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17533100000137

第137章 打造“文化栖霞”(1)

——关于栖霞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胶东半岛一枝花,人杰地灵是栖霞……”一首《栖霞之歌》唱出了栖霞的美丽和富庶。栖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栖霞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努力打造“文化栖霞”,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

一、建设“文化栖霞”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打造“文化栖霞”就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着眼于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和营造栖霞文化的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和保护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全面推广普及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不断赋予生态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文化栖霞”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文化栖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不只是个经济概念,它既包含着政治的内容,也包含着文化的内容,既含纳着物质文明建设,也含纳着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个论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最近,我市提出了到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民主健全固然重要,同时文化建设也绝不容忽视,缺乏文化的小康,是残缺不全的,是畸形的。只有建立在充裕的物质条件和丰富的精神文化条件之上的小康社会,才是社会主义的小康。

2.建设“文化栖霞”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速栖霞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三个关键”、“五个重点”,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出了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经济要发展,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文化环境的作用尤为突出。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强烈而深刻的。我市的“苹果文化”对经济影响就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我们把栖霞传统的文化艺术融合到经济发展中去,才有了我市苹果经济的新跨越。因此要科学把握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工作中更多地发挥文化的作用,增加文化含量,在文化工作中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运用经济手段。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文化经济”,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3.建设“文化栖霞”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一个城市的发展,一方面要有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要有雄厚的经济势力,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品位关键是要靠“文化力”来提升,这种文化力是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目前,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面貌不断变化,一个现代化栖霞的新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文化广场的建成,成为栖霞的一大亮点。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市的一些硬件文化设施还很薄弱,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传统文化挖掘和开发的力度还不够,这都与栖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不相协调,不相适应。只有树立“文化栖霞”的观念,让文化融入经济,用文化赋予城市以活力,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品位。

二、栖霞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栖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勤劳、淳厚、朴实的栖霞人在栖霞这块灵秀之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道教文化、庄园文化、名人文化等成为栖霞文化的最重要代表。建国以来,栖霞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影剧院、电视台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吕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场、文化广场和农村200多处“文化大院”为群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舞台,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业余文化活动团队达到120多支,从事文化创作和文艺演出的专业人员队伍达到70多人,每年全市创作生产的文化精品达50多件。可以讲,建设“文化栖霞”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

1.以名人文化、庄园文化、道教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6000多年前,栖霞就有人类居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使栖霞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栖霞人才辈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的丘处机,以《尔雅义疏》而著称的清代学者郝懿行,以《同文尚书》而闻名的经学家牟庭,牙山聚义的抗清英雄于七,还有当代新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牟宗三,这些历史名人成为栖霞“名人文化”的基础。其次是以丘处机故居“滨都宫”为中心的道教文化,成为栖霞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他的“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正以修身”的治世养生之道,深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赞赏,被尊为国师和神仙。全国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中古朴凝重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而成为中国封建庄园文化的典范。

2.以栖霞剪纸、栖霞秧歌、栖霞大鼓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栖霞民间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栖霞人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今年春天,全市民间文化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民间文化形式达30多种,有一定水平的民间文化人才260多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业余文化艺术团队120多个,参与人数达2800多人。栖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主要有民歌、秧歌、戏剧、剪纸、花边、面塑等,另外还有栖霞独有的栖霞大鼓、民间打击乐、庙后的八卦鼓、寨里的跳花灯(又称穿花舞),但是目前这些艺术形式由于挖掘不够,保护不力,流传范围很小。

3.以“苹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农业文化特色独具。栖霞栽种苹果有100多年的历史,苹果文化作为农业文化的新领域在栖霞得以发扬光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栖霞传统的剪纸、刻字等民间文化融合到苹果生产中,开发出了套袋苹果、艺术苹果系列,赋予了苹果新的文化元素,让人们在品尝苹果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的享受。去年,我市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以栖霞苹果为背景的《感恩农业赋》、64首《耕织诗》和大地母亲塑像,更让京城人领略了栖霞苹果文化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文化使栖霞苹果享誉海内外。

4.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成为栖霞文化的新亮点。栖霞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以山青水秀、自然景观丰富而闻名。境内有大小2500多个山头,114条河流,森林覆盖率达到44.8%,牙山、艾山、方山、天崮山、唐山姿态各异,风景如画,庵里水库、龙门口水库都是旅游的好去处。以国路夼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村建设初具规模。特别是境内最高的山峰——艾山,不但有泰山的雄伟、黄山的秀美、华山的险峻,而且,这里古松多姿,怪石林立,峡谷幽深,瀑布飞流,生态景观十分丰富。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景观,成为栖霞生态文化的代表,是栖霞文化的新亮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当然,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市的文化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同样也成为制约“文化栖霞”建设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观念相对滞后。有的人往往把文化和经济割开来看,认为文化就是文化,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其实,文化与经济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文化之中有经济,经济之中包含文化。因此有的专家就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提出了“经济文化化”的思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文化产业创造出的巨大社会财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对于文化工作来说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的现像仍然存在,忽视文化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认为经济不发展,还搞什么文化,先发展经济,再建设文化。由于观念滞后,从而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不够。目前,我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整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去做大做强文化文章,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江苏的徐州提出了做大做强“特色文化”的品牌,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着力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400多处文化资源成为徐州“文化名城”的一大亮点。我市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牟氏庄园的开发,滨都宫的重建等,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还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去挖掘整合,许多的优秀民间艺术人才需要我们去保护利用,从而形成栖霞文化自己的特色。

3.专业文化人才匮乏,队伍不健全,发展后劲不足。我市目前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不足百人,其中剧团40人,主要从事文艺演出,文化馆正常上班人员是18人,其他从事文艺创作的专业人员更少。从基层镇、街道的情况来看,由于文化站的撤并,文化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出现了有人抓没人管的局面。人员的匮乏,使之不能够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更没有精力对民间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同时专业人员队伍老化、素质不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市文化馆为例,近五年,文化馆没有分配一名专业学校毕业的文化艺术人才,现有人员有近一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从而面临人员老化和断代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比较中,我们就会发现差距。我们的近邻蓬莱市面向全国大量引进文化专业人才,人员组成大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他们的“和平颂”大型文艺晚会连续举办多届,在全国都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