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17540200000027

第27章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5)

坦桑尼亚是个拥有大片热带草原的国家,这里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雨水,为各种各样的热带动物提供了憩息的理想家园。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片热带草原列为人类自然环境保护区。

尽管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坦桑尼亚的国家动物园仍然门庭冷落,游客稀少。

如何保护、开发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动物园摆脱每年依赖政府大力补助才能勉强维持的困境呢?这一度成为坦桑尼亚国家动物园全体成员大伤脑筋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动物园的一位工作人员从报纸上的一则消息中获得了灵感:

在坦桑尼亚一个偏远的乡村中,当地的居民经常遭到狼的侵袭,它们趁着主人不在,会偷偷钻进主人屋里偷鸡或吃其它的东西,而当地居民一般都没有在房子上装门的习惯,因此当主人外出时,他们根本无法保证留在家中的孩子的安全。

有一位女主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专门打制了一个铁笼子,每逢外出,就把年仅两岁的孩子锁在铁笼子里。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一天,她从外赶回家时,发现一只饿狼正围着铁笼子团团转,她拿起木棍将饿狼赶跑了。

这个工作人员联想到:如果将动物园的游客和所观赏的动物进行一下角色互换,即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游客坐在汽车中观赏动物,岂不是更刺激、更有趣吗?

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了。于是,进入坦桑尼亚国家动物园的人们看到了大摇大摆擦身而过、偶尔调转脑袋向车窗里张望的老虎,大象迈着优雅的步伐在森林中漫步,成群结队的野马在草原上奔驰,狮子在睡醒后伸着懒腰……

这个奇妙的办法达到了一鸣惊人的良好效果,从世界各地到此感受动物真性情的游客如潮,络绎不绝。从此,坦桑尼亚国家动物园声名大噪、誉满全球。

[一语点“睛”]

坦桑尼亚动物园巧妙地把人与动物进行“角色互换”,把本来该关在笼子中的动物置于大自然,却把游人关在了笼子之中,这种“笼中游”的新方式,造成了新奇而刺激的体验,成了该动物园的招财法宝。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形于无穷 招术出新

“创新精神”成就阿迪达斯

在众多的体育用品之中,足球鞋应该说是最主要的产品之一了。阿迪达斯公司仅足球鞋一项,每年就生产五百多个品种,二十八万余双,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体育用品销售中占据着首位。

多年来,阿迪达斯公司之所以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不断地拓展市场,其中,永不停息的创意精神就是阿迪达斯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阿迪常说:“现代的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体育用品的生产,必须时刻注意改进产品,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否则就有被挤跨的危险。”

一次,阿迪达斯公司发现足球鞋的重量与运动员的体力消耗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每场比赛中,平均每个运动员要在球场上跑一万步。如果每只鞋能减轻100克,那么,就可大大降低运动员的体力消耗,提高他们的拼搏能力。

阿迪经过观察,发现使足球鞋份量重的主要原因是足球鞋上的金属鞋尖。而在每场比赛中,就是最能拼杀的前锋,可能踢触到足球的时间,也只有4分钟左右。

怎么样才能把鞋的重量减轻一些,成了阿迪日思夜想的事。阿迪为此整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直到晚上还是迷迷糊糊,想着足球鞋减轻重量的事。有一天,竟不知不觉进入到梦中。在梦中,他梦到与足球运动员对话。

运动员告诉他:“鞋尖太重,可否取掉?”

“那你们的鞋不是太软了吗?”

“可以搞得硬一些。”

这句话惊醒了阿迪,他连忙爬起来,拧亮台灯,在记事本上记下这段对话。

经过反复的研究,他们果断地去掉了鞋上的金属鞋尖,设计出了比原来轻一半的新式足球鞋。这种鞋投放市场就立即受到好评,足球运动员和足球爱好者们纷纷争相购买。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阿迪达斯公司抓住开赛前的机会,深入到运动员中间,广泛地听取运动员的意见和要求后,非常迅速地研制出一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伯尔尼的万克多夫体育场上一片泥泞,赛场上的匈牙利队员奔跑起来非常费劲,狼狈不堪,而穿着阿迪达斯公司生产的新球鞋的联邦德国队员,却依然雄姿勃勃,健步如飞。比赛结果,联邦德国足球队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就这样阿迪达斯的足球鞋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

