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10

第10章 巨石之歌

越野车自东向西、从北到南在中尼公路行驶着,烟台对口支援的西藏聂拉木县是个什么样子,县城是大是小,是平坦还是陡峭,援藏干部们都在打开想象的翅膀,估摸着,猜测着。突然,藏族司机伸手一指:“前面就是咱县城。”从车门朝南望去,县城娇小玲珑,挂在喜马拉雅山坡下,排排楼房和藏式民房鳞次栉比,掩映在巨石之间。“好大的石头啊!”我们无不惊叹。

我的家乡到处可以见到石头,尤其是村西水塘边上的两块大石头,一块像鲤鱼,一块像王八,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全村最大的石头也无非几十吨重,与聂拉木县城的巨石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了。我宿舍下面的一块巨石,高达数十米,重达千吨;北面金字塔形的巨石下有一深洞,一藏族老妪时进时出;东面那块巨石高过小楼,像座小山。这3块特大巨石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神仙路经此地,看到几户散居的人家十分贫困,立即起了恻隐之心,从天上搬来3块巨石,分点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告诉人们,在3块巨石上面可安放一口大锅,吃穿不愁,能过上幸福生活。从此,散居的人们聚集此地,建屋盖房,安居乐业,成为中尼贸易的重要村寨,故村名曰充堆(藏语即为集市之意)。

但巨石的真正成因并非如此。据说,几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欧亚两大板块互相撞击,形成了现今的青藏高原,这些巨石实为地壳运动的产物。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群众对巨石似乎怀有特殊的感情。走近巨石,只见上面刻有太阳、月亮、雄鹰、牛羊,还有数不清的藏文,五颜六色,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县机关院内有块巨石横卧在3幢楼房之间,前几年,有人提议在巨石上面盖座小楼,许多人说此石是宝,动之不得,结果还是多数人的意见占了上风。去年11月份,烟台建筑设计院的小孙同志来此为县希望中学搞总体设计,县领导和小孙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为校周围的几块巨石如何搬迁、怎样装扮,几次开会研究,多次修改设计方案,颇费了一番脑筋。

工作之余,我时常来到这些巨石旁,欣赏它的雄姿,有时抚摸它的身躯,有时躺在它的身上,有时站在它的顶端。登高望远,县城内外到处是几十吨、上百上千吨乃至上万吨的巨石,似狼似虎,像牛像马,如台如塔,或卧或立,任凭沧桑变化,不怕风吹雨打,决不“擅离职守”,构成了聂拉木县城特有的自然风景。

是的,没有巨石,就没有聂拉木县城的特色。如果把县城比作巨石之城,倒也恰如其分。如在这些巨石上设置景点,建造亭台楼阁,把它巧妙地打扮修饰一新,谁能说它不是一大景观呢?尤其是国内外那些常来旅游登山的人们,必会为巨石的风采而赞赏而高歌。

巨石,您日日月月站在聂拉木,守卫着边城,令我思绪翩跹,心潮激荡。我要为您献上这样一首歌:多少岁月,历经坎坷,不畏高寒,不惧风雪。炼就了钢般的身躯,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见证着历史,容不得分裂。坚守岗位,渴望建设。要和各族人民同欢,要和神州山水同乐。要为人民的幸福,献出身和血;要为祖国的富强,献出光和热。

(1996年《胶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