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影响力
17543300000006

第6章 心理学教你修炼强大气场(1)

现实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承受着不同的苦恼。为什么当领导的不是自己?为什么自己总是要被别人影响,却从来都无法影响别人呢?为什么总是只有当跟班儿的分?……美国第一心灵大师皮克·菲尔博士指出:“使人平庸的最大秘密是,总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屈从于他人的作用力,不能勇敢地做出挑战,也不能寻找、把握摆脱不佳现状的机遇,人就逐渐染上颓废和沮丧的慢性疾病,在被环境和他人改变了内心颜色之后,最终接受现实。”

事实上,谁都不甘心被摆布、被影响而做不成自己。要知道每个人的气质都不是天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后天训练而成。在本章中,心理学将教你从读懂人心开始,解读肢体语言背后的秘密,帮你提升人际交往的自信度,由内而外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第一节 眼睛是气场的指针

人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也是气场的指针。试想,当你望着对方眼睛的时候,是底气十足,还是心中没有底气?这一切不但你自己明白,对方也清楚,因为你的眼睛会出卖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场如何,外人完全可以通过他的眼睛来解读。

一、为什么眼睛会说话

“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这样说过。可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即便这个人什么话都没说,我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出某些特定的东西,比如对方的想法、性格特征,包括内心是否足够强大等。

很多人都知道,在眼睛的中央部位有一个圆形的小孔,那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当有强烈的阳光直射进眼睛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挡住视线,或者干脆闭上眼睛,以此来阻断光线的进一步传播。除此之外,当有当事人不喜欢的人或事出现时,眼睛同样会做出类似的动作。而该动作其实是与瞳孔的大小变化密不可分的。因为在面对很强烈的光线时,瞳孔不自觉地放大,光线微弱时又会缩小,这其实是在平滑肌的作用下形成的潜意识反应,平滑肌的伸缩控制了瞳孔口径的缩小或放大,进而控制了光的射入。

在医学上,瞳孔是生命机能的指示器,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变得迟钝或消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昏迷中的病人如果意识丧失,瞳孔也会渐渐变大,直到完全散大,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不过,心理学中的瞳孔变化反映的多是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古时的珠宝商人在销售首饰的时候,如果发现顾客的瞳孔放大,那么价格一般都会要得很高。因为情绪的刺激基本等同于外界光线,能够带给瞳孔类似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喜欢的事物时,就会睁大眼睛,好把更多的美好尽收眼底,而面对厌恶的事物时就会缩小瞳孔。一个男人要是看见了自己喜欢的女人,他的瞳孔便会变大,看见令自己厌烦的女人,就会缩小瞳孔,其实这也是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秘密所在;发现美食,瞳孔也会变大,尤其是饥饿难耐的人;收到心仪已久的礼物,眼睛放光其实就是瞳孔变大的反应。

那些热恋中的男女相见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会变得很大,以此来向对方表示自己兴奋、喜悦的心情,而这个时候,对方也会把自己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以便做出回应。瞳孔的扩张表达的是一种满足感、幸福感,当两个恋爱中的人面对面的时候,他们是从心底感到快乐与幸福的。通过眼睛向对方传递爱的信号,在眉眼之间都会有某种兴奋情绪。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朋友们会开玩笑说“你看你,一见到她就开始两眼放光”了。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眼睛所泄露的其实正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秘密。不能用语言表达,也不能向对方直接透露的信息,往往在眼睛中就可以一览无余。

二、如何利用眼睛增强气场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敢迎接别人的视线,那是因为他/她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是自卑、性情怯弱的表现。一般在与人对话的时候,出于礼貌都应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而适当的转移以及转移之后再重新投射,也会产生很不错的交流效果,尤其是在多人交谈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表示你很注重现场的气氛,也懂得照顾到在场每一个人的情绪。

初次见面与人交谈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人,是想控制话语的主动权,并希望在谈话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如果是初次见面的异性,视线交接后很快移开,则表示对对方很有兴趣。异性之间,这样的视线往往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如果是男性,他在面对自己比较心仪的异性时,常常会基于强烈的压抑而对自己施加自制指令,当想要看清对方外貌的欲望越来越强大时,就会用眼睛偷偷地“瞄”对方一眼,想利用这“余光”来观察对方有没有在看自己,也是想知道对方对自己有没有兴趣,这种想看又不愿意让对方知道的心理,在年龄相仿的异性之间常常有种极其微妙的感觉。

如果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又将视线移开或闭上双眼,传达的就是一种“我信你,对你颇有兴趣”的身体语言信息,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与信赖。据此,可以认为,迅速将视线移开的一方必定对另一方发生了兴趣,如果是女性首先转移视线,只要男性主动,那么两人交往的可能性就很大。心理学认为,男人对一个女人一见钟情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十秒钟,初次见面的时候,和她对视的时间越长就代表越有好感。如果只有四秒钟,说明他很可能对她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但如果超过了8.2秒,那他很可能已经爱上了对方。

职场中,我们也会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上司与下属交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上司由上而下向下属投去目光;而下属的视线则刚好是由下而上。这是因为在这样的视线交流中,上司的威严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认真观察说话人的眼睛或其视线,也许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性格类型。习惯性地视线向下的人胆小怯懦,或者自卑感很强,当你看向他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视线向下移动,看着地面或自己的脚尖;与此相对的是视线向上,这样的人多半是自信的,他们在地位、能力等方面或许都有自认为他人所不及之处,性格外向,善于交际,他们多半身份特殊,比如政治家、领导人等;如果一个原本性情温和的人,将视线做左右移动,就表示拒绝之意,也有不怀好意的嫌疑;假如视线漂移,则表示内心不安,也许在想事情,情绪低落的人就常常出现这样的眼神;习惯直视对方眼睛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带有敌意,但如果是含情脉脉地对视便另当别论了,通常情况下,长久地直视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不太礼貌的行为。

