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34

第34章 打造下一站幸福(4)

乍看这个故事,我们会觉得乐乐这个孩子太过自我,太过叛逆,一定是一个问题少年,既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也不知道回馈妈妈的一番爱意。实际上,孩子身上的问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折射出家庭环境、父母教养和亲子关系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般的家庭中时有发生,在单亲家庭中,却更加常见。

很多单亲妈妈或者单亲爸爸都有一个美好的想法,就是想用一个人的力量,给孩子双倍或者多倍的爱,以弥补残缺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让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大人创造的一切,既没有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也没有试图让孩子体会到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无法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更无法明白大人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单亲爸爸或者单亲妈妈的想法本身都没错,破碎的家庭让孩子失去了父母完整的关爱,同时也失去了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单亲的家长需要一个人负担经济、家务和照顾孩子,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生病或者受伤,无法得到及时的照顾,功课和生活上的难题,难以获得有效的解决。另外,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和欺负,也会让孩子原本敏感的内心,受到更多的冲击。但是,正确的想法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既感到父母的关爱,又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华也是一名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八岁的女儿生活。虽然离了婚,她却和婆家人相处融洽。虽然丈夫再婚后,很少有时间来看女儿了,但是女儿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周末的时候,女儿都会直接从学校去奶奶家,在那里住上两天,才让妈妈把她接回去。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孤独生活,有了婆婆的加入,反而让杨华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有了些喘息的余地。

可是,去年冬天,奶奶突然脑溢血去世了,杨华带着女儿,匆匆忙忙地从姥姥家赶回去,却也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杨华心里挺难过的,女儿也会经常提起奶奶,常常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最近几个月来,女儿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杨华问起她的时候,她哭着说:“奶奶离开我了,以后都没有人疼我了。”每次女儿这样说的时候,杨华都会一直安慰她说:“还有妈妈呀,妈妈会永远爱你的。”时间久了,女儿和妈妈的感情越来越亲,也渐渐能够接受奶奶去世的事实了。

疼惜自己——悉心关注身心变化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过了四十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肌肉萎缩,脂肪增加,新陈代谢减慢,男人开始出现大肚腩,女人的腹部和臀部也开始大量堆积肥肉。除了身体方面,人的心理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四十多岁的人,是组织中的领导者,也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在社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所谓人到中年,这个年龄的人在社会上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是,随着家庭生活的开始、后代的出生、父母的老去,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渐渐增多,每个人的心理压力开始变大,焦虑、忧郁,甚至有人会觉得活着毫无意义……身心上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外在的形象,还会对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人到中年以后,生活中的各种元素都变得复杂,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紧张度越来越剧烈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节自己,时刻关心身心的变化,才能保证生活的品质。保持心理的平衡,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着陶冶性情,放松自我,才能在纷至沓来的刺激中,让内心时刻安定,不被严重的焦虑、忧郁等情绪困扰。

中年人除了每日的工作之外,应该特别注意四时寒暑,善于根据环境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觉,不能像二十岁一样,每日做拼命三郎。更应该有一些业余爱好,例如书法、绘画、诗词、种花等,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当这些活动占去一定的时间后,也会给原本只有工作、家庭的单一生活,增加新意。

今年四十八岁的白岚,总结起她的前半生,非常简洁明了:十八岁时死去活来地爱,三十八岁时死去活来地恨。如今,她已经看淡一切爱恨,开始关注自我,关注内心,为自己寻找开心、优雅的优质生活。

十八岁时,白岚跟着青梅竹马的初恋,带着干粮和简单的衣物,从一个小山村来到了大城市。在老乡的介绍下,他们进入一家饭店工作。男友在后厨帮忙,她则做起了大厅的服务员。每日忙碌辛苦,两个人却过得特别开心、快乐。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男友认识了一个开餐馆的女老板,连心带人被她一起带走了。男友和女老板合伙,在市内开了一家大型的餐厅,开始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

