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102

第102章 攀山岩,悬崖峭壁见精神

今年33岁、研究生毕业的李宝林同志是测绘队的队长。他干起工作来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拼搏精神,人称“拼命三郎”。在聂拉木口岸测绘波曲河时,从测站的河底,水平距离不足百米,高差却达400余米,山上根本无路,处处悬崖绝壁,岩石上藓苔密布。李宝林身先士卒,咬紧牙关,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向下爬,向上攀,一下一上,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别的队员也效仿队长,不怕苦不怕累,在陡壁峭崖上留下了知难而进的足迹。

钻密林,蚂蝗叮咬何所惧

聂拉木口岸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森林茂密,特别适宜蚂蝗的繁衍生长,给地形测绘带来了很大困难。共产党员贾振华严于律己,以苦为乐,知难而进。为测一个点,他在灌木丛中钻来钻去,不料让蚂蝗钻进了上身,在腹部咬了个火柴棍粗的圆眼,往外冒血,直到别人看到他雪白的衬衣上出现大片血迹告知时,他才发现,并用烟头把钻进皮肤内露出尾巴的蚂蝗烧了出来。过了两天,他的左臂又被蚂蝗咬伤,同志们劝他包扎休息会儿,他笑了笑说:“没关系,不碍事。”又继续战斗在高山密林深处……

忍伤病,坚持工作是硬汉

内行人都知道,抱图板工作须弯腰曲背,一天下来,会累得腰酸腿痛。负责抱图板的张海涛同志由于过度劳累并感染风寒,结果患了肩周炎。阵阵剧痛,把他折磨得苦不堪言。李队长令他在家休养。他说:“让我再坚持干几天。”实在不能去野外工作,他就在站上搞计算、忙绘图,一直干到测绘工作结束。看着眼前一张张来之不易的测绘地形图,他忍着病痛,开心地笑了。

战雨雾,天天测绘不见断

聂拉木县城至口岸,四季云雾缭绕,尤其是夏季,天天下雨,对野外测量工作极为不利。在恶劣的天气里,测绘队员每天步行或乘车10多华里到测站,雨一停,就出来测量。有时雨小,他们就打着伞测量。由于雨水多、湿气重,李波的双脚起了数十个小疙瘩。他痒得难受,只好用手挠,结果越挠越痒,终于挠破,流出了浓浓的黄水,夜不能寐。但他不畏雨雾和潮湿的天气,始终战斗在野外测量工作第一线。6月和8月份,聂拉木县分别放了4天和7天假,而测绘队员们却无暇休息,白天去野外测量,晚上回宿舍绘图,做好各种数据记录。他们就是这样战雨雾、挤时间、抢速度,视时间如生命,提前半月完成了测绘任务,用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描绘聂拉木县宏伟蓝图的前奏曲。

在世界第三极,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该县县城和樟木口岸的地形图测绘任务,为搞好该县城镇总体规划提供了高质量的成果成图资料。他们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令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1996年《烟台日报》、《西藏日报》)

救死扶伤的活菩萨

阳春4月,一辆越野车载着烟台援藏医疗队直奔聂拉木县城。下车后,医疗队员们头晕目眩,高山反应严重,一头扎在被窝里躺着,不停地呻吟着……3天后,县医院出现了他们为当地干部群众治病的身影。半年过去了,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赞誉,被称为救死扶伤的“活菩萨”。

聂拉木县医院只有十几名医务人员,由于去年藏胞捐资建造的古措分院缺人,使三分之一的医生调往古措工作。年初,又有两名主治医生被派往烟台有关医院学习,使县医院的医生减至半数,加上药品和医疗器械短缺,设备陈旧,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这种状况被对口支援的烟台市主要领导得知后,立即责成市卫生局选调了3个年纪轻、思想正、医术高的主治医师来聂拉木县医院帮助工作。

他们上班后,立即与院方领导一起清仓查库,把闲置多年的救护车、吸痰器、心电图维修好,又及时恳请县里拿出10万元购置了X光、B超等医疗设备,帮助医院建立了病房急救室、化验室,为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烟台市援藏医疗队深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为此,他们对前来求医的病人满腔热忱,百问不厌,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医疗队队长侯建青结婚仅5天,就来到西藏。他刚上班,就接诊了一位3胞胎妊娠产妇,因其同时患有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极为严重,母子4条生命随时都有危险。在缺少临床化验检查的不利条件下,他及时、正确地作出了诊断。产婴时,他采用了忽略横位内倒转手术,历时5个小时,终于顺利接生,确保了母子平安。至今,他做了几十例接生、引产、结扎等手术,全部成功。地区计委的一位藏族司机开车到聂拉木县,不巧,突患急性阑尾炎,腹痛难忍。当时,县医院外科手术室仅有一架多孔无影灯坏了,也无取暖设施和麻醉师,做手术非常困难。如果让病人到日喀则地区医院治疗,很可能失去手术时机,发生意外情况。医疗队果断决定,由外科大夫解涛等人实施手术。没有麻醉药和麻醉师,他们只好用局麻;缺少医疗设备,他们就因陋就简,终于成功地切除了病人发病的阑尾,使病人很快痊愈出院。

在聂拉木县,肝包囊虫患者较多。一天下午将要下班时,突然来了两个患者。负责手术的解涛大夫顾不上回宿舍做晚饭,立即进行手术。第一例手术做完,已是晚上9点半了。他不顾疲劳,开始为第二个患者做手术,不长时间,他就因劳累和缺氧而心慌、头痛、憋气,有些站立不住。可是患者的腹腔已经打开,手术不能停止。他只好紧靠手术台来支撑身子继续做手术。等深夜12点半做完手术后,他全身发冷,四肢乏力,大病一场,直到7天后才康复。

有一位藏族老妈妈在田间劳动时突然晕厥,卧床不起。医疗队内科大夫李晓宇得知后,主动到患者家中询问病史,全面诊治,当发现病人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立即建议她住院。他采用目前国内最新的治疗方法,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治好了她的病。这位藏族老妈妈逢人便说:“烟台医疗队把我从死神中救过来,真是些活菩萨啊。”

藏族医务人员目睹了烟台医疗队的医德和医术,打心眼里佩服,纷纷拜师学艺,他们就手把手地帮教。每天晚上,他们总是在宿舍里伏案写论文,记病例,进行备课,利用双休日为藏族医生讲授医学知识,讲解B超、X光、心电图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迅速提高了各自的业务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藏族医生见了医疗队的3个主治医师,总是称他们为“老师”。

(1996年《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