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17485900000033

第33章 第七扇门 善施谋略:掌握名人办事的经验智谋(4)

7.楚庄王&;拐弯抹角的办事艺术

楚庄王(?~前591)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也作吕或侣),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最有作为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在位23年。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八岭山。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成公贾的人决定冒死进宫规劝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当时的朝政由公子燮把持,庄王只是一个傀儡。

他即位的前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庄王接见。庄王一见成公贾便大声责问道:“你难道不知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

成公贾故作惊惶地答道:“大王之令我岂会不知?我来,不是给你提意见的,我只是想来跟大王一起凑趣解闷,猜猜谜语玩,为大王解闷助兴的。”

楚庄王一听,改怒为喜地说:“既然这样,那你说说看吧。”

成公贾于是给楚庄王说了一个谜语:“南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里站在大树上不飞不动也不叫。大王您说,这是只什么鸟呢?”

庄王沉思了一会儿说:楚庄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说:“这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三年没有动,目的是在坚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三年不飞,是在积蓄力量使自己羽翼丰满;它三年不叫,是在静观势态、体察民情,酝酿声威。这只鸟尽管三年来一直没飞,可是一旦展翅腾飞必将冲天直上;尽管它三年来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鸣叫起来,必定会声振四方,惊世骇俗。成公贾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经猜中了。”

成公贾惊喜地点点头,欣然离去。

从此后,庄王一改往日颓废的作风,亲理朝政,提拔贤能,除奸杜住,国势蒸蒸日上。他还根据三年来的明察暗访、调查研究和对大臣们政绩的考察情况,提拔了5位忠诚能干的大臣,罢免了10个奸狡无能的大臣。楚庄王的决定和处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兴。楚国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庆幸有了一位贤君。

上述例子中,成公贾如果直接向庄王进谏,就违抗了庄王先前的命令。成公贾根据楚庄公的性格特点,所以他采取了“出谜语”这个方法达到办事的目的,拐弯抹角地绕着弯子说,让庄王自己领会。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

这是我们说话的一种策略,尤其是在双方僵持或是已经定下规则时,这时候最需要拐弯抹角的说话和办事了。先秦时代,辩士们进谏国君往往采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这是因为封建君王喜怒无常,好恶不分,直言进谏反而得不偿失。

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语境,决定说话办事时直截了当,然而有时候则需要拐弯抹角。就像上述故事中成公贾的劝谏。拐弯抹角就是通过转换角度,或者借助其他中介来说服对方的方法。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说话的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这样事情办起来才会更顺。

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去表达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能够欣然接受呢?在这里介绍几点供参考:

1.由此及彼肚里明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

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样可能会避免一些麻烦。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丁厂长忙问:“疼了吧。”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哪。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2.抓心理达目的。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法,进而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

一位穿着华贵的妇女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夫人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她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夫人买下时装的目的。

3.藏而不露巧表达。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青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二”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

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实话不实说并不是说你应该虚伪、狡猾,它告诉我们说话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自己的事情不仅办了,而且对方也感觉满意,达到双方皆大欢喜的效果。

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

1.需要借助中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等,就事论理;

2.巧妙利用时机,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

3.换角度提出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做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又便于改正错误和接受意见;

4.能起着忠言未必逆耳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

从前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您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

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这里,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楚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8.福特&;不妨暂时放低自己

福特(1863-1947):全名是亨利·福特,福特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他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史普林威尔镇。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福特在机械方面的天赋和对它的痴迷,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1879年,他独自一人来到底特律,开始了他发明家、创造者、汽车大亨的辉煌生涯。A型车、T型车的接连成功,使亨利体味到巨大的成功喜悦。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他在1947年时逝世于故乡德宝的自宅中,享年83岁。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公司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百般努力都无济于事。

福特焦急万分,只好请来德国籍着名的科学家斯特罗斯。

斯特罗斯来到福特公司后,爬上爬下地在电机的各个地方静听空转的声音,然后用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个长条地方划了两道扛扛。

“毛病出在这儿,”科学家对福特说,“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技术人员照此一试,电机果真奇迹般运转了。

大家对斯特罗斯表示非常的感谢。

“不用谢了,给我1万美元就行了!”

斯特罗斯说。“天哪!划条线就要1万美元?”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是的!”斯特罗斯傲慢地说,“粉笔划一条线不值1美元,但知道该在哪里划线的技术超过9999美元!”

看着傲慢的科学家,福特不仅愉快地付了1万美元酬金,并且表示愿用高薪聘请他。

谁料,科学家毫不心动,他说现在的公司对他有恩,他不可能见利忘义去背叛公司。

福特一听,心想:这么有信誉的科学家实在难得,于是福特干脆花巨资把斯特罗斯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下来。

我们知道福特当时已经有显赫的地位和惊人的财势,然而故事中的福特竟然“放下面子”,甘愿忍受斯特罗斯的傲慢。归结起来,是因为福特清楚地知道:成大事的人,必须要以人为本,而斯特罗斯那时就是福特眼中的无价之宝。所以为了留住这个有能力的活宝,福特甚至不惜花费巨资买下了斯特罗斯所属的公司,借此才拥有了一名有能力的斯特罗斯。由此可见,我们在求人办事,必要的时候,必须厚起脸皮,放下身段,才有望办成自己的事情。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一个人要想获得超人的智慧和经验,必须懂得把自己放低。我们经常说“要夹着尾巴做人”。做学问如此,做人如此,实际上办事也需要如此。我们只有适当地放低自己、才能够尊重别人,才能够正视别人的意见,才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才可能得到他人的指点和帮助,最终才能办成自己的事情。

当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时,这并不是不好的事情,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自我认同”也是自我的一种限制。于是有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去做“体力老动”的工作,贵公子不愿意和贫贱女贪恋爱,大多博士不愿当基层的小差役,……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

然而这种所谓的“身段”效应只能使自己把路越走越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如果还不放下架子或是“身段”,那么就有可能把自己逼上绝路。

所以,我们办事的时候,放低自己,就是辨证地抬高别人,如何抬高别人呢?

1.吹喇叭得吹到点上。

求人办事,一定要在小处着眼,虚处做功,要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拣对方喜欢的事去做,挠到对方的心窝窝里去,对方才能心情舒畅,通身舒坦,所求之事也就好办多了。

2.克服爱面子的坏习惯。

要想求人办事,不管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如何,也要克服自己“爱面子”。要明白求方为卑,助方为尊,然后根据尊卑差别确定自己应采取的具体的交际方法、手段,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与自己的这种地位相吻合。否则,颠倒了求助关系,以求为助,以卑为尊,就会失礼,也会影响正常的办事。

陈安之在《看电影学成功》中是这么说的:“一般人是如何获得自信的?是通过比较:你比较好,所以我就没有自信;我比较好,就变成你没有自信。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得到自信。

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答案是让他喜欢你。怎么才能要他喜欢你?因为你在他面前,能让他感到很舒服、很自在、很优越、很有成就、很有自信……周星驰深深地了解到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事实证明,周星驰演的角色,10部片子有9部都是演一个常被嘲笑常被欺辱的人,演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人,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一定会赢过你”的人,结果影片最后,周星驰一定会一反弱态,战胜强敌,扬眉吐气……

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好看,票房又高,是因为周星驰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他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把别人抬高了,把自己放低了,让会让别人有“安全感”;从而让观众有“快乐”,这样子观众才会喜欢自己的片子,才能够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