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如何让我们更懂爱
17485700000002

第2章 对啦,我是大龄未婚女青年

上个星期,冯伊伊接到多年未曾联系同学的婚礼邀请,烫金的请柬上看到当年那个其貌不扬的小胖妞,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披上了纯白色婚纱,幸福地依偎在爱人的怀中,等待着众人的祝福。恍神间,伊伊才发现自己的个人问题已经是一拖再拖,身边的朋友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有的孩子都已经会喊你“阿姨”好多年了,而自己还是独行侠一个。

就像这样隔三差五的刺激不在少数,离冯伊伊哪怕一万八千公里之外的一个女人的婚讯,也会有人特意来告诉她;家庭聚会也是让伊伊头疼的事情,总是亲戚很热衷关心她的婚姻状况;关于结婚这个话题,爸妈已经在她耳边唠叨了不下千遍,从长满老茧的左耳进,马上就从同样长满老茧的右耳出来。

冯伊伊近些年越发的讨厌过春节,那些看着你长大的七大姑八大姨关切而焦虑的眼神有时候真的杀伤力巨大,一句“有对象了吗?”就可以温柔地,温柔地刺痛你。还有那些个该死的七夕、情人节,同事们总在这天期盼着快快下班,“今天我有约会先走”让伊伊越发地埋头在工作中,那种空气中弥漫的甜蜜会让人错觉单身是可耻的。对了,还有些奇怪的节日也总是能莫名奇妙地牵动你的神经,比如上一个光棍节冯伊伊收到许多短信,知道是朋友间的玩笑却还是不免有些想法。

尽管有的人出于礼貌“尊称”你为单身贵族,但伊伊显然很清楚,自己根本就是一大龄未婚女青年。“对啦,没什么关系,我就是大龄女青年”,虽然有的时候她也会这么豪气,可也免不了偶尔有恨嫁的心。其实以前因为成天混迹在一大堆女光棍身边,伊伊并不觉得自己三头六臂或者头上长角,只是很合群地每天下班聚会,第二天上班下班,偶尔大家还会约在一个家里开个party什么的。可谓乐哉悠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过着日子,可当身边的朋友慢慢都有了归宿之后,才发现早就住在心里的没落。

就在这个周末伊伊和另一名仅剩的女光棍坐在咖啡吧的玻璃窗前,喝着聊着把能讲的话题全部聊完之后,突然兴起决定找久未联系的大学同学叙叙旧。打了整整十几通电话,同学们竟然一个都不肯赏脸!作为一个女光棍这才感到有些郁郁寡欢,突然觉得被遗弃了。其实冯伊伊完全可以理解,同学们大部分都有孩子了,难得工作之余都希望在家多陪陪孩子。这么一算,伊伊作为大龄未婚女青年代表被由家庭组成的已婚群体遗弃了。

这种小小的抑郁让冯伊伊开始觉得自己患上了大龄未婚女青年综合征,最典型症状就是,逢人便开始说爱情、婚姻、人生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没能持续多久也就不治而愈了,因为冯伊伊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秩序,那些已婚的朋友也已远在视线之外,于是伊伊召集身边的女光棍们继续她们的“寂寞单身俱乐部”,继续奔波在通往婚姻的路途上,继续与父母的唠叨,“有违常理”的超大龄,以及越发波动的情绪抗争。

【大龄未婚女青年综合症】

如果你年龄在25岁或以上,未婚,平时能够常常见面的朋友没多少,知心的就更没几个,容易心烦失眠,情绪容易受到环境而波动变化大,还觉得自己有条件去选更好的对象却又怕自己输不起,那么你已然中招,患上了“大龄未婚女青年综合症”。

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当然是“剩女”,这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人数也一直在增长。她们年龄在27岁到35岁之间,典型白领形象,条件优秀,在个人情感问题上却始终没有着落。

不管年龄多大,婚姻不是交“作业”,在妥协的思想指导下就会跑偏,应该积极面对“被剩下”的现实,女孩子们要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将事业上的强势转变为爱情上的攻势,学会善用自己的优势,大胆寻爱,也必须努力放大你的生活视野,扩宽你的交际圈。感情的事情不能将就或者凑合,那样也长不了,大家既然都想爱情长长久久就不要为了一时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剩女”们大胆寻爱、主动出击才是真理。

冯伊伊也曾认真地思考过现状,却暂时仍未看到希望的曙光,但在城市里的生存并非那么简单,她几乎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了工作。所以也就并未觉得现在的状态有什么不好,就像《温水青蛙》寓言里说的一样,在一个环境里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慢慢习惯了。渐渐适应了某种生活,不再感到痛苦,也不再感到无聊。