可见,用眼睛来演练你的气场绝对是可信的,因为你投射出去的眼神将会成为别人揣度你内心与性格的重要依据;而同时你也要避免被对方影响。也就是说,当你望着对方时,对方的眼睛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甚至打破你原有的气场,那你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为了避免被打乱,我们可以把视线投射到对方的鼻头上面的地方,也可以是眉心、前额,这样一来,不管对方运用眼睛投递过来的气场多强势,我们都可以“无视”了。当然,这是在修炼气场初期应该掌握的技巧,而在随后不断强化的气场训练中,我们完全能够达到即使望着对方的眼睛,依旧不受其干扰的境界。

第二节 让双手为你建立自信模式

在不同的场合,气场有不同的表现。在心理学家看来,气场就是一种感觉,是你在遇到他人时所传递给对方的一种感觉;而在交际学家看来,气场就是一种影响力,是你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但不管怎么说,气场都在人际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心理学认为,强大气场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高速运转的大脑,而高速运转的大脑则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欲望为支撑。

一、用双手表达自信

能够用双手展示的动作很多,心理学认为,每一种动作都代表着一种心理。比如,当婴儿饥饿、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压力时,就会通过“吃手指”这一动作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时间一长,这种动作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一方面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实在婴儿的世界里也会有无形的压力。在成人的世界里也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样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紧张、焦虑情绪。

可见,双手做出的动作与内心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自信同样能够通过双手表现出来。心理学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其实更多的要依赖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基本上都是由内而发,什么样的心态,潜意识作用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肢体动作。自信需要由内而外,一个内心不自信的人,即便在外表与外部动作上有再好的伪装,在别人的眼中也一样不真实、不自然。

通常一个自信心十足的人,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手隐藏起来,有时候还会很自然地将双手指尖相互交叉放在下颌的下面,这个小动作的潜台词就是“我很自信,一切都不能难倒我”。同样表示高度自信的还有大拇指,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手势是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一个人的啧啧称赞和佩服,并且还会说上一句:“你真厉害,佩服佩服!”竖起的或露出的大拇指表示的是一种肯定,也给旁人一种十分自信的感觉。另外,一个人是否习惯于外露大拇指,还与其身份地位以及当时所处环境的舒适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大拇指往往象征着权威和地位。也正是因为自信,大拇指才会“跃跃欲试”地想要出来出出风头。

在对话或演讲的过程中,为了表示当前高度的自信和对话题的强调,有的人还会做出尖塔状的手势,即左右手十指张开并相应地合在一起,指尖合并,手掌分开,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教堂的尖塔,表示的是毋庸置疑。同时,还会伴随着丰富的表情,配合多样化的手势,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感染,精彩至极;相反,一个心理高度不自信,担心别人随时发现自己小秘密的人,就会在说话时变得小心谨慎,他可能是对自己不自信,对所谈论的内容没什么把握,甚至有所保留(即说了谎话),因担心露馅而不敢做太多的手势,双手原本自信的动作就会瞬间停止,大拇指很快消失并紧紧“蜷缩”在手掌里。由此可见,要想充分表现自信,就要时刻注意你的手势,尽量多做积极的手势,而避免表现消极。

所谓积极的手势,指的是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加入的一些精彩的手势动作,可以帮助对方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它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个精彩的魔术表演、一场酣畅淋漓的演讲、一出活灵活现的模仿秀,表演者将内心的积极因素传达给观众,观众也总会在最精彩处给予最热烈的掌声。

当然,这种积极的手势动作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学会。众所周知的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在刚开始时他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然而他的每次演讲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倒不是因为他天生就有这样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持之以恒地努力练习。这些积极的手势不仅帮助他在一次次的演讲中掩盖了形势中的消极因素,还为他赢得了掌声与地位。

与积极的手势动作相对应的是消极的手势。当人们感觉到周围环境的不友好,或者是处在一种紧迫、约束的状态下时,情绪就会由积极转向消极,这个时候双手就是最灵敏的显像器。消极的手势传达的是消极的信号。一个喜欢将手藏起来的人是不自信的,因为他不能保证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被双手出卖。

手是人体中较为灵巧的一个部位,当我们的大脑感觉到压力或威胁时,它会诚实地作出一些条件反射式的回应,有的时候是根本不受主人自身控制的。例如,一个人在极度紧张、恐惧的时候会双手颤抖。

二、留心手势的变化

自信需要通过手势来传达,而手势传达的并不仅仅是自信,还包括很多心理状态的变化。一个人的气场需要有自信做支撑,而自信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做保证。比如,一个在说话时不停地摆弄着手边的小东西的人,如果不是害羞,那就是他内心焦虑、不安。试问,这类人会有什么气场可言?

所以,修炼气场除了建立自信的模式,还需要学会读懂人心。也就是说,你的气场除了要表现自信之外,还要有洞察一切的能力,包括根据对方言行举止采取进退。比如,你能够及时发现对方的心理变化,并且在对肢体语言的观察中读懂对方的心思,游刃有余地应对不同的对手。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手势发生变化,多半都是由突变的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遭遇了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或者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导致身体在瞬间感觉到压力和不适等。双手十指交叉并紧紧地攥在一起,有时候还做来回摩擦状,心理学认为这是紧张不安和受压的信号。该动作正是当事人用来缓解压力的,当然,来回摩擦表达的也可以是一种急迫的、跃跃欲试的心情,如果动作缓慢,也有可能是难以抉择的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