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92

第92章 西藏野生动物素描(2)

下山后,我问县医院副院长存真有关雪猪的问题。他说:“雪猪有冬眠的习性,5月初出洞,会在白天不停地啃食牧草,每天喝三四次水,能很快上膘。它们在5月配种,6月产仔,7月初便能见到幼仔出洞活动。它们多生活在河流附近的山沟、凹地。县城东山有上千亩桦树林,附近的岩洞、牧草很多,高山雪水流经山谷,是旱獭理想的栖居地。这些家伙很讨厌,其皮毛上的寄生虫极易传播鼠疫。虽然我们的习俗是严禁杀生,但为了保护草场和农牧民的利益,人人皆可捕杀。它夏秋换毛,毛皮不值钱;冬春的皮毛很贵,是出口的重要物资。有的猎人能收入不少钱哩。”

7.香獐子

援藏之前,曾于1979年在西藏定日县工作过烟台市福山区人大副主任曾庆禄嘱托我:“你们聂拉木县有麝香,务必给买一个。”

不错,我工作的聂拉木县有几十万亩针、阔叶林带和灌木林,是麝的天然居所。但真到了这里,麝香却是凤毛麟角。我在县藏药厂看到的唯一一个麝香,呈椭圆形,猪肝色,约一两重。走近,一种特殊的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镇厂之宝,拒绝买卖。厂长贵桑潘多介绍说:“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雄烷衍生物及麝吡啶等,性温,味辛,具有开窍、通络、辟秽、散瘀之功效,有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作用,能医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病症。它能促使子宫过度兴奋,造成流产。因此,所有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都严禁携带麝香。再说,你若带上麝香,也过不了边境检查站那一关。”至此,我打消了代买麝香的念头。

聂拉木县的麝,俗称马麝,内地人叫它香獐子。一天晚上,我到检察长蔺伟家里,说起麝香,他告诉我:“东山的桦树林里,有很多香獐子,县城至樟木镇也不少。它像鹿,无角,前腿短,后腿长,尾巴小,体形较大,吻较长,全身呈棕色,颈部有少量模糊点,颌部下和腹部为黄色。雄麝犬齿发达,露出口外,肚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香腺囊,能分泌麝香。而雌麝则没有。雄麝若没被打死,有口气,必把自己的香腺囊咬下吞进肚里。所以,打麝必须在其昏厥时,取刀割下香腺囊。”我问:“你有资格带枪,没打过一个么?”答:“我不要命了,若让当地群众发现或知道了,一封举报信,我这个检察长算是干到头了。”

麝香是诱人的,价格昂贵。但我们绝不能为此误入歧途。

8.家雀儿

小时候,因为家雀儿啄食通红的高粱米、沉甸甸的谷穗和金黄的麦粒儿,惹得我讨厌和憎恨它。每逢放学或星期天,我常和伙伴们拿着弹弓,瞄准树上的家雀儿,狠命地射去,碰巧,真能打下来。有时,在院子里用一个韭菜筐,系上绳儿,拴在窗棂上,然后抓把小米放在筐下面,诱引它前来啄食,趁其不备,突然一松绳儿,就会扣住几只。冬天的夜晚,我们还打着手电筒,专到屋檐下、墙洞里、草垛中照射它。那家雀儿被电光一照,老老实实的,伸手就能捉到。我们把这些家雀儿拔毛破肚洗净,然后用黄泥包起来放在火堆里烧,掰开后,那熟透了的家雀儿肉喷香味美,可谓“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千斤”。那时,家雀儿对于我们这些很少吃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美味佳肴。

斗转星移,后来,我搬到城里,就很少见到家雀儿了,也缺小了那种捕捉家雀儿的兴致。不想,我来到西藏聂拉木县城,却又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家雀儿,并跟它成了邻居。我所住的房间门框上方安装了两个电表箱,一个由我用着,另一个则废弃了。这被那经验老到的家雀儿瞅上了,衔草做窝,公开在里面生儿育女。

在聂拉木县城充堆村,种的大多是土豆,虫子也少得可怜。家雀儿靠什么为食?这使我感到纳闷。每次上厕所,几乎能遇见它。一天中午,我终于解开了谜底。要说这里的苍蝇,形似知了。所以我在给亲友的回信中曾夸张地写道:“聂拉木县一大怪,三只苍蝇炒盘菜。”实际上这家雀儿的食谱很杂,阳春盛夏初秋,它吃不着粮食、草籽儿,就拿这大个儿苍蝇当作了美餐。

