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17533100000106

第106章 “菜包子”在牙山

“菜包子”真名叫蔡晋康,是山东高密人,因专打八路军,不打日军,老百姓称之为“菜包子”。

1938年春,蔡晋康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委任为山东省第九区(栖霞、招远、蓬莱、黄县4县)特派员兼保安司令,率部开往栖霞,其司令部驻牙山地区的唐家泊一带,其队伍一度发展到8000多人,又被委任为山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1年3月16日被许世友领导的清河独立团赶出牙山。

蔡晋康在牙山地区一共待了三年,前不久,笔者前往蔡晋康部队曾驻扎过的东野村采访,录之如下。

【蔡玉山 83岁】大约是1938的时候,“菜包子”当了司令,住进了牙后的这条夼。人们叫蔡晋康为“菜包子”,称他的部队为蔡部。我们这条夼有十几个村子,零星地散落在一条深深的山谷里,四周都是山,人进入其间就像进了口袋似的,从哪儿进还要从哪儿出。“菜包子”的部队包括司令部、军械处、军医处、政治部等“八大处”,主要住在东野、刁崖后、李家庄。司令部在李家庄,军医处在刁崖后的观间庙,我们村是政治部,电台设在政治部。

“菜包子”的兵刚进来的时候,我也就13岁左右。蔡晋康采取的是保甲制,10户为一甲,100户为一保。当时俺村七八十户,不够一保,就与西野为一保。台下和刁崖前一个保。“蔡部”要粮要税,还有打差这样的事都由保长负责安排。他们不要粮食,要磨好的白面。吃了就要,没有个具体的数。都是保长挨家挨户收的。

“打差”就是出劳役。村子的人除了老人、女人和儿童,要轮流到“蔡部”的部队里去打差。青壮年劳力被安排修碉堡、修圩墙,像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负责烧水、送水。不论大人小孩,打差的一律不管饭,都是自己带饭或回家吃饭。当时,政治处住在我们东野村,除了主任以外,下面有三科长、二科长。印象最深的是政治处的电台,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很神奇。我就负责给他们烧水、送水。挑水是当兵的事。早晨在家吃过饭,就跑到政治处,生上火,把大铁壶装满水就开始烧。烧好了水一一倒进暖瓶里,挨个屋里送。当兵的对小孩子很好,一般很少打骂,所以我在屋里屋外串来串去,一般没人管。到了晌午就跑回家吃饭,下午再来。

蔡晋康这个人我看到过,长得又高又结实,说起话来挺文明。他有个五兄弟也在他的部队里,人称蔡五候,是五团的团长,住在刁崖后。他与哥哥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打人,骂人,看起来很野蛮的一个人,在当地名声很不好。

【徐庭 87岁】 打“老蔡”时我17岁,到现在也60年了。我从小身体就棒,长得像个大人,所以就被安排到刁崖后打差。主要就是打小工,抬石头、搬石头,垒墙。有一次,我与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一起抬石头,抬着抬着,突然一个背枪的兵朝着与我抬石头那人的腿腕子上就是一脚,那人一下子被踢倒了,一头窝在地上,接着上去又是一脚,嘴里说:“怎么糊弄小孩儿?”我这才知道是这当兵的为我抱不平。他那意思是让那人让我一块杠。

圩墙垒在刁崖后村前的大河套,南边到南山的山嘴,北边到大河。从山嘴下来一直垒到河。圩墙有两三个人高,有四五米的样子。最底层是一道比较宽的地基,往上就窄一些。这道墙垒得比较简单,没有灰也没有泥,就用石头垒了起来,目的就是怕八路的袭击。圩墙当中,留了一个大门洞,没有门,两边有把岗的士兵。那时候,我在李家庄下河还有一亩半地。我便经常赶着驴去送粪。刚走过去我就听到站岗的在说,这个小孩子像个八路,一天也没个趟数,送那么多粪干什么?说归说,他们也没对我怎么样。

过去,“蔡包子”的八大处分散在各村,后来“蔡包子”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包括司令部在内的八大处全部搬到了刁崖前村。好像那个圩墙还没垒起来就搬走了。又过了不久,也就是1941年的春天,八路军解放牙山,“蔡包子”的部队被全部打出了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