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这才是心理学
17543500000013

第13章 心理学学生的业余生活(2)

在恐怖片迷中,男人占较大比例。一个原因是,男人被社会认定为勇敢的、胆大的、喜爱恐怖事物的,而且如果恐怖电影并不能吓到一个男人,他会从这样的经历中获得社会满足感。约会时,男人喜欢带女人看恐怖电影,因为女人倾向于在害怕的时候寻求身体上的亲近,男人正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拥抱效果。

食堂也有心理学——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每一种学问都需要从生活中获得经验,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心理学学生也不例外。在篮球比赛中发现心理学,在团体训练中发现心理学,在吃饭睡觉、考试背书中发现心理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最大乐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原来食堂里也有这么多心理学学问。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这是味觉进入文学的譬喻。在味觉的王国里,同样有酸甜苦辣咸——打住,其实辣味并不属于味觉,而属于痛觉!什么?痛觉?那我们平时说的辣味又是怎么回事呢?初次被告知这一真相时,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颠覆三观的感觉呢?原来,辣味是一种痛觉。

吃过多年的学校食堂,早已对其中的口味、做法无感。由于校友们来自天南海北,有的人喜好甜口,有的人爱吃酸,还有的人嗜辣如命,偶尔尝试一下不同风味的菜肴,未尝不是一种体验。在川菜馆、湘菜馆吃饭时,常常不小心咬到一口红辣椒,一股辣味弥漫舌尖蔓延到嗓子,这时感觉到的强烈疼痛,那便是辣味了。享受疼痛和忍受疼痛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隔,因为即使是不嗜辣的人,也愿意冒险尝试一下,体验舌尖冒险的刺激!

从生理学的角度,很容易解释辣椒产生的疼痛。舌头上的味蕾和伤害性疼痛神经是相连的,因此能够刺激味蕾感受器的化学物质也会同样刺激到痛觉神经,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想要享受辣味,又不想被过分刺激的辣椒弄得死去活来,就需要控制食物中辣椒素的浓度,保证味觉感受器的活跃性比痛觉感受器高。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辣”的定义差那么多。有的人沾一点辣椒就变成了一副梨花带雨的妆容,有的人则满嘴辣椒依然泰然自若;有的人完全不能吃辣的食物,有的人则每顿饭必须和辣椒为伴。其根本原因还是生理上的差异。

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一样,每个人舌头上的味蕾也不一样,味蕾细胞多的人,痛觉感受器也多,因此对辣椒素更敏感。由于舌头对食物的敏感度,这些人也被誉为超级品尝者。反之,味蕾细胞少的人,痛觉感受器也少,只有大量的辣椒素才能引起相应的反应。不过,多少辣椒素会引起超级品尝者的痛感,多少辣椒素才能让嗜辣的人感受到疼痛,只有在标准化的实验中才能获得。

对于爱吃川菜、湘菜,却无法忍受辣椒刺激的人,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疼痛感会随着时间而减退,也就是说舌尖上的痛觉感受器会对刺激产生适应,接受同样的刺激时间久了,就不会做出像第一次接触时那样激烈的反应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吃货,大可以慢慢训练自己的味蕾,终有一天你可以美美地享受水煮鱼或麻辣小龙虾了。

食堂里的心理学学问可不止味道这一点点哦!人们到食堂去当然是为了吃饭,但是哪一个窗口更吸引人,哪一个食堂更有就餐的氛围,人气更高,可不光是由于食物美味这么单纯的原因,还和室内外的设计有关。麦当劳的成功,除了食品本身受欢迎外,其就餐环境的设计也占了很大比例。

当人处在室内环境中时,思想、情绪、行为都会受到影响,空间的大小,天花板、地板、墙壁的图案、颜色,灯光、色彩、室内温度,都会给人以生理刺激和心理刺激。比如照明,室内如果采用低照明会增加就餐者彼此间的亲密水平,说话声音变小,有浪漫气氛,如高级的西餐厅。为此有人调侃说,西餐厅的高级程度往往和其照明亮度成反比。高照明则用于公共空间,喧闹、嘈杂,如食堂,如商场顶层的快餐区。

室内环境中的个人空间也非常重要。人们在选择就餐座位时,通常不会选择靠近门或者人流频繁通过的地方,靠墙的卡座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地方。食堂向众多学生提供餐饮,多是在广阔的空间内设置长条形桌,即使在门口和人流频繁通过的地方依然如此,使得人与人的私密性较低——貌似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对私密性的要求比在其他餐厅就餐时低很多。

