评几句。年轻人明明知道大作家的古怪脾气,却巧妙地曲意逢迎,将原本作家对他的打压变成了褒奖,同时也让大作家看到了自己机智、聪明的一面,最后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机会。

如果能够在相处之前,充分了解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生活经历,会让彼此相处起来更容易些。不过,就算无法事先得知彼此的情况,也不能因为他人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与自己不同,就看不顺眼,甚至讨厌和嫌弃。我们要接受彼此之间的差异,慢慢摸索出彼此之间最合适的相处方式。不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的身上。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能在性格上相互补充,相形得益。否则的话,就可能在自以为是的“良好”局面中,让对方处在难堪或是尴尬的境地而浑然不知,最后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甚至失掉宝贵的机会。

许金多在一个贫困的县城当县长,他一心想要吸引外地的企业家到当地投资办厂,从而改变当地人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当邻近的县城纷纷建起了皮革加工厂、轮胎加工厂之后,他的心里更加着急了。

一次,听闻一位加拿大华侨张先生准备回到自己的故乡考察办厂,许金多甭提多高兴了。在确定好张先生的行程之后,他准备了一系列的接待仪式,信心十足地一定要留下这位金主。

许金多花了大价钱在当地最好的酒店订好了宴席,张先生一下飞机,他便派人把张先生接到了酒店。看着饕餮的菜肴,一向勤俭朴素的张先生本想拒绝,无奈许金多鞍前马后盛情招待,张先生也只好入乡随俗。

张先生不善饮酒,几杯下去就已经面红耳赤了。许金多为了尽到地主之谊,好词说尽,一劲儿地劝其再喝。张先生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不好意思严词拒绝,就勉强地又喝了几杯。酒过三巡后,许金多继续邀请张先生去唱卡拉OK,张先生本不喜欢唱歌,也不喜欢热闹的场所,为了不伤害许金多的自尊心,只能耐着性子陪着他折腾到半夜。

第二天,许金多信心满满地出门,准备带着张先生各处考察一番,没想到张先生早已离开。走之前,张先生还留下了一笔钱,用于支付昨晚的花销。许金多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心中特别纳闷:昨天张先生不是一直兴致勃勃地玩到深夜才回家吗,怎么会一声不响地就离开了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友情中成长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选择朋友的标准,也会渐渐形成一个自己的朋友圈。与各种朋友的朝夕相处,彼此之间一定会互相影响,或者互相激励,或者共同成长。你一定要相信,即使你有再大的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朋友中,每个人都会成为你的老师,给予你人生中珍贵的启迪。

不同的人掌握着不同的知识和技术,即使你是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者,当你需要定做桌椅的时候,依然需要向没念过书的木匠请教;即使你的经济课程每一科都是满分,当你需要买一套房子的时候,也需要耐心地听置业顾问讲解,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时虚心地向他请教。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无法将所有的知识学完,也不能掌握生活中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从身边的朋友、哥们儿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品质和尚未掌握的知识,在友情中慢慢成长。

西迪有一个朋友叫徐放,他性格非常直爽,没有什么心机,也不会对朋友隐瞒事情,在朋友圈中非常受欢迎。不过,他也有一个毛病就是火气大,说话直截了当,训起人来更是气势汹汹,不给任何人面子,除了像西迪这样相伴多年的好友,一般的人都招架不住。

平时聊天的时候,为了徐放脾气火爆的这个毛病,西迪也经常和他争论。西迪说:“你身边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吧,人家干吗整天听你挑三拣四地训完这个训那个?就算大家都是朋友,知道你是好心,说的话有道理,你也应该顾及别人的感受,把话说得圆润一点。这样一来,别人和你相处才不会觉得辛苦嘛!”每次徐放都会回答说:“我从小就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是不太可能了!再说了,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是不会在乎我怎么说话的!”西迪算是最了解他的人了,却也常常被他劈头盖脸的话语搞到无语,更不用说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