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17543200000009

第9章 生活应激事件干预(1)

生活应激事件是一种会令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发的一种主观心理反应。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系列应激事件,比如青少年早恋、青年男女恋情失败、夫妻关系瓦解、遭遇车祸等。在这些事件面前,人们要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烟酒上瘾者在戒除的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情绪和心理上的调节?正在监禁中的人要怎么样直面现实、调整心态呢?出现离退休综合症的老年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心理调适呢?而他们身边的人又需要为其做些什么呢?

第一节 青少年早恋心理调适

一、案例

今年13岁的小敏刚读初中一年级,母亲王女士发现女儿总是喜欢玩手机,短信声一声接一声地响。她觉得奇怪,于是,趁女儿去洗澡的时候翻看了手机,发现里面有八百多条短信,基本上都是来自同一个人,署名“小小超”,而短信的内容也都是“最近好吗?”、“我很想你”、“睡觉了吗”之类的问候短语。小敏的母亲顿时心里一惊:小敏早恋了!

得知这件事后,王女士很为女儿担心,不知道那个叫“小小超”的男生是谁,是同班同学吗?后来,王女士干脆跟踪小敏,发现她经常在放学后和一个同校男生在一起轧马路,俩人推着自行车,有时候小敏还会直接坐在那男生的后车座上。

王女士考虑到这件事的影响不会小,以前也听亲友们聊起过,说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早恋了,而要阻止孩子们早恋,最好是不要直接干涉,否则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于是和丈夫商量后,王女士决定下学期给女儿办转学。

但是,转学之后的小敏还是经常和那个男生保持短信联系。这下,她彻底生气了,说:“小敏,你要是再抱着手机聊个不停,下个月就别带手机了,我没收!”此后,小敏每次都会躲在被窝里发短信,听到脚步声就赶紧假装睡觉。

王女士很苦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如果正面和女儿摊牌,她会是什么反应?真的会变得更加叛逆吗?但如果不管她,迟早要影响学习的。

二、青少年早恋心理调适

其实,和王女士有着类似苦恼的家长们很多。早恋在现代社会已经很普遍了,有的人甚至在幼儿园时就有早恋倾向。心理学认为,早恋其实是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年出现过早相恋的一种现象,一般和环境因素以及性意识萌发有着紧密联系。而陷入早恋之中的男孩女孩在情感上往往较为单纯,纯粹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慕和支持就能够让两个人“相恋”。所以,早恋大多都是缺乏理性的,情感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比如同在一个班级,男生会因为某个女生的长相甜美或成绩优秀而喜欢上她,女孩也会因为男孩的帅气、幽默而倾慕于对方。

早恋一旦被家长或老师发现,通常都会加以阻止,他们会认为孩子们不务正业、道德品质差,于是横加干涉,采取强硬措施阻止双方继续交往,有的家长甚至不惜动用暴力、羞辱等方式。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更破坏了亲子关系。

事实上,早恋只是青春期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已,和道德品质是好是坏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而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并帮助孩子顺利摆脱早恋的牵绊。

1.家长和老师要支持和鼓励男女间的正常来往。异性之间聊天和来往只要保持正常关系,就没有什么问题,家长或老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不是大惊小怪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行干涉,这往往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尤其是一些群体性的社会交往,会帮助消除男孩和女孩之间的隔阂,消除彼此对异性所持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或神秘感,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2.家长和老师也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重对学习兴趣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教导他们养成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这样孩子们的精力大多会被转移到学习上来。同时,也不要忽略发展孩子们的理智,引导其学会在关键时刻用理智战胜情感。

3.家长和老师不要急于求成,用过于难听的词语加以指责。对早恋要宽容对待,也要理性管理,身为长辈,要理解并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必要时候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斩断早恋。但假如这种说教行不通,也不要着急,更不能强行逼迫孩子,可以采用“缓兵之计”,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以“见缝插针”的方式加以提醒、劝说。如果劝说有效,孩子听进去了,还可以引导孩子用“冷冻”的方法处理恋情,先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可以去读同一所大学。