另外,阿迪达斯公司还十分注重青年服装的潮流,在花样及色彩上不断更新,使人们目不暇接,难怪人们说,很难看到同一样式的阿迪达斯运动衣。后来,他们又进一步研究出一百五十多种新产品。在1986年的欧洲运动服装博览会上推出,赢得好评。

多年来,阿迪达斯公司开发了一种又一种受人欢迎的产品,其中包括橡皮凸轮底球鞋;适合冰雪地、草地、硬地比赛的各类球鞋;以塑料代替皮革的球鞋;用三种不同硬质材料混合制成鞋底的球鞋;80年代初推出了新式田径运动鞋,这种鞋的鞋钉螺丝可以根据比赛场地和运动员的体重、技术特点、用力部位而自行调节。

仅足球鞋一类,阿迪达斯公司在世界各地所获得的专利就达七百多项。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阿迪达斯公司就从一个仅有几十名职工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头号体育用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分布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产品行销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语点“睛”]

阿迪达斯公司在“创新”这一点上,可谓用尽心思。正是因为不断地推陈出新,阿迪达斯公司才取得了不断的发展,由一家小厂发展成为世界头号体育用品公司。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形于无穷 招术出新

蛹口俊夫的经营新招

蛹口俊夫是日本的一个商人,经营药店。

刚开始经营“蛹口药店”时之,生意惨淡,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穷极无聊之际,蛹口俊夫便看书消磨时间。不过,没想到的是,看书给他的事业帮了大忙——他看到一本书名为《日本进攻大陆作战》的书,写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进攻中国作战的情况:

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占领的只是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要靠兵力保护的交通线连接,而广阔的农村仍控制在抗日军民的手中。因而,一旦城市与城市间的交通线的某一点被中国方面突破,日军所占领的交通线就会被切断,从而使城市中的日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极易被攻破。

由此,蛹口俊夫受到了启发:在经营药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呢?也就是说,将自己开设的药店不设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处于一个三角形状三个顶点上,是不是就会改变经营现状呢?处于三角形的三个药店统一领导统一经营,互相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连锁形式,其中任一店某种药品缺货,只要一个电话打到附近的两个店,立刻就能得到支援。这样一来,任何一个小店都会让顾客感到药品充足,无所不备了……

药品是一种有统一质量标准的特殊商品,一旦需要,就会有一种急需感,顾客会尽可能就近购买。而“三角形”内的消费者处于被包围状态,“无路可走”,则肯定会在这三角形的连锁店系统中购买,这三个小店就会有较大的覆盖面了,生意不好才怪呢!

想到做到,蛹口俊夫的“三角形”药店很快就开张营业了。不久,蛹口俊夫的“三角经商法”就发挥出了令人吃惊的威力。此外,他还惊喜地发现,“三角形”的连锁店中任何一个店做广告宣传,就等于其他两个店也在做广告宣传。而且三个店可以联合一起进货,这样一次进货量多了,进货成本就降低了,从而价格竞争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再加上货品齐全,调货及时,药店的生意就顺理成章地兴旺了起来。

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蛹口俊夫成立了药品连锁商店,把经营范围扩大到整个日本,连锁店一家又一家地出现在日本各地。到1981年之时,蛹口俊夫的连锁店已经发展到512家,还有继续增加的势头。

到了1987年,蛹口俊夫的连锁药店的销售额占全日本药品销售总额的11%!

[一语点“睛”]

蛹口俊夫的经营新招成就了他的事业,是他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可见不死守成规、突破创新是多么的重要。

智者之虑 兼顾利害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原文释意]

因此,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才可以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

[智谋分析]

孙子说,行事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到有害的一面,而是要兼顾利害得失,全盘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智者之虑,兼顾利害。”

通常情况下,任何事物都兼有利与害,因而,在看到有利的一面时,还要去考察其有害的一面;在看到有害的一面时,也要去考察有利的一面,然后,权衡利弊,再做出取与舍。

反之,若是一时之间头脑发热,在缺乏周全的筹谋之下,就盲目做出决定,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害大而利小的。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智者之虑 兼顾利害

徐达放走元顺帝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元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决战,朱元璋的军队节节胜出、胜利在握。他对元帅徐达说:“元朝气数已尽,那些残兵败将已不足惧,我只是担心顺帝还没有抓到,他会卷土重来啊。”

徐达说:“元军现在士气低落,已无还手之力,一个昏君有何俱哉。我们此时应该把精力放在清剿残存势力上,把他们彻底消灭。”