颜色和温度也是食堂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通常来说,红色、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和绿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同样的房间,浅绿色比深绿色给人感觉更大、更宽敞。学校食堂面对的顾客主要是学生,因此室内设计一般较活泼、现代,桌椅使用橙色、黄色和赭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同时配有浅绿色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

噪音对餐厅的用餐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餐厅里人流过多,噪音繁杂,相信用餐质量会大大降低。有的食堂从白天到晚上都会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柔缓安逸的氛围,不过当人群涌动的时候,人声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合在一起,背景音乐的作用几乎是零,毫无安详之感。因此,高峰期到食堂就餐的策略是速战速决,尽可能快速地逃离噪音环境。

除了食堂的空间环境会影响就餐质量外,饮食的颜色也会影响人的味觉。美国的一项研究证明,很多人是根据颜色来分辨自己所喝的饮料的。在看不到颜色的情况下,只有70%的人尝出了葡萄味饮料,30%的人分辨出樱桃味饮料,15%的人品出柠檬酸的味道。即使是一个常喝饮料的人,只要改变了颜色,他也很难正确辨认。也就是说,面对饮食人是根据颜色进行判断的。

红色会勾起食欲,这已经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面对餐桌上的红色食物,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多吃几口,黄色的食物则会令人振奋,刺激大脑活动,因此最促进食欲的颜色搭配莫过于红色和黄色。看看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招牌就知道了,他们可是深谙此道的“专家”。

其实,学校的食堂也利用了这一点,只是我很久之后才发现。食堂所有窗口的招牌都是红底黄字或者黄底红字。最初我以为这是配合国旗的颜色,像奥运会运动员的服装一样,采用经典的“番茄炒蛋”搭配,后来才知道,原来食堂的师傅们也是深谙心理学的道理呢!

相比之下,其他颜色的食物对人的吸引力不大。比如蓝色代表静谧、冷静,给人以安静的暗示,而且在自然界中,蓝色的食物十分少见,因此蓝色是一种抑制食欲的颜色。想要减肥的人,大可将厨房装饰成蓝色,或者搭配蓝色的刀叉、餐具,在冰箱里打上蓝光。和食物相伴出现的蓝色会帮助你消灭馋虫哦!很多人觉得绿色的食物就是绿色健康食品,这是因为在安全食品的鉴定中,我们将绿色和安全建立了联系。此外,绿色也的确给人明媚、自然、鲜活的感觉,嫩绿的芽菜、油菜、油麦菜等,都给人新鲜、清淡之感。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颜色的食物是人们不喜欢的,比如紫色和黑色。我们的祖先曾经在遍尝百草时将紫色、黑色的食物确定为“致命的”,这种颜色的食物多是有毒或者变质了。长久以来,现代人也对紫色和黑色食物敬而远之。关于这一点,我们食堂的师傅曾经吸取过教训。一位炒菜师傅突发奇想,开辟了一个莲藕系列的菜谱,结果不管是莲藕汤、青椒藕片还是莲藕肉片,都被师傅做成紫色的了。几天之后,学生投诉说“看着就没有食欲”,最终新菜单阵亡了。

STORY TIME

如果论就餐环境、食物品质和服务态度,学校食堂顶数最糟糕的了。出于方便、实惠的需要,即使环境嘈杂、服务态度恶劣,学生依然会选择到食堂就餐。穿过校园,走到校门口或者更远的地方吃顿饭再回到教学楼上课,浪费时间又浪费脚力,貌似不是明智的做法。因此,食堂并不能作为评判心理学应用的最好例证。

实际上,不管是餐厅、酒店还是咖啡馆,都非常看重心理学效应的应用,管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等都是优先考虑的元素。其实,室内环境对于心理的影响主要通过颜色来体现,这一节的STORY TIME,我们到不同的室内场所里寻找颜色与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国与国之间开放和交流的增多,也让世界各地的美食能够汇于一处。开遍世界各地的肯德基、麦当劳自然不用多说,意大利披萨、巴西烤肉、印度手抓饼、日式拉面、韩式烧烤也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的饮食,在餐厅的颜色选择上也是独具一格的。