如果说从前的家雀儿令我憎恶,那么这知了大的苍蝇就更让人恨之入骨了。你只要回宿舍做饭,它闻着味儿,千方百计往屋里钻,就像一架微型的喷气式飞机,在屋内转着圈儿,不停地飞来飞去,嗡嗡作响,叫你心绪不宁,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因此,我每年都要买几瓶“敌杀死”对付它,或者干脆拿起长柄笤帚,满屋捕杀。渐渐地,我对家雀儿却不那么厌恶了。

人说,独身到高原,生活艰苦并不可怕,最难的是孤独和寂寞。是的,上班时忙于工作和开会,倒不觉什么。而下班回到宿舍,既没有爱妻的温柔,又不见娇女的欢笑,就不免有点孤独惆怅之感了。好在有这家雀儿做伴。清早起来,能听到它“啾儿、啾儿”的叫声;下班回来,能看到它展翅低飞的身影;晚上睡觉,它给我在门外放哨。不过,它本身有时也存在着危险。几个学生发现窝草露出箱外,踩着凳子上去掏蛋捉雀,被我批评得红着脸儿,一溜烟跑了,再不敢动家雀的巢穴。不久,我下班回宿舍时,在楼道上看见几只幼雀飞飞蹦蹦,伸手便捉了一只。它在我手上轻轻地啄着,不知是在亲吻我的手,还是在向我求饶。我哪儿有心伤害它,端详了一会儿,一扬手,将它送入了半空。

聂拉木县属于珠峰自然保护区,无人伤害鸟类,鸟儿有数十种之多。那森林中的孔雀、高山上的雪鸡、河水中的黄鸭、天空中的雄鹰、岩洞里的野鸽子,均比家雀儿大而漂亮得多,也飞得远、飞得高。但我独独偏爱这普普通通、显得十分渺小的家雀儿。其他鸟类虽好,却大都生活在深山大川和茫茫草原上,唯独这不起眼的家雀儿肯与我朝夕相伴,时而给我增添一点儿生活的乐趣。它的适应性很强。不管是海岛、丘陵,还是平地、高原,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恶劣气候,它都能跟人类一起繁衍生息。它最值得称赞的是,不与这里的农民为敌,而是捕食苍蝇的能手,叫它益鸟也不过分。

真的,如今我算喜欢上这高原上的精灵儿。

9.黑颈鹤

夏秋时节,笔者乘车奔驰于聂拉木县古措草原,常常会惊起几群黑颈鹤。黑颈鹤又称西藏鹤,为大型涉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国家定为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虽生性机警,但并不怕车怕人。我们乘车离它们七八米远,才起飞,飞不远又落下。黑颈鹤雌雄体形相似,嘴和腿部为青黑色,腿后有白色斑块,深红色的头顶有发丝状的黑色稀疏短羽,羽尾较短,站立时被黑色羽毛覆盖,颈上端部分为黑色,故称黑颈鹤。

黑颈鹤为典型的候鸟,夏秋活动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湖泊、沼泽地带或湖边灌丛间、河边草地上,繁殖季节成双成对活动。聂拉木古措草原连同波荣大草原面积200多万亩,有种有青稞和油菜的万亩耕地、数条河流、数万亩沼泽地、十几个湖泊,黑颈鹤喜食的青稞麦粒、草籽、小鱼等资源丰富,所以成为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和越冬地之一,数量约500只,占西藏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我每次见到这些黑颈鹤,发现它们总爱在湖边、河旁的沼泽地和草原上,与牛羊、水鸭等和睦相处,一起觅食、散步,时而翩翩起舞,跳来跳去,显得甚为悠闲。它们休息时常将一只脚缩于腹部,头插入翼下,单足独立,或用嘴梳洗羽毛,整理容装。笔者还有幸看到黑颈鹤迁飞的景观,只见它们六七十只一群,排成“人”字队形,头颈平伸向前,双腿后伸,翅膀展开,上下有节奏地挥动,并伴有嘹亮动听的鸣叫声,如同唱着“行军歌”,飞翔在天空。

聂拉木的藏族群众称黑颈鹤为“神鸟”,说听其叫声能辨别天气阴晴变化,所以无人敢伤害它。但由于黑颈鹤生活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故而幼鹤死亡率很高。因此,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公约均把它列为急需挽救的濒危珍禽。

(1995年《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