不久后,元顺帝被朱元璋的军队发现,徐达却在此时下令班师。大将常遇春对此很是不解,但迫于徐达的军令,只好服从。他一见到朱元璋就赶忙说:“徐达故意放走了顺帝,他居心叵测啊,皇上一定要审问审问他。”

徐达知道常遇春参了自己一本,本想前去向朱元璋解释,但听说朱元璋有心杀他,为以防万一,他逃到江中的船上躲了起来。

朱元璋怕徐达背叛自己,于是派人对徐达说自己赦免了他的罪,绝不计较。

徐达还是不肯出面。朱元璋为了消除他的疑虑,亲自登船去见徐达。

朱元璋对徐达说:“你放走了顺帝,虽然我已答应不治你的罪,但我想听听你的道理。”

徐达说:“现在天下已是你的囊中之物,我不抓顺帝,是为了你着想啊。你若把他捉住杀掉,那些元朝的余孽一定要为他报仇,那时,天下就难以安定了。而且一定会有人指责你心狠手辣,容不下一个亡国之君。我放走了顺帝,正是不想让这些事情发生,有什么不对的呢?”

朱元璋听后赶忙向徐达拜谢,并设宴款待了他。

[一语点“睛”]

徐达遇事沉着冷静、思虑长远,他有意放走元顺帝是顾全大局之举。对于徐达权衡利弊做出这样的决定,朱元璋最终也很赞同。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智者之虑 兼顾利害

厚葬李妃救刘氏

宋真宗在位时,宠爱刘皇后,而刘皇后却无子。后宫李妃生子后,宋真宗便命刘皇后认李妃之子为子,这便是后来的宋仁宗。

宋仁宗长直到长大成人,一直以为自己是皇后所生,宫中人畏于皇后的威严,没人敢对他说明真情,宋仁宗对刘皇后也极为孝顺。

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即位,刘皇后则垂帘听政,仍然没人敢对宋仁宗说明真相,而他的亲生母亲李妃身处宋真宗的众多嫔妃中,对宋仁宗从来不敢露出与众不同之处。后来李妃病逝,刘太后想把葬礼办得简单些,以免引起宋仁宗的疑心,她可不想让他知道真相。

宰相吕夷简深明世理,极力表示反对,在刘太后帘前争执,说:“李妃应该厚葬。”

当时宋仁宗就在刘太后身边,刘太后万分担心,找个借口把宋仁宗支走,然后厉声问吕夷简:“李妃不过是先帝的普通嫔妃,为何要厚葬?况且这是后宫的事务,你身为宰相,多什么嘴?”

吕夷简却坚定地说:“臣位在宰相,所有的事都该管。如果太后为刘氏宗族着想,李妃就应厚葬,如果您不为刘氏着想,臣就无话可说。”

刘太后算是明白人,很快就明白了吕夷简的用心,随即改变了主意,下旨厚葬了李妃。

为此,吕夷简还亲自来到后宫,找到总管罗崇勋,一再告诫他:“李妃一定要用皇后的礼仪厚葬。丝毫不能有缺,棺木一定要用水银实棺,不得有误!”

罗崇勋不敢不听,对于葬礼用物丝毫不敢有失。

刘太后死后,燕王为了讨好宋仁宗,便告诉他:“陛下不是太后所生,而是李妃所生,可怜李妃遭刘氏一族陷害,是死于非命的!”

宋仁宗听后大惊,立即传讯宫中老人,刘太后已死就无人再隐瞒此事,便如实禀告。宋仁宗知道真相后,痛不欲生,在宫中痛哭多日,也不上朝,他一想到亲生母亲朝夕左右,自己却不知道。而且,直到母亲死去,自己从未孝敬过一日,最后竟然还不得善终!

宋仁宗悲愤已极,下诏宣布自己为子不孝的大罪,改封母亲为皇太后,并准备为母亲以后礼改葬。待改葬后再查实,一一清算刘太后一族的罪过!

宫中的秘事本来就是无法查实的,大家七言八语,无法分清谁真谁假,刘氏宗族的人为此惶惶不可终日,也无法申辩,只能坐待灭族大祸了。大臣们见皇上已激愤到极点,便没人敢为刘太后家族求情。

改葬李妃之时,宋仁宗亲自抚棺痛哭,却见李妃因有水银保护而面目如生,肌体也完好,所用的葬器都严格遵照皇后的礼仪。宋仁宗见后,由悲转喜,哀痛也减轻许多,随之不再相信李妃被刘氏宗族所害的传闻。

宋仁宗左右侍臣说:“小人的话真是不能相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