快餐店,如肯德基、吉野家、真功夫,给人的印象就是座位多、效率高,顾客进门点餐,吃完就走,不会停留太长时间。有人喜欢约朋友在快餐店见面,实际上快餐店并不适合等人。快餐店的室内设计倾向于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促进食欲,同时长久地注视黄色、红色也会让人觉得时间漫长,越等越没有耐心。

一些偏冷色调的咖啡馆更适合等人。撇开室内设计的关系,咖啡的醇香会给人放松的感觉。和快餐店相比,咖啡厅的节奏慢,提供宁静、安逸的空间,利于放松身心或与好友叙谈,因此颜色需要偏冷一些,以蓝色、灰色、棕色为主,让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平静下来。星巴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整体色彩是灰色和棕色,局部以绿色作为点缀,配合偏黄的灯光,营造出安静舒适的环境。怪不得许多人喜欢坐在里面一整天都不出来。

公司的会议室恐怕是大多数职员最恐惧的地方,动辄两个小时以上的会议,没完没了地开,长此以往职员对会议室都形成条件反射了,进入会议室就有被判了无期徒刑的感觉。有些讲究的公司会在会议室的装修上做文章,改善职员的烦躁感,比如使用蓝色的窗帘、椅子和会议记录本。看到蓝色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喜欢长篇大论的上司也会带着强迫观念让会议快点结束的。

蓝色给人轻松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开会,人更容易想出精妙的点子,让工作更有效率。温馨提示:如果你想在会议发言中受到关注,不妨佩戴一条红色的领带,配上深蓝色或蓝灰色的西装,会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大面积的红色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一件红衬衫。

在许多商业性的聚餐中,人们大多喜欢日式餐厅。原因很简单,商业精英的时间宝贵,吃饭的时间也得用来谈生意,日式餐厅是独立的雅间,而非敞开的大厅,适合商业密谈。而且日式餐厅多以传统的日本文化为设计理念,从招牌到菜式,从室内设计到陈列的艺术品都具有独特的风味。此外,日式餐厅多用米色或芥末色的壁纸,使人眼睛放松,缓解肌肉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谈判容易成功。这一现象也被称为“餐桌技巧”。

西餐厅的设计突出安静、舒适和高雅,因此灯光一般比较柔和,不能太亮,明度太高的灯光会有损餐厅浪漫的一面。此外,墙壁和地面多使用卡其色、褐色和米色,以大红、洋红和橙色作为点缀,为了避免整体过于偏暖,天蓝色的装饰可以起到调和的作用。

勇敢做被试——家庭系统排列的现场

在研究书本理论,研究周围的生活环境之余,心理学学生也会穿梭在各个心理讲座、心理实验的现场,有时是主试,偶尔也做做被试和来访者。由于心理咨询的保密性,除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外,不能有第三人在场。如果想进入心理咨询室,要么成为心理咨询师,要么成为来访者,在没有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之前,心理学学生只能作为来访者了。事实证明,充当来访者是学习心理咨询最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一些心理讲座的现场是最好的观摩对象。比如催眠的现场、家庭系统排列的现场。当然,这些现场目的是为了给观众展示,并不具备纯粹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功能。不过,亲眼看见同学的情绪、行为发生变化,那场面怎一个震撼了得!

许多人因为现场的经历改变了自己对传统心理咨询的理解,甚至从此走上了催眠治疗或家庭系统排列的道路。我呢?三观坚固,对任何极具震撼力的事物抱有警惕心,属于坚持故我的顽固派,因此看过即过,不会“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激发兴趣”,也没有“瞬间治愈身心”之感,仅以一次亲身经历记录我的心理学成长史。

说到家庭系统排列,作为一个十几年内在欧洲快速发展的心理疗法,由于其创始人伯特·海灵格近年来在台湾、香港和大陆陆续做过示范工作坊,在国内的心理学界也引起了一股家庭系统排列的热潮。

根据海灵格的理论,家庭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单位。家庭系统中有一股隐秘的力量在操纵着成员之间的关系,海灵格称之为“爱的序位”(order of love)。如果人们跟随爱的序位和家人相处,爱就会顺着序列流动,成员关系就会变得融洽;但如果忽略了它,就会受到困扰,成员之间则会出现摩擦,即“牵连”(Entanglements)。所谓牵连,就是前一个家族成员的命运在后一个家族成员身上重复着,比如孩子凭借对父母的爱,希望接过父母遭遇的问题;家族历史上的悲剧,如自杀事件会不断在后代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