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17533100000062

第62章 艾山的传说(1)

一、艾山貔子

郝晋是艾山前郝家楼村人,母亲是车夼村人姓王。当时,王家在艾山上设有私塾,专门聘请先生教族内的孩子读书。郝晋的父亲看他聪明聆俐,又好读书,于是就把他送回姥姥家,随着岳父家的孩子一起在艾山上读书。

艾山上人烟稀少,貔子却很多。这些貔子样子像小狗,叫起来声音也像狗,但却很有灵性,也很精灵。相传貔子过了百年,就成了精,会变成人的样子。

郝晋在艾山上因为看不到母亲,觉得很孤单,往往会在晚上往返回家,或到东庵、西庵去找那里的小和尚们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郝晋发现只要他晚上出门,总有两个人打着灯儿在他前面给他引路。好长时间他也弄不明白是谁在给他打灯。

有一天晚上,郝晋在灯下读书,忽然间,听到桌子底下有人在那里叽叽喳喳地悄声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在讨论他刚才诵读的那段文章。他心里大喜,忙问:“谁在桌下说话?”桌下答道:“大人,是给您打灯的。”“哪儿来的?”“菊花崖的。”郝晋把手伸向桌下,摸到了两个毛茸茸的头,才知道是些貔子。原来,晚上陪伴自己,辅助自己,听自己读书诵词的都是这些艾山貔子呀!郝晋随口说:“貔子貔子,你好大的头。” 貔子却说:“大人大人,您好大的胆儿!”

郝晋读书好,又有才气,四下村里的人都愿意找他帮忙写个文书什么的,他也总不推托。有一天,村里的一个人要休妻,让郝晋给写个休书,郝晋就写了。可是,帮人写了这封休书以后,郝晋再出门,给他打灯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郝晋就找先生问个原因。先生问明了情况就对他说:你犯了个大错!

郝晋心想我自从上了艾山,一心向善,对先生所言不敢有丝毫违犯,又怎么会犯错呢?

先生说:你不应该给人家写休书的,夫妻一场不容易,你怎么能随便拆散呢!

郝晋一听,知道错了,便对先生说:明天就把我犯的错改过来。

先生说:生米做成了熟饭,你怎么改?

郝晋信心十足地说: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郝晋找到村里的那个人说:把我给你写的休书拿来我看看!

那个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正犹豫时,郝晋说:没什么,我写错了两个字。

那人也不识字,拿出休书给了郝晋。郝晋接过来以后,三把两把就给撕了。那人不理解,刚要发火,郝晋立即说:你们夫妻一场不容易,我一个书生只能成人之美,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你们还是和好吧。

第二天,郝晋再出门时,他发现给他打灯的又变成了两个了。

二、卧龙

沿艾山山脉向东南,有一二千米,突兀起一座山峰,与艾山主峰很是相似,旁边也有一耳山,人称小艾山。小艾山上有一小石人,从石人向艾山西南方向看去,隐约可以看到一条巨龙卧在山间。

龙的龙头就在东庵边的瀑布附近。在艾山上,每到雨季就会形成两条瀑布,分别在将军背的东西方两侧,位于东庵和西庵附近。当地人称其为东雾露水和西雾露水。西瀑比东瀑高一倍,但是瀑面窄,水流也不太大;东瀑虽矮但是瀑面阔,水流直上直下,非常壮观。后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瀑被村里的人放炮炸了,当作盖房子的石头卖了。东瀑的两侧怪石林立,瀑布从其间穿过,远看如一龙头。而那条直泻而下的瀑布就是龙的舌头。瀑布后面向北有一排竖起的石头,人说那就是龙牙。在龙牙之后有两眼水井,人说那是龙的眼睛。

龙头之东侧有一堆怪石,中间有一不大的小洞,里面坐着可容一人。躺在其间,面朝上,就可看到书法遗迹,共有四字,古朴凝重,苍劲有力。前两个字已看不清,后两个可看出为“行善”。相传,此遗迹为栖霞名宦郝晋当年在艾山上读书时所留遗墨,时隔数百年,还如此清晰,实是难得。

龙的身子顺着龙头向艾山上蜿蜒,形成一条隆起带,这条隆起带没有多少石头,全是一片泥岗,整个像龙的身子。

龙的身子再往上,直到山顶艾山的东耳朵处,怪石丛生,从远处看,一层一层,特别像龙的尾巴。

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龙,艾山的名气便更大了。

三、艾山石人

在小艾山的山顶上有一石人。这个石人由三块形状不同的石头上下垒积而成。最上面的一块石头是人头,大约半间房子大小,稍近一些看的话,能看出人的鼻子和眼的模样;中间一块石头是身子,最大,肚子向前凸出来,最下面是腿。

