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
17543600000004

第4章 身边的心理学(3)

色彩除了在服饰和装修上大显功劳,在人们最爱的美食中,食材的颜色也是为菜肴加分的重要途径。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这个“色”,就像人的衣服一样,会在第一时间内将食客的眼球抓住,为口舌的品尝铺垫出赏心悦目的基调。在国外的快餐连锁店内,最常见的颜色莫过于红色,因为红色可以刺激人的食欲,让人不知不觉多吃上几口,如果连同餐厅的装饰颜色都是红色调的,结果就更不言而喻了。

餐厅如此搭配,自然有其科学的道理。其实,在自然界中,颜色一般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类。暖色是红色和倾向于红色的黄、橙等色,它们可产生温暖、热情、活跃的感觉;冷色的范围是青色到蓝色,常使人联想到寒冷、恬静和安全。其中最能引起食欲的颜色就是从红到橙这个范围。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所有食物都是以红色、橙色一类暖色作为主色调,而绿色、青色多用于汤类、甜品和配菜,其中原因,正是恰当的色彩能够刺激食欲、改变心情的道理。

如何在信息爆炸中学习心理学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心理学”一词,一秒钟内会找到一亿个与心理学有关的网页,键入“精神分裂”一词,会找到1470万个与精神分裂有关的网页,键入“自闭症”一词,会找到2140万个相关网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会变得更多。可以肯定的是,当你读到这段文字,并且带着好奇心去搜索这几个关键词时,一定会得到比这个结果更惊人的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称呼为“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信息畅通无阻、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几乎没有人是百无聊赖的。在网页上,或者在智能手机的客户端上,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方法。可是,对于想要获得正确、准确、科学信息的人来说,却开始面临一个严峻的难题。无论你聪明还是愚笨,都需要在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网页信息中,分辨出哪些信息可信,哪些信息不可信。听起来,这样的工作并没有比远古时代的工作轻松多少。

在国家图书馆、市立图书馆或者高校的图书馆,存有很多图书和期刊,发表有心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情况,这些信息,我们很容易确定它们的准确性。因为书籍的出版需要经过作者的研究和很多专业人士的审核和校对。比如在美国,很多发表在心理学期刊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美国心理学会出版。他们拥有一套完善的审核和出版系统,每一篇论文邮寄到心理学会后,都会有几名专家同时阅读并分析,只有经过这些专家的评估,在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结果全都可信的情况下,才能在期刊上发表。因此,美国心理学会负责的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料库,都具有非常专业的水平和高度的可信性。在国内,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专业刊物《心理学报》也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另外,在中国知网的网站首页键入关键词,也可以找到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论文,那些文章都是经过期刊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等,专业性很强,也值得信赖。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网络上充斥的信息,往往比这些专业性的机构和刊物要庞大得多,而且,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更方便且更容易获得。这时,就需要你对网页提供的信息进行自主评估,可信或者不可信,可信度有多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大脑一一解决的。除了寻找图书馆杂志的在线版本,寻找文章作者的参考文献和出版物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常,如果网页文章的作者能够清楚说明某一言论的出处、作者和参考文献时,那么可以认定这个网页提供的信息是可信的。

如何认定网页的信息,还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有的人研究心理学,仅仅只是想了解一点皮毛,或者出于一时好奇,就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了关键字,那么就无须具体考证言论的出处,一个简单的心理学故事或者心理现象,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有的人则想以严谨的态度对心理学的某一问题加以了解,比如“什么叫做抑郁症”,这就需要按照上述的技巧,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最科学、可信度最高的信息。不过,本人坚持建议,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目的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最好都带着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毕竟,一个人所了解的知识不会仅仅停留在心中,一旦需要用到那仅有的微薄知识教导别人,不准确的信息会以讹传讹,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误解。

还原购物狂的真实内心——解读《天生购物狂》

剧情回顾

方芳芳,原本是一所国际幼儿园的老师。一次,当她带着不同国籍的学生在购物商城进行活动教学时,没有忍住自己疯狂的购物欲,抛下了一群幼小的学生就开始忘我地购物。结果,学生四散到商场的各处,有的孩子还走失了。最后,方芳芳被学生家长联名投诉,她自然就难逃被解雇的命运。

其实,这只是方芳芳疯狂购物中很平常的一次。从她开始独立生活开始,身体中就开始迸发出一种强烈的购物欲望,无论是名牌的服饰、包包还是鞋子,她都会大肆搜罗,占为己有。她在百货商场里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除了这个、这个和这个,剩下的全都给我包起来!”直到最近,她欠了一堆的银行卡债,陷入了经济的困境,同时又遭遇失业的连番打击,方芳芳才痛定思痛,决定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李简仁,作为专门医治购物狂的精神科医生,经过一番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之后发现,方芳芳强烈的购物欲望并非出自环境影响。因为她是孤儿,又排除了家庭生活的影响。最后李简仁无奈地认定,一切都是基因所致——她是一个天生的购物狂。

不幸的是,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李简仁,每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却患有严重的选择恐惧症。李简仁每次出去吃饭,都要为选择A餐还是B餐头疼半晌,即使面对感情,他也同样不知如何抉择。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极端吝啬的年轻高富帅何穷富和一个患有失恋创伤后遗症的女孩丁叮当。四个人的感情和各自的怪癖纠缠在一起,奏出了一段叮当乱响的情感喜剧。

影片赏析

在分析这几个人物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重要的关键词。

方芳芳的关键词就是购物狂。所谓购物狂,指的是那些完全不假思索地购买各种生活所需物品的人,比如衣物、鞋子、皮包、各种小装饰品等,这种现象较常出现在女性身上,他们尤其在各大商场掀起打折狂潮的时候疯狂购物,严重时还会深陷债务危机,或者濒临破产。近年来,购物狂渐渐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学的疾病。

李简仁的关键词是选择恐惧症。患有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必须在几个选择中做出决定的时候,会出现惊慌失措、汗流浃背的状况,到最后还是无法选择,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

何穷富的关键词是极端吝啬。吝啬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却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人性中的一个重要缺点,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就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吝啬鬼的代表。

丁叮当的关键词是失恋创伤后遗症。所谓失恋创伤后遗症,指的是一个人失恋后,常常会感受到很多痛苦和烦恼等强烈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被压抑到内心当中,就会形成一种负面情绪。即便是在失恋过去很久以后,这种情绪仍然会对本人造成困扰,从而影响到本人的爱情观念和下一次恋爱进程。

在电影中,导演着重表现了购物成癖的方芳芳和患有严重选择恐惧症的李简仁。在方芳芳的观念中,生活就如同购物,挑拣喜欢的买回家中,使用或者收藏。面对感情时,她同样采取了如此的态度,对自己喜欢的人挑挑拣拣,比较一下各方面条件,仔细研究一番之后才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