其实和大多数人那样,冯伊伊毕业第一年为了找工作,没有谈恋爱。毕业第二年想要跳槽换更好的工作,没有谈恋爱。毕业第三年不错的工作是找到了,大型出版社女编辑也算是风光的白领,可为了证明自己,她拼命干活,同样没有时间谈恋爱。在办公室里常常工作到加班,于是也就不再去想其他事情,时间倒也过得挺快。为了这事儿,爸妈不知给伊伊上了多少思想教育课,晓以理,动以情,还一度举例某某某家的闺女没嫁出去的时候,被人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闲话,往往她一听这话就来气:剩女怎么了,我不谈恋爱不出嫁,惹着谁碍着谁了?我照样工作生活,我还积极帮助提升国家GDP呢。

但冯伊伊心里知道,自己不是抗拒恋爱婚姻的人,她表面看起来虽然很风光,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的幸福家庭,人人都有老公和孩子。而她呢?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每天回到家,只有一台电脑相陪,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作剩女”,心中还是会有压力而苦闷,嘴上比较不肯认输罢了。

伊伊生活的那个城市忙碌而激进,她的工作自然也不可能清闲,每天审稿、策划选题、跟作者、加班、交际应应酬、出席会议,虽然老板只付每天八小时工作的薪水给她,但是,她却会耗用差不多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在工作上,忙到工作和生活已经完全融为一体,难以分割。这样看上去工作其实反而已经成了她的主要生活,

第一次听说工作剩女的名号,伊伊是新鲜的:剩女就剩女,还把自己折腾成什么工作剩女。就伊伊的自身条件而言是非常出色的,漂亮、能干又独立,一个女人不仅可以在都市里生存,还能过得很好。但显而易见她为这种地位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了能够独立生存,她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或者说,被迫把工作当成了生活的重心,回头一看,与自己同龄的女孩子早已成为母亲,身边适婚男人屈指可数。

冯伊伊自嘲说自己在和工作谈恋爱,她已经分不清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还是为了填充精神的空白。有人说,工作能够让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精神上的需求则需要一场恋爱。人们害怕和头疼的是,无论工作还是恋爱,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时间却仅有一份,工作剩女选择了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做这样的选择,几乎难以兼得。

确实是这样的,人和人不同,女孩子是情感动物,有些则很典型,她们不要高薪厚职,宁可放弃物质,把大部分的精力留给爱人、孩子和家庭的。而像伊伊这样的人,她们一开始受困于物质生存,然后追求生存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到了足够生活的地步,也不会停止忙碌的工作。久而久之,工作变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而感情则被抛弃到一边,然后爱情对她们而言显得负担,选择一个人的生活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依靠。

她真的是被工作剩下的么?还是沉溺在习惯里的自我保护不敢做出改变呢?

【“自我防卫”VS“非恋爱升华”】

恋爱的人在堕入情网时是非理性的,种种“合理谎言”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原因,所以心理学家会告诉热恋中的人,冷静思考任何恋爱都包含着失恋的可能性,于是潜意识里有一种“自我防卫”的机制上升,人们千挑万选,希望找到外貌、才学、家世都适合的对象,宁缺毋滥慎之又慎,最后剩成了剩女。但她们会宽慰自己,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作用力”吧,“我一个人这样过着挺轻松自由的,何苦一定要恋爱结婚呢”这都是一种“合理化”的自我安慰、自我补偿的心理战术。

当然,有些人不恋爱是由于家庭、社会、物质条件、身体状况等客观原因所致。“非恋爱升华”是指把心理补偿提高到有价值的创造,把爱情的精力变为寻求更高生命意义的动力。这些都说明挪用恋爱的情绪也可变称某种精神财富,它与个人的指挥和才能结合,便可升华为某种创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剩女们忘我地投入创造性事业中去,不失为一种“升华”。

约来一位已婚闺中密友闲聊,冯伊伊的情况密友分析的比她自己还透彻,她说伊伊这不是来自生活压力的逼迫,更不是埋头工作的副作用,大部分是出自她个人的选择。她觉得伊伊有足够多的选择去谈恋爱,但她却宁可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中,看起来仿佛是为了生活,但实际上,她只是抛弃了感情,去追求物质,去满足自己的习惯而已。这就好像心理学家通常使用“认知法”和“行为法”让女孩子们了解:婚姻对我们的人生幸福而言是重要的,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体验到,但也应诚实地不要忽略你们单身生活的苦恼。每个人都是值得爱的,只要你首先了解、接纳和爱自己,真正爱你的人也会及时出现。其实我们没有想过我们现在之所以找不到合适的伴侣,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冯伊伊突然大彻大悟,我们每个人是独立而自主的个体,当生活把我们剩下时,去责怪生活是不客观的,因为要看到,在背后操纵生活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所以,工作并不能将我们剩下,唯有自己才能剩下自己。

【Tips】剩女自救妙方

1.女孩子要会笑,笑是最有力的感染工具,能够传递乐观和友好的态度,没人会拒绝面带笑容的人。

2.必须学会和男人打交道,不要害怕和异性接触,有交往才有认识异性的机会。

3.如果可能,请尝试换个造型甚至工作,去到那些单身多的地方。

4.保持良好的心态,远离哀怨、空虚、冷漠这样的消极情绪。

5.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受挫而打退堂鼓,剩女一点不可笑,应该骄傲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