石人面朝北,背朝南,头向后仰,身子向前挺,腿向后翘,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很富态的官宦之人。

人们传说,小艾山上不光有石人,在石人的旁边还有一棵爬蔓的松树。这个石人朝向福山县的古现村,小艾山是这个村王姓人家的朝山。而且小石人的影子能照到古现人家的水缸里。因为得到了小石人和松树的保佑,古现村世代出了不少的读书人,有许多还做了官,王家在当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有一年,王家有一个在外做官的人被朝廷绑了起来,进了大狱,家里人很焦急。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风水先生,站在王家门口一看,就说:你们家里最近可能有难!王家人一听,急忙问:怎么解法?他说:你们上小艾山上看看,那石人上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于是家里派人上了小艾山,一看,一根又粗又长的葛子一道一道地把个石人缠得结结实实。

这个人用镰刀把缠在石人身上的葛子一根根砍断,等回到家里,地理先生说:没事了,你们家老爷没事了。果然,不长时间,就来了家书,说老爷又官复原职了。

相传,后来当地有一个人异想天开,带着炸药上了小艾山,想把那个石人炸了,结果石人没炸着,回到家里不久他却暴病身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小石人有非分之想了。

四、神奇的老鳖湾

车夼村往北二三里地,在艾山脚下有一潭水湾。湾儿不大,有半分地大小,水也不深,也就齐腰,水很清,从水面可以看到湾底的沙粒。村里的人说这里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再旱的天从未见干过。

水是从湾边的一个巨石底下涌出来的,很旺。原来,巨石下有一深水洞,约有碗口粗,一根扁担插进去,立马就会被水冲出来。传说,湾里有一只百年老鳖,还有一条几米长的黄鳝鱼。当地的牛倌经常会看到那只老鳖爬出湾来,在岸边晒太阳。

一天,有一个年轻人,上山干活,走到湾边,正好看到老鳖正懒洋洋地躺在湾底伸着长脖与黄鳝鱼在玩耍。这个人心血来潮,想把湾里的水涸干,把老鳖给捉住。正好他肩上背着一个柳条编的粪斗,就弯下腰,用粪斗一下一下地往外舀水。结果,舀了一会儿,天突然变了,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下子就乌云满天,雷声从天边急急地滚过来。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眨眼的功夫,雨水就汇成了河,从山上咆哮而下。这个年轻人一看不好,撒腿就往家里跑,结果没跑几步就被洪水给冲跑了,一直把他冲到车夼下面的邹家村,才被一棵树给挡住了。人们说,要是把湾里的水弄干了,这个人也就没命了。

后来,再也没有人敢有非分之想了,都说这老鳖湾的老鳖成了精。因此,每到干旱的时候,人们便到老鳖湾去求雨。先是让村里有文化的人写个祈雨词,然后再到老鳖湾去念一遍,祷告一下,用火烧了,仪式就完了。人们说这种祈雨方式有时还真的灵验,有好几次,求雨的人还没走到家,大雨就下下来了。

后来,村里在老鳖湾的上游修了一座水库,老鳖湾里的水也就不旺了,湾也就淤得差不多了。打这,那老鳖和黄鳝也没了影儿。

五、地理先生

从前,有一个南方人会看地理,人称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整天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自己的日子却过得不咋样,心想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要是能让子孙们过上好日子,也就足矣。于是趁闺女还小,他便背着闺女一路往北,看个好地理,好把女儿直接嫁过去。

这一天,地理先生风雨兼程,来到了艾山前邹家村的南山顶上,累得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把闺女放下来,在那里歇息。一边歇息,一边看周围的地形。他先看一眼远处的艾山,不但高大挺拔,而且像一座慈佛立在那里,看起来雄伟高大。从艾山之巅顺着山势往下,就是眼前这个小山头,再往南就是邹家村,邹家村南又有一座山,不高,是艾山东麓的余脉,山前有一条小河蜿蜒着绕山而过。

这一看不要紧,地理先生不由得一惊,站起身来,四下一望,一拍大腿,“啊”了一声,说:就在这里!

