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17138200000023

第23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纪实(3)

10月19日,我们通过国家经贸委石化局将相关文件、资料两次上报给经贸委投资司,经过我们认真努力地工作,终于争取到了将新疆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项目列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得贴息贷款项目中的第一项。

10月19日,在国务院新疆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向朱镕基总理汇报了独山子乙烯改扩建项目的情况。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国家经贸委石化局副主任陈耕同志。会上朱总理询问了陈耕同志关于独山子乙烯改扩建项目产品市场和企业经济效益问题,陈耕同志一一作答。朱总理说:“这个项目你同意,我当然没有意见。”刘江副主任和陈邦柱副主任也表示支持独山子乙烯改扩建。我代表独山子石化参加了这次会议。

10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新编制的《新疆独山子聚烯烃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经贸委石化局。

从1998年10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独山子乙烯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到经贸委起,虽然该项目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国家经贸委石化局及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最终未能争取到贴息贷款。

二是集团公司决定改扩建分两步走。

1999年10月18日—19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会上,炼化部传达集团公司党组意见,考虑到新疆市场不发育、股民缺乏信心、影响整个板块上市等原因,决定22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投入3—4个亿人民币先搞到18万吨/年。第二期列入“十五”计划中,等市场转好后再扩建到22万吨/年。经过我们全力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意一期改造可更换201压缩机,为二期改造奠定基础,这比批复的乙烯扩建项目建议书中的“三机不动”的决策前进了一步。于是,我们再次将成达化学工程公司钟自强、姚颖同志请到北京,加班加点编制了《新疆独山子十八万吨乙烯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总投资为388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701万元人民币,建设期利息2000万元人民币,辅底流动资金6300万元人民币,外汇1619万美元。

一期技术改造前后装置规模:

10月17日,在独山子石化总厂六楼会议室,我主持召开了乙烯扩建2000年计划汇报会。独山子石化总厂和独山子石化公司领导付德新、徐福贵、张绍基、王明章、刘景奎、王仁堂、王宝贤、宫伟军、赵至善等领导和厂办、计划处、扩建指挥部的有关部门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我汇报了18万吨/年乙烯(一期)改造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会议就改扩建的原则、改造方案、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同意总公司确定的乙烯扩建分两步的计划和一期方案,原则同意2000年的工作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

10月24日,将《新疆独山子18万吨乙烯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上报到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化部。

11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是主张乙烯改扩建分两步走,决定先将规模扩至18万吨/年,待化工市场好转后,再扩建至22万吨/年,指示按此计划实施。

按照股份公司的指示我们着手进行乙烯生产能力按18万吨/年乙烯的设计工作。

2000年1月4日,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给中国工商银行信贷部呈送了《关于请出具独山子乙烯改扩建项目贷款承诺的函》油财字[2000]第2号文,请中国工商银行在授信额度内为独山子乙烯改扩建项目出具贷款承诺函。

3月2日,由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总院副总经理曹坚主持召开了独山子18万吨/年乙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会议认为项目前期工作有深度,技术方案成熟,希望尽快组织实施。我和林国忠等同志参加了评估会。

3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通过了独山子18万吨/年乙烯改扩建项目贷款评审。

3月29日,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批复了独山子18万吨/年乙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我们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催批《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2000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向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发了《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新疆独山子乙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请示的通知》(计产业[2000]1718号)文,要求根据《国家计委审批新疆独山子乙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计产业[2000]1423号)文,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计产业[2000]1423号文要求工程改造按“小、特、专、优”的原则进行,批准的项目建设规模为:乙烯装置由14万吨/年扩大到22万吨/年,聚乙烯装置由12万吨/年扩大到20万吨/年,聚丙烯由7万吨/年扩大到10万吨/年,丁二烯装置由2.7万吨/年扩大到3.5万吨/年,顺丁橡胶由2万吨/年扩大到3万吨/年,工程总投资为112727万元,(其中含外汇6182万美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5571万元,建设期利息520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949万元。

根据国务院批复,独山子石化公司向股份公司申请两期合为一期建设。股份公司委托中陆石油咨询公司组织评估。

10月30日,股份公司为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项目办理了集体授信。

2001年1月16日,在北京由中陆石油咨询公司组织召开了独山子22万吨乙烯改扩建实施方案评估会。股份公司规划计划部、化工与销售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等12个单位24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乙烯扩建指挥部参加会议的有刘景奎、赵至善等同志。经过一天的论证,一致通过将独山子乙烯扩建一期(18万吨/年乙烯)与二期(22万吨/年乙烯)工程合并为一期实施。

2月6日,股份公司以《关于转发<;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新疆独山子乙烯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的通知》,批复了独山子乙烯改扩建由18万吨/年规模转为按22万吨/年规模实施建设的方案。

自1998年2月23日,我们将乙烯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到石油管理局,历经了新疆石油管理局、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计委三个层次的评估审批,经历了申请贴息贷款项目未果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分两步走的曲折,到2000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独山子22万吨/年乙烯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到2001年2月6日,股份公司批复由18万吨/年规模转为按22万吨/年规模实施建设的方案,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实施一次改扩到22万吨/年乙烯的最优方案。

