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堕落街风云录
1740100000006

第6章 :老豆腐没兴趣

“你真是胡教授,满嘴胡说!”老赖笑了,“我是说,这个女人像是当年我吃饭的那个饭店的老板娘。”

王进插话道:“她是十里香的老板娘。”

老赖听了,眼睛一亮:“是开米粉店的吧?”

王进点点头。老赖急不可待,问道:“王博士,你也吃过她的米粉吧?”

王进说:“米粉也吃过,煲仔饭也吃过,口味菜也吃过。”

胡教授哂笑道:“我看你们吃的不是米粉,是豆腐吧?”

老赖顺手打了一下胡教授的后脑勺:“又在胡说!”

王进说:“胡老师,都老豆腐了,谁有兴趣呀!”

胡教授一本正经地说:“王进,你在北京呆了几年,你不知道北方人专吃老豆腐?”

王进笑了:“胡老师,这豆腐和那豆腐,不是一回事。”

“都是豆腐,怎么不是一回事?”胡教授故意装糊涂。

吴总抿着嘴笑。老赖笑了一阵,说:“我记得那个时候,这个老板娘抱着个孩子,好像还在吃奶,坐在收银台里面。说真的,长得还是很端正的,皮肤很白,态度也和善。”

胡教授说:“老赖,你一定看了不该看的部位了吧?哦,你不敢,你女朋友在身边。”

老赖用手指着胡教授,笑着摇头:“怪不得现在世风日下,都是你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

胡教授啧啧地对吴总说:“你们赖总真是个多情种子,这么多年的事情,他还记得!”

老赖摇摇头:“太久了,记不清楚了。也可能不是她。”

清水街这片地方,地处城市的近郊,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也算是城区的一部分。这里原本是菜农和果农聚居的地方。很久以来,菜农和果农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种菜的,每家每户也都有几棵果树;靠果树为生的,果园内外也有几畦菜地。除了种菜和护果,他们也种些水稻,贴补饥荒。

也可能是这里的风水好,民国以来,政府就在这一带办学堂。开始是小学、中学,后来干脆办起了大学。起初,小学校里也有大龄学生,中学生一样有结婚生孩子的。到后来,大学生里毛孩子也不少。学校的名号越叫越大,占的地盘也越来越大,学生的年龄却越来越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这里又陆续建起了几所大学:工学院,财经学院,地质学院。原来的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后来又有商业学校、农业学校、艺术学校来凑热闹。学院路越修越长,清水街和其它小街道的老居民区则越来越小。很多拆迁户都在学院路两侧重新起房子,在政府办的各种企业里上班,安安心心地做起市民来了。

在凭票购物的年代,十几里长的学院路,稀稀拉拉地点缀着一些国营商店。饭店也不多,倒不完全是国营的,也有集体所有制的。店面一律都不大,杉木的桌面被洗得发白,上面有斑斑点点的酱油渍和油污;长木凳也是一样的发白。那时有一样好处,你走遍学院路的饭店,到哪里菜价都是一样。比如说现在仍然颇受欢迎的辣椒炒肉,一律是小份五毛,大份一块。不仅价钱一样,分量也一样。还说这个辣椒炒肉,当时用肉量是这么规定的:小份一两二钱五分,大份二两半,必须是瘦肉。这是政府的规定,是有人定期不定期检查的。当然厨师炒菜时不可能这么精准,他们总是要少抓那么一点点,但也就是一钱左右。他们也有大方的时候,那一定是亲戚朋友或者熟人来了。

到理发店理发,价格统统是两毛四。吹风另加八分钱。大学生们虽然不是学富五车,不少人两车半还是有了。他们懂得,一粥一饭来之尚易,一丝一缕则真的是物力维艰。头上的钱,能省就省。更何况理发店只在理发前帮顾客洗一次头,理完了就不管了。满头满脸的头发渣子,电吹风也吹不走多少,回去还得洗。这八分钱吹之无益,省下实惠,实在是可花可不花而且是完全可以不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