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17485900000017

第17章 第四扇门 搞好关系:探寻名人巧用人情办事法(1)

好的人脉关系是办事成功的必要因素。人脉关系好的人,我们通常称为“人缘”好。人缘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好的人缘会使你在办事时左右逢源,神采奕奕,事半功倍。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所以我们社交办事时,必要的“礼”和“情”还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你的人脉关系,才能够提高办事的效果。

事实上,个人或者团队,总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成功者总是很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善于利用外部的环境,个人能力便获得完善,办事的成功机率就大。如果跟随成功的人来学习如何搞人际关系,就可以为你增添好人缘的机会,比如本部分将要介绍的:经常保持联系;记住对方的生日并打电话过去;进行必要的感情投资,保持与关系网中的朋友礼尚往来。

1.鲁肃&学会铺好人情路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鲁肃在襁褓中就丧父,靠祖母抚养长大。他自小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爱击剑骑射,轻财好施,所以,在当地颇有名气。袁术称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时,特任命鲁肃为东城长,然而鲁肃辞谢却没有受命。因鲁肃祖辈无人出仕,虽资财丰足,但多只是乡野豪,鲁肃的家道殷富,于是他常招聚少年,晴天就和众友人一起南山射猎,阴雨就聚众讲习兵法。后来天下大乱,鲁肃大量施舍钱财,出卖土地,周济困穷的乡邻,那时结交了好多贤者。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向鲁肃借过军粮,鲁肃慷慨地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于是周瑜感激不尽,遂结鲁肃为知己。鲁肃从此成为三国的一人物,鲁肃一生的最大功绩就算是倡导并促成,而后竭力维护孙刘联盟,才使三足鼎立之势得以形成。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还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因此也并不得意。那时的周瑜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四小小的居巢长,当一个小县的县令。

一年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不好,再加上兵慌马乱的,这年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

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在周瑜急得心慌之时,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见过鲁肃,周瑜开门见山地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料定他日后必成大器,并不因为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县令而看不起他,而是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送一仓粮食与你好了。”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周瑜十分感谢鲁肃,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着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

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

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着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

从此,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鲁肃就成了东吴四英将第二位,鲁肃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成为三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儒将。

鲁肃能成功,这和他帮助周瑜是分不开的。如果当初鲁肃又那么多的粮,不施恩与周瑜,那么他们就不会成为至交,更没有鲁肃的成名成将。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

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人生一大快乐。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味。

帮助别人离不开技巧。对别人的帮助,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帮助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随便帮帮,一种可能是一帮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种帮助不能说它不是帮助,因为它也能给人带来某种好处,但随便帮帮的帮助不是真正的帮助,因为这种随便的帮助在关键的时候总是不管用。第二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它能帮人彻底解决实际困难。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这种方法,有几点技巧与各位分享:

1.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2.老板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命。

3.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可能无法报答;或者因此感到自己的低能。

帮助别人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助时要高高兴兴,不可心不甘、情不愿的。

帮助别人是搞好关系的一种很常见的方法,这里有一则小故事,或许对我们很有启示:

一个叫《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去找上帝。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地狱里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可这里人却都饿得要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他们吃不着食物。上帝带他再去看天堂,同样的大锅,同样的长柄勺,可天堂里的人们却快乐而满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互相喂着吃!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一个人不能同时帮助许多人,但许多人可以同时帮助一个人。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只要肯帮助别人,他将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2.赵匡胤&结识并依靠朋友

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涿州人。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公元948年,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多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皇帝,赵匡胤被任命为禁军军官。郭威死后,周世宗继承帝位,赵匡胤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死后,恭帝即位,赵匡胤趁机发动了着名的“陈桥兵变”,然后于960年赵匡胤自称皇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掉后蜀,接着于971年又灭掉南汉,然后于公元975年,灭了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那时除了北汉以外,十国基本取得了统一。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巧妙逼迫手下自愿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天下既定,重视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因赵匡胤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公元976年赵匡胤卒。一共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所以历史称他为宋太祖。