一向要强的白岚,饱尝背叛、失恋之苦后,看着负心人的生活如此滋润,心中愤愤不平,因此,她鼓舞起斗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想要用实力证明,她也可以开一家餐厅,并且能够做大做强,做到超过前男友的生意。于是,白岚在饭店里,从服务员做到大堂经理,从后厨做到前台,几乎餐饮行业的所有细节,她都一一掌握了。八年后,积累了足够资本的白岚,放弃了餐饮部经理的职位,开始自己创业。她用所有的积蓄盘下了一个酒店,就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独自经营餐厅的前三年,白岚吃够了一辈子从没吃过的苦头,挨累受气不说,还经历过上当受骗、入不敷出和员工集体辞职等低谷,幸好,天生倔强的性格,让她在一次一次的打击下,重新站了起来。在困难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让她的事业一点点上了轨道,她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份爱情。

婚后,白岚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餐厅上,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自己创建的招牌,开始在市内的各大地标区域开设分店,白岚的成就感也愈加强烈。随后,女儿的出生让她原本就步履匆匆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起来。可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女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婆。老公由于无法忍受在家中长久地被忽略,在婚姻里得不到老婆的重视,和一个年轻女子发展了婚外恋。

白岚不曾想到,在她整日整夜地忙碌时,在她忍受着身体的疾病、抵抗着精神的压力时,老公竟然会背着自己,到外面偷欢。无法忍受第二次背叛的她,将老公外遇的事件通过媒体,闹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成功的女强人再加上一个被小三插足的不幸婚姻,有足够的新闻噱头,竟然让她的餐饮公司大大提高了知名度,而背叛她的老公,也因为舆论的压力,被开除公职,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负心汉。白岚说过:“但凡背叛我的人,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好过。”

恢复单身后,白岚暂时放下了公司的业务,也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白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自己从七十五公斤减到了六十公斤,并且开始学着养生、美容,增加休闲生活。她说:“没有男人爱的时候,更要爱自己。”另外,当她得知已经升入大学的女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旅行时,她就和女儿组成了二人组,利用女儿所有的假日时间,去观赏外面的风景。一开始,她还只是单纯地为了增加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女儿毕业后,她才发现,她已经爱上了旅行。

现在,白岚已经从一个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狂,从一个满身荆棘、心中充满愤恨的怨妇,变成了一个享受生活、享受自由的优雅女人。她会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工作,然后和朋友骑骑车,爬爬山,或者选一处僻静的咖啡厅,点一杯咖啡,彼此聊聊心事,静静地谈上一个下午。她开始慢慢懂得疼惜自己,关注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去恨、去报复,去无谓地纠缠过去。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后,不管是一帆风顺的人,还是坎坷前行的人,都免不了会留下身体的疾病,留下心灵的伤痕。在这个工作的压力、身体的衰老、心态的改变和外界的侵扰同时并存的年龄,学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情况,适度调节生活节奏,爱惜自己,享受生活,才能让此刻的人生更有况味。

头脑在于运动——活到老,学到老

晋平公作为一国之君,治国有方,学问也不错,可是,他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七十岁的时候,他依然希望自己能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然而,七十岁的人再去学习,需要面对视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的难题,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碍于种种可预知的困难,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七十岁了,年纪已经不小了,可是我还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不是有点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呢,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意戏弄国君的啊?”

师旷一听,连忙解释道:“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意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啊。”

晋平公说:“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太阳越升越高,越照越亮,时间也长久;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马上就要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亮,可是只要有了这点烛光,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师旷向晋平公所讲的道理,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老老恒言》记载:“学不因老而废。”也就是说,追求学问,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了。我们年轻时期学习,是为了理想;中年时期学习,是为了充电,为了提高竞争力;老年时期学习,学问则变成了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运动,指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头脑的运动。人类脑部的发育,与寿命恰好成正比,科学研究也已经表明,人的身体活动能力一般到四十岁后,就逐步开始下降。然而,大脑活动的能力,却要到五十岁之后,才刚刚达到顶峰。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求知的过程。孔子的“智者寿”,也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勤奋学习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

所谓追求学问,常人一般都会想到读书。对于眼界更广阔的人来说,学问不仅仅来自书本,更来自休养生息的天地间。善于求学的人,看到山水是学问,看到诗画是学问,看到断壁残垣、枯枝古墓,都能够成为学问。对于老年人来说,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时刻求学的心态,也就是保罗·朗格让提出的终身学习的主张。

终身学习,不在于每天定量看多少页书,学多少新技能,或者见识什么样的新玩意,而在于这个时刻求新的概念。重看自己是新,重温旧识也是新,探求学问是不分形式的,只要有心,永不嫌晚。毕竟,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