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100

第100章 风雪聂拉木

1995年11月9日,印度洋暖湿气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在聂拉木上空形成了团团乌云。下午3时许,狂风裹着大雪铺天而降。11日上午,当阳光重新普照大地时,人们惊呆了:全县普降大雪1.3米,局部雪厚2米多。冻死2人,重伤130余人,轻伤1310人,有1万多只羊受冻饿而死。县、乡公路全部堵塞,电厂断电,通讯中断……

罕见的灾难骤然降临到聂拉木人民头上,聂拉木人民和烟台援藏干部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畏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雪灾斗争中。

10日晨,烟台援藏干部、县委副书记周波和常务副县长栾军波守在电话旁,侥幸地拨通了在烟台汇报工作的县委书记姜必欣家中的电话,姜书记心急如焚,因工作尚未结束,无法返回,但对整个救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通话后,因天线被折,与外界联系遂告中断,聂拉木成了雪中孤岛。

当日下午,周波、栾军波主持召开了抗灾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南北两个抗灾指挥部。栾驻南线,周驻北线,并责成农牧、民政、卫生、粮食等部门全体动员,不惜一切代价抗灾救灾。副县长刘文君回内地汇报工作,返聂仅6天,严重的高山反应使他卧床不起。雪灾后,他主动承担了恢复供电任务。12日,他和乡企局长梁守贵踩着齐腰深的大雪,赶到电厂,清理水渠冰雪。他们在冰冷的水渠里,一干就是6个小时,至晚10时,县城亮起了一盏盏明灯。返回途中,刘文君和其他同志一起救起了一名被大雪围困、几乎要冻死的牧童。权锡铭和隋松臣同志连夜赶写灾情报告,及时向日喀则地委、行署报告,请求支援。13日,援藏干部们拿出了自己的棉衣棉鞋送给了灾民。

烟台市委、市政府得知聂拉木遭受暴风雪袭击,发来了感人肺腑的慰问电,并拨款10万元用于救灾,一些藏族干部群众得知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通拉山位于聂拉木县中部,海拔5340米,是通往北部乡的交通要道,雪厚2米以上,且有多处雪崩,3台推土机不分昼夜地推了4天雪,道路仍未疏通。16日夜,周波、栾军波决定冒险翻越通拉山口,进入北部4乡。翌日清晨,他们带上干粮,前面由推土机开路,向通拉山口进发。无奈雪太厚、风太大,中午12时才到达半山腰。周、栾二人焦急万分,决定甩开推土机,单车上山。藏族司机凭着娴熟的技术,驾驶着200马力的越野车,奋力向山顶冲去。车过之处,掀起了层层雪浪。车被积雪隔住了,他俩就和司机、翻译用铁锹挖,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冲上了山顶。

通拉山北路窄、坡陡、弯急,平时行车,驾驶员需要小心翼翼,现在满山白雪皑皑,难辨路形,司机全凭感觉开车。越野车像一个醉汉,东摇西晃,险象环生,在一急转弯处,竟然快速向路边滑去,同行的翻译立即打开车门,恰巧车被路边的一块石头卡住。4人一看,惊出一身冷汗:大石头下边是深近百米的大沟。

到达重灾区门布乡后,周、栾二人和乡干部一起制定了抗灾救灾措施,并责成乡里安排骑术好的干部,骑马赶赴被大雪围困的波荣乡了解灾情。

晚上7点,全车人10个多小时水米未进,饥饿难忍,只得在一避风的雪坡,和着雪水,啃了几口冻成冰的馒头……

(1995年《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