善于搞好关系,巧妙办成自己事得成功典型大概要算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件事。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接着新继位的恭帝年龄很小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北汉主刘钧勾结辽兵进入后周,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持朝政的符太后也是一介女流,尚且年纪轻轻,没有什么主见,听到这个消息,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只得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皇室威严荡然无存。范质思来想去,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因此赵匡胤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于是符太后命都检点赵匡胤率兵北征;副都检点慕容延钊,素称晓悍,符太后便封他为先锋,带兵先行。符太后另外还命各镇将领,会集北征,全归赵匡胤调遣。旨意下达后,慕容延钊挑选精锐兵士,按时起程。赵匡胤也调集各处守帅,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等,一队一队地先后出发。赵匡撤率领大军,按骤站前进。到了京城以北20里的陈桥驿,天色渐晚,他便令各军在驿站附近宿营,等明日再走。

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就起了一阵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的文武百官对此事也略知一二,但是任谁也不敢相信,早已慌作一团。虽然赵匡胤此时不在朝中侍奉,但是东京城(开封)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这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原来周世宗在位时,赵匡胤就是用同样的办法促使驸马张永德被罢免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很清楚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抢去,所以任何传言都会使他们疑心很重。

这次赵匡胤故计重施,目的就是为了造成朝庭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自己之外别无他路。所以就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口)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从陈桥率兵回到开封,符太后无奈被迫交出玉玺,赵匡胤成功逼使恭帝禅位,顺利地登上了皇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做了宋朝第一代皇帝,建立了赵宋王朝,史称宋太祖。

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故事启示人们:在办事时,除了审时度势,机智之外,同时依靠一些有交情的患难兄弟或朋友,共同合作,团结一致,就能取得事情的成功。

虽然据记载赵匡胤本人和史书里都多次写到赵匡胤是糊里糊涂当上了皇帝,然而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故事,原来都是赵匡胤亲人、朋友和他的精心策划的一出闹剧。

故事中赵匡胤不但老谋深算,当他刚开始留在柴荣皇位朝中做禁军长官时,就十分善结人缘又颇爱读书,从而为他日后的谋反称帝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在朝中的6年来,赵匡胤一直暗中在禁军发展自己的势力。

赵匡胤和杨光义、石守信、刘庆义、李继勋、刘守忠、王审琦、刘廷让、王政忠等这些人结拜兄弟,组成“义社”时,他们都还是郭威部下的低级军官。经过十多年的军旅生涯,等到了后周末期,由于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成为义社兄弟的首领。

他在禁军和藩镇中结拜的这10个兄弟,有谋士、心腹,目的就是趁机夺权。此时,周世宗年幼,符太后胸无大略,北汉、辽国又派兵攻打,周国已是内外交困,赵匡岚此刻见时机成熟,便和几个同僚一起导演了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一剧。当天夜里,众将拥着赵匡胤上马,向汴京进发。汴京方面得知这一消息后满朝文武大臣都吓得相顾失色,不知所措。符太后更是泣不成声。

试想,光靠赵匡胤自己和亲人,能够成功赢得“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成功呢?所以,平常结交朋友,关键时刻可以成为重要的力量,从而可以帮助自己成功的办事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运用赵匡胤结交朋友的故事,启示我们:搞好同事关系才好办事。

同事,即在同一单位从事着同样事业的人。由于工作条件和环境相近,追求的目标大致相同,因而要是合理的加以利用,在办事时可以很好帮到自己呢。增进同时之间朋友式的友谊和合作,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具体推荐如下:

1.加强交流

座谈、聊天、聚会、郊游等都可以很好地增加同事间的友谊,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上的沟通。所以同事间的交流不一定非局限在工作范围之内,工作之外的交流有时可以为彼此留下更美好的感觉,从而促进工作中的合作。

2.互相鼓励

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当一个成员表现出符合群体的规范和行为时,群体就会给予他必要的赞许与鼓励,从而支持其行为。因而,同事之间,需要彼此鼓励,这样可以使成员对群体产生好感,增强他的合作动机和活力。相反,谴责和排挤只能增加成员对群体的反感和离心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