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影响力
17543300000030

第30章 教育心理学提升你的影响力(3)

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家长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或者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合理”,就可以完全说清楚的。我们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要有批判和质疑精神,但绝对不能让孩子们误以为要用某种极端的方式去反抗。老师和家长不但要修正管理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要强化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容易凋谢”,只要长辈们能够给孩子多一点自主和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不会完全沦为温室里的花朵,也不会过早地枯萎。

二、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坐在窗户旁边发呆,你会怎么做?”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很正常,并且不会去干涉什么。但也有部分家长会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有在那发呆的时间还不如去多做一道数学题。

浩浩从小就喜欢发呆,而他的妈妈从来都不会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开始时,妈妈问浩浩是不是不开心,但浩浩说:“不是,我是在想今天小健是怎么折那个纸飞机的。”于是,妈妈就默默地走开了。后来,只要一发现浩浩在发呆,妈妈就不会再过去打扰他。因为她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与其他家长不同,浩浩的妈妈不会让儿子写很多作业,也不会给他报很多学习班。浩浩是独生子,妈妈很担心他感到孤独,因此她便经常让浩浩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甚至鼓励浩浩带好朋友一起回家。每当看到浩浩与朋友们一起嬉戏玩耍,她就感到温暖。有时候吃完饭后,她还会让他们去浩浩的房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她就在外面做自己的,只偶尔为孩子提供一些“服务”。

浩浩的妈妈之所以会这么重视孩子的自由空间,实际上是受到她母亲的影响。在她小的时候,母亲的要求是:只要作业写完了,她们就可以回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时候姐姐非常喜欢捯饬一些碎布,并把它们拼凑起来给她的洋娃娃做衣裳,而她则经常用毛线编织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对此,她们的母亲从来都不会干涉和阻挠。

有一次,姐姐把母亲珍藏多年的布裙剪掉了,母亲看着姐姐眼中的泪花,微笑着说:“知道错就够了。但你要让我知道,剪掉它我不会后悔,做出点什么来给我看看。”后来,她们姐妹俩都长大了,虽然两人的为人处事方法各不相同,但性格都非常好。如今身为人母的她也深深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要想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最重要的还是要给他/她们成长必备的空间。

所谓成长必备的自由空间,应当包括自由思考和自由尝试两大部分。

1.自由思考的空间

有这样一道脑筋急转弯:树上有十只小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请问还剩下几只?

成年人的回答是:“一只都没有了。”孩子的回答却五花八门。浩浩的回答令老师汗颜:

“我妈妈说,开枪打鸟是犯法的。”

“那我们先假设这是不犯法的。”

“那枪有声音吗?”

“有。”

“枪声会不会特别大呀?我的耳朵会被震聋吗?”

“不会的,但你的耳朵也许会疼。”

“那鸟儿是不是真的被打死啦?还是没打到被吓走了?”

“打死了。浩浩,你可以直接告诉我吗?到底最后剩下几只了?”老师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小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还是自己蹲在树上的?”

“它们自己停在树上的。”

“那树的旁边还有一棵树吗?如果有的话,那树上还有其他的鸟吗?”

“没有了,就一棵树而已。”

“小鸟会不会是聋子,听不到枪声呢?”

“不会,它们都很健康。”

“那它们都可以飞得起来吗?”

“都可以,我说了它们很健康。”老师实在忍不住了,他命令浩浩立刻给出答案。

“那我可以最后问一个问题吗?”

“好吧。快点回答我。”

“鸟儿肚子里有没有小鸟宝宝呢?”

“没有,怎么会有宝宝?浩浩,你好好回答问题!”

“那就是……如果被打死的小鸟还挂在树上的话,就剩下一只;如果它从树上摔下来了,那就一只都不剩了。”浩浩信心十足。

一个脑筋急转弯,浩浩却能想出如此多的可能性来,在毫无限制的思维模式下,浩浩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十分欣赏那些能够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因为能提出问题代表他们确实是认真思考了的,另外,提问题也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伟大发明家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自己:“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罢了。”孩子的想象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远比知识要宝贵得多,而培养创造性想象力必需的就是自由、轻松的空间。

如果家长在看到孩子废寝忘食地学习、看书时总是赞不绝口,而看到孩子停下来玩耍时却大声呵斥的话,那其实正是在剥夺孩子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空间。况且,那些整天投身于书本的孩子,其实是没有机会去发现自我的。如果真的是为孩子好,就要给他们充分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个没有人干涉的、自由的空间里,他们很快会发现真实的自我,并且想清楚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只有家长肯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空间,孩子才有机会拥有更大的创造性,并且这种自由思考的空间越大,他们思考问题也就会越全面。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塑造自己,明白自己的方向,并且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2.自由尝试的空间

孩子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总希望自己能够亲身尝试一把。很多家长对孩子说:“那瓶子里的是盐,很咸,千万不要去碰。”但无济于事,孩子还是抓了一大把放在嘴巴里,直到自己真正感觉到咸涩味;家长也对孩子说:“那是生水不能喝,小心拉肚子!”但孩子还是趁父母不注意时喝了一肚子生水,结果当天晚上就闹起了肚子。

光是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还不够,因为很多事情是需要亲身体验才能有鲜明的记忆和印象的,所以,还要给孩子自由尝试的机会。

心理学中有一个“禁果效应”,说的就是某件事越是被禁止,就越是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兴趣和好奇心理。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一是如果你不希望对方做某件事,最好的办法不是阻止,而是放任自由;二是假如你希望对方做某件事,就适当地施加阻力,以此来激发其好奇心理。由此可见,家长如果真的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就需要给他自由空间。

在浩浩三四岁的时候,邻居的孩子带着他去菜园子里玩耍。那天,两个小屁孩居然抱着一团泥土恋恋不舍,浩浩揉捏着手中那团可以任意变形的东西,觉得很奇怪,他似乎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好玩的东西。“这么好玩,会不会也很好吃呢?”浩浩这么想着,便毫不犹豫地把泥巴塞进嘴巴里。这一幕刚好被浩浩的妈妈看到了,妈妈并没有立即走过去命令他吐出来,而是站在原地看浩浩的表情。只见他小小的嘴巴很快就张成了一个圆形,眉毛皱在一起,然后还对着伙伴伸出舌头,似乎在告诉伙伴:“哇,原来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好吃。”“泥巴好不好吃啊?”妈妈问他。“哇,苦。”然后便撒娇似地哭起来。

小的时候,浩浩就经常喜欢去尝试一些东西,比如在吃饭时,浩浩会盯着那红红的辣椒瞅半天,尤其是看到爸爸妈妈都那么喜欢吃时,浩浩就更好奇了。爸爸说:“这是辣椒,很辣很辣的,浩浩现在还不能吃。”可就在爸爸转身盛饭的空当儿,浩浩就伸手抓了几根辣椒放进嘴里,结果“哇”的一声叫起来,然后迅速吐了出来,小脸在瞬间变得通红,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出来。爸爸发现后,赶紧给他倒水,小家伙抓起水杯就是一阵猛喝。

那次以后,浩浩见到辣椒就不再那么好奇,更不会想要去尝试了。但对于其他事物的好奇心却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还有一回,浩浩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出去春游。一个女同学在一块草地上发现一条缓缓蠕动的蚯蚓,立即吓得哇哇大哭,浩浩却十分勇敢地跑过来说:“别怕,别怕,它不咬人。”然后蹲下来,认真地观察起来,还不时地用小手去“摸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