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缺失的心理课
17542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得那里成为全世界心理学研究者的“圣地”,同时也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心理学在西方发展了一百多年,各种流派、理论、治疗技术层出不穷,也有更多人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的发展、社会现象的发生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心理学更像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或者玄妙的学说,而不是生活中实用的技术。从“读心术”、“心理控制术”、“催眠”这些词语的大肆流行便可推知,人们要么仍然将心理学看作一门神秘的学科,要么就是一知半解,完全扭曲了心理学真实的样子。

不过,这也并非是人们不求知的结果。在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心理学进入中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大多数成果都停留在学院的理论研究层面,离老百姓的生活还很远。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并未因此消减对心理学的热情,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期待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为此,人们开始试着浏览心理学网站、给专业的人士写信,或者一群心理学爱好者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彼此的问题,丰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这种自发形成的讨论或许显得浅薄,不够专业,但是往往能起到治愈心灵,至少是沟通心灵的作用。反观心理咨询的实质,不也是帮助人们开解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吗?

在本书中,笔者并没有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或者枯燥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相反,笔者尽量将实验发现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希望读者朋友在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生动的故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书名为《缺失的心理课》,意即针对人们在心理方面的缺失,开设一系列应对的课程,开解人们生活中的疑惑。书中的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在一些有趣的故事中,笔者尝试将心理学的概念结合在生活中,这样的话,读者朋友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在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文字中的心理概念。

除了作为铺垫的前两课之外,其他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职场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朋友提供全方位的建议。如果你修养很好,但是心态不够淡定,或者你职场成功,但是脾气稍显暴躁,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寻找到“镇定剂”。

最后,希望读者朋友读完本书之后,能够对心理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它既是专业的、科学的知识,也是每个人生活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