早恋其实也在青少年自己的心中产生困惑,烦恼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孩子们自己。比如,女孩可能很想去和某个男生打招呼,但自己又会因为这个想法而感到羞耻;再如,男孩喜欢女孩,特别想拉对方的手,但他觉得自己这样像个流氓;也有异性之间相互喜欢,但又担心影响学习,于是极力压制自己的情感……心理学家建议,当发觉自己已经受到早恋的困扰时,就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的工作。

实际上,青少年正是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也会随之出现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早恋则是这种变化的一种典型行为,青少年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和难为情,重要的是要摆正心态,找到合理的处理方式。心理学家建议,男女之间存在一种“异性效应”,如果利用得好,会对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和学习有很大帮助。

首先,不要排斥这种心理,要正视它并加以正确利用。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外形上和身体内部功能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人的评价,同时也引发自身性别意识的发展。此时,男孩和女孩在心理上出现明显差异完全正常;此外,男女在性格上的巨大反差也成为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这个时候相互交往,往往有利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帮助自己弥补不足,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个性。

其次,看到对方在学习上的优势,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青春期的男孩在学习思维上比较偏向抽象化,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而女孩则倾向于形象化,观察仔细,比如男孩一般理科成绩较好,而女孩则在文科方面有优势。这样一来,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助于共同进步。有不少陷入“早恋”的男孩女孩,尤其是一个成绩不好,一个成绩优秀,这个时候成绩优秀的一方会带给另一方更大的学习动力,鼓励其更加奋发向上。

最后,还可以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完善自我。开始“早恋”的男生女生,在平时往往会留心心仪对象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所以,当男生和女生聚在一起时,男生会不自觉地变得绅士,女孩也会变得更加恬静。这就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们塑造完美自我,并且从异性的眼中得到更多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鼓励,进而提高自我评价。

当然,异性之间的正常相处固然有很多好处,大家可以相互鼓励、坦诚相待、共同进步,但也要注意男女有别,要恰当地把握好交往的尺度,维护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因此,青少年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早恋”是枚涩果,尚未成熟,如果现在就急于摘取,往往会铸成大错。最好的办法是,将摘取这枚涩果的冲动和渴望,化作学习的动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和更出众,这样在成年之后才有资本和能力追求想要的人生。

第二节 失恋男女的情伤治愈

一、案例

贾某和女友谈了两年恋爱,双方父母也已经见过面了,正筹备着年底结婚,但在一次争吵之中,贾某不小心动手打了女友。女孩认为,贾某以前从未对自己动过手,而现在眼看结婚已成定局,就开始暴露本性了。因为担心婚后遭遇家庭暴力,女孩果断选择了分手。贾某无奈,只好同意,但要求女孩家长退还彩礼钱,没料到女方家长以他动手打人为借口,怎么都不肯退还。

一个星期之后,不堪忍受被女友抛弃的委屈,加上上万元的经济损失的打击,贾某便产生了报复心理。当天下午,他就打定了主意,带着一桶汽油和一只打火机潜伏在女友家附近,等到女孩父母都出门之后,他上楼敲开了女孩的家门,明确表示要和她同归于尽。女孩很害怕,但因为了解贾某的脾气,她决定采用缓兵之计。