他发现屁股下的小山头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这块风水宝地却有一个缺陷。原来,邹家村前面的那座山叫交毛山,传说一只凤凰曾经过这里,把自己的一根漂亮的羽毛留在了这座山上,于是这座山便被称为交毛山,旁边的村里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交毛寨。地理先生觉得,要是缠绕在交毛山旁边的那条河是从山前流过的话,这里将会出一个了不起的大官。但是现在河是从山后绕山而过,那么这个大官就只能出在闺女家里。

地理先生四下看了一会儿,见有几口坟埋在山腰,就问旁边种地的人:这里是谁家的祖坟?人们告诉他说:这是车夼王家的祖坟。于是地理先生就托人做媒,把闺女嫁给了王姓人家。

原来,王家是车夼最富有的一户人家,为了让祖孙后代能够当官出仕,王家人在艾山上办起了学堂,供本姓人读书学习。可是不论怎样,就是不见出一个官。后来,地理先生的女儿为王家生了一个闺女,这个闺女长大了以后出落得如花似玉,又嫁给了离车夼三五里地远的郝家楼村的郝姓人家为妻。再后来,王家的闺女为郝家生了一个儿子,不但一表人才,而且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他就是后来明、大顺、清三朝元老,官至保定巡抚、兵部侍郎的栖霞人郝晋。

六、东庙和书房

艾山上大大小小的庙有很多,有山神庙、将军庙、三官庙等,这些庙都不大,有点名气而又规模较大的要算东庙了。

东庙共有五间,是一个全部由石头建成的房子,包括梁、檩等。梁由三块长石条组成,梁的下面是两根大石柱子,梁之上有两根小站柱,站柱上面是一根不太长的二梁。每间房子顶部是檩条,向下还有一条二檩,铺在檩上的是一条条的石头椽子。在东庙的整个建筑中,唯一不是石头的是屋顶上的小瓦。

从庙门进入庙内,靠北墙是一米多高的石头台子,用一块块的石头垒成。台子上供着各路神仙,还有就是一些书童。庙内的墙是白石灰墙,墙上画着彩色的壁画,有山,有水,有树木,有人物。

庙前没有围墙,没有庙门,完全是开放着、敞开着的,不能叫其院落,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平地。不过平地有一高一低两块或是两行。第一行,院里竖着五六根高大的石柱子,是香客拴马之用。从第一行院踏五六级台阶,就上了第二行院,东边是一座不太高的石屋子,里面有一巨大的铜钟。后来,“文革”的时候东庙拆了,铜钟被人们搬到了村里,钟一敲,满村都听得到。与其相对的是一鼓楼,也是石头房子,位于其正西边。

东庙的西山墙,也有一小山神庙,小得可怜,大约只有半张桌子大小。可是庙小管的事不少,由之香火也很旺。

说起东庙就不能不提起艾山上的书房。书房位于东庙之东,二者只一沟之隔。人们曾在书房之地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碑文记载:东西两庙占地60亩,庙产属王姓人家,任何人不得买卖,庙里的香火钱用来供王姓子孙读书。这里的西庙就是将军庙,也是王家的庙产。

把书房建到离村子数里远的深山里,足可以看出王家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之大。在这个书房存续的几十年里,虽然没有走出一个王姓的名人,却也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郝晋,官至兵部尚书,虽不姓王,好歹也与王家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此也不枉费王姓祖宗的一片苦心。

七、皇姑塔

相传,在艾山的后坡有一座塔,人称皇姑塔。这座塔与李世民有关系。

唐朝李世民坐天下时,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只是高丽那个地方老不安稳。于是他就想派几个儿子去平定天下。可几个儿子都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就是不愿意去。李世民气得长叹一声,说:养些羊儿,不如养些狼儿!于是,60多岁的他决定亲自带兵东征。

李世民的妹妹人称皇姑,听说哥哥要亲自东征,就非常担心地劝哥哥说:“此去,胜不胜不说,你这么大岁数了,那么远的路你怎么能受得了呀。还是不去吧!”

“你几个侄子一个也不愿去,只有我去了。天下不太平,我心不安呀!”李世民说。

皇姑说:“你真的要去的话,那我陪你去!”

过不多久,李世民大兵从长安出发,开始东征,皇姑妹妹也一直跟着。

等大军到了艾山和天崮山一带,李世民与叛军交战,一直打到高丽。为了妹妹的安全,他就把妹妹留在了艾山。

几年后,李世民凯旋而归,走到艾山时,想起了妹妹,可是去一看,妹妹已经去世。

李世民非常懊悔,觉得很对不起妹妹,因为他的这次东征,让妹妹把命也赔上去了。于是命人在艾山后妹妹的坟上建了一座塔,这座塔就叫皇姑塔。

但是这座塔究竟什么样,人们说法不一,有的说很高很大,有的说其实就是三块大石头堆成的一座塔,这三块石头至今还在,不过被人垒到墙堰里了。

八、鸡毛房

过去,艾山的将军背下有一奇洞,人称“鸡毛房”。如今,叫“鸡毛房”的这个洞已没了踪影,洞口已被污泥淤死,可是关于“鸡毛房”的传说却依然在人们中间流传。

其实,“鸡毛房”是一个讹称,这个洞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金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