果然,贾某很快就被女孩的“甜言蜜语”给稳住了,但打火机仍在他手中,油桶随时存在被点燃的危险。而这个时候,女孩其实早已在暗中拨通了母亲的手机,母亲在电话那头也听到了俩人的对话,并马上报了警。不久之后,警方赶到了弥漫着浓浓汽油味的现场。见到警察,贾某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扬言谁再靠近自己就马上点燃油桶。无奈之下,警方只好兵分两路,一路负责对贾某做思想工作,一路守在一边伺机将其控制住。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劝解,贾某最终被警方控制,警方成功地从他手中夺走了汽油桶和打火机,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事后,经过警方的调解,女孩的母亲答应将贾某的彩礼钱退还,但他必须要向女儿赔礼道歉,并保证再也不来纠缠她。最后的情况是,贾某并没有接受女孩母亲退还的彩礼钱,但他却保证今后再也不去纠缠了。他说,自己并没有真的想与女孩同归于尽,只是想挽回她,但现在看来不可能了,所以就干脆放手了。

二、失恋后该如何治愈情伤

近些年来,因为失恋而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的案例不断出现,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类似的案件。对很多有情人来说,失恋都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对被动的一方更是会造成身心上的巨大创伤,贾某的失控行为假如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又将是一场悲剧。因而,很有必要对失恋之后的正常心理反应有所了解,并且还要学会在失恋之后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工作,避免做出令自己痛悔的事情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处于恋爱中的人对恋情的情感投入越多,期望恋爱开花结果的期待越大时,失恋对其造成的身心伤害就会越大、越深刻,失恋者的心理反应也会更加激烈。通常而言,失恋之后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或情绪状态有以下几种:

1.心理闭锁。失恋者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理,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出门,待在家里做“宅男”或“宅女”,不愿意与人交往。在出现另一个令自己心仪的对象时也心有余悸,不敢接受和开始下一段恋情,甚至有“孤独终老”的极端想法。

2.抑郁。失恋后,一方的离开会带走另外一方的精神支柱,使其失去情感方面的平衡,悲痛不已,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开始自暴自弃,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不吃饭、不睡觉,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自杀倾向或同归于尽的想法等。

3.出现认知和行为偏差。失恋者很容易在失恋的打击下,变得不像原来的自己,产生了一些异常心理现象。比如,思想出现偏执,认定男人就不是好东西,女人就一定是物质女等。如果那个曾经令自己陷入失恋伤痛中的人是某个省份的、从事某个行业工作的,就认定那个省份的人、从事那份工作的人有问题,对他们存在偏见等。而在行为上则表现出攻击性,比如报复对方,或者试图与对方同归于尽等,此类人群通常以男性居多;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

那么,失恋者要怎样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呢?心理学家认为,摆脱失恋的痛苦固然需要外界因素的帮助,比如朋友、家人,或者是发展一段新的恋情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真正摆脱了失恋的伤痛,克服了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之后,才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外界的一切支持才有效。

1.失恋者要清楚地认识到失恋的原因。假如失恋是因为一些误会,那就应该积极地去消除误会,被误会之后先不要急躁,可以给双方一段冷静的时间,然后再找个机会和对方说清楚,最好是找一个和对方关系较好的朋友,让他(她)帮助你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消除误会之后,你再亲自出面,力求得到谅解。如果是你误会了对方,导致对方离你而去,那就更加应该找机会说清楚了,耐心地听对方解释,然后真诚地向对方道歉。

2.失恋者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去看待问题。失恋的原因在每一对恋人身上都不尽相同,如果你们的分开是因为性格不合、志趣不投或者价值观无法吻合等,那即便勉强在一起生活,今后也不见得会幸福,因为一段成功的恋情不但需要有社会所认可的观念和品质的支持,还需要两个人的心理特征相符合。因此,用逆向思维看待你们之间的分手,或许会发现,现在的悲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3.失恋者要给予自己积极的评价,不要陷入自卑。很多失恋者会认为自己被别人“甩”了,进而觉得自己委屈、丢面子,甚至认为自己很差劲,对自己产生一些负面评价,甚至出现自卑心理。但事实上,一段恋情的告终,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原因,你不能将过错全部归咎于自己。而且,任何一段恋情从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两种结局,一种是成功,修成正果;另一种则是失败,各走各路。因此,失恋很正常,你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那不能成为自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