【第三章】斗智斗勇——引进技术与设备的技术和商务谈判

这次乙烯扩建工程中,原14万吨乙烯工程中引进的4套装置中只扩建乙烯裂解、聚乙烯、聚丙烯三套装置,国内装置只扩建顺丁橡胶装置和丁二烯装置。

为了节约工程投资,设计方面:

乙烯裂解装置:只引进专利技术,外商做工艺包,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由成达化学工程公司承担。

聚乙烯装置:引进专利技术,外商做工艺包和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由成达化学工程公司承担。

聚丙烯装置:开始计划买工艺包,后改为工艺包、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全由寰球化学工程公司承担。

设备方面:提高扩建工程中所需设备和配件国产化率,只引进关键设备和关键配件。

引进专利技术谈判以设计院为主,扩建指挥部协助配合。引进专利技术的商务谈判以代理窗口为主,扩建指挥部和设计院协助配合。引进关键设备和配件的技术谈判以扩建指挥部、设计院为主,对外窗口配合。商务谈判以对外窗口为主,扩建指挥部与设计院配合。当时独山子石化公司不具备自营进口能力,开始选择的是原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对外窗口中技公司。2000年,根据集团公司要求,由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公司(简称中石油物装公司)作为独山子乙烯扩建工程的对外窗口单位。

乙烯扩建对外谈判有三个特点:一是,扩建比新建更复杂,新建好比在白纸上画新图,按设计程序、设计软件容易做。而扩建是在老图纸上更改,首先得找出存在的问题,再研究对策,再设计,前后衔接工作量大。二是,涉及的方面广,参加的人员多。中方参加的单位有:独山子扩建指挥部、石化总厂机关、乙烯厂机关、乙烯厂车间,设计院,中石油物装公司。每次谈判的人员有30—60人,会务安排、组织和协调要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经历了扩建规模由22万吨改为18万吨实施,再由18万吨转为22万吨实施,拉长了谈判时间。

技术、设备国产化国内调研

为了节约投资,尽可能使用国内技术和国产化设备,乙烯扩建指挥部组织了一系列的国内调研。

早在1997年11月8日,总工程师赵至善、胡大卫等同志就前往北京、天津了解改扩建动态,对使用国内技术和国产化设备与各厂进行了探讨,并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随后在北京还与JSW、LUMMS、TPL等外商公司进行了交流。

1998年4月10日,扩建指挥部副总工程师马洪宇率领一行7人前往北京、齐鲁、抚顺、盘锦等地进行了有关裂解炉炉管、热泵等设备的国产化及运行情况的技术调研,为完善总体设计方案提供技术依据,为设备国产化提出初步方案。回独山子后,将设备国产化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发给有关领导、部门,供决策参考。

1999年8月下旬,为了搞好乙烯裂解装置第二轮对外技术谈判,指挥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考察调研,与乙烯厂、总厂技术开发部等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了各装置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对国内已完成乙烯扩建的厂家(燕山、齐鲁、扬子)就扩建经验、运作模式和国产化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外商技术报价,为第二轮对外技术谈判奠定了基础。

9月1日,总工程师赵至善就国产化问题,分别到北京、大连、齐鲁、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进一步深入考察、调研。29日,副总工程师马洪宇等人前往北京、哈尔滨、大连、上海等地进行了设备材料国产化调研。11月底,马洪宇编写了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材、裂解炉用钢材和自动包装设备性能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分析,同样的设备材料国内价格比国外低40%左右。

同时,为了提高石化总厂经济效益,为了开发后加工项目和新产品,我们派出人员对塑料管材生产、管材料、氯化聚乙烯和开发乙烯厂新牌号进行了调研。

通过上述考察、调研,收集了大量十分有价值的材料,为提高乙烯扩建技术与设备国产化率,降低投资打下了基础。

引进技术的对外谈判

1.对外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1997年12月26日,指挥部内部召开了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套装置技术询价书的讨论会。会后将技术询价书发往了有关外国公司。

1998年1月21日,美国LUMMUS公司专家抵达独山子,扩建指挥部就乙烯装置扩建事宜与其进行了座谈。

4月12日,副总经济师林国忠一行前往北京的法国TP公司澄清询价,交流聚乙烯改造采用铬系催化剂技术、牌号切换、产品用途情况。

6月3日,扩建指挥部收到乙烯装置技术报价书。随后又收到了聚乙烯、聚丙烯装置技术报价书。

6月17日,扩建指挥部同日本JSW公司进行了一次技术交流。

6月26日,扩建指挥部召开了技术谈判准备情况汇报会,副总工程师胡大卫将14万吨乙烯工程谈判经验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

2.乙烯装置第一轮对外技术谈判

1998年7月、8月份,独山子石化总厂和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在成都,就裂解装置、聚乙烯装置改扩建与外商进行了第一轮技术谈判。技术谈判以成达公司为主,我方配合。这次谈判是在国家计委批复项目建议书后,总公司在审批22万吨/年乙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进行的。当时选择的对外窗口仍然是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2000年改为中石油物装公司)。

乙烯装置谈判时间是7月13日—24日,参加谈判的外商是意大利SNAM公司和美国LUMMUS公司。这次谈判成达化学工程公司、石化总厂高度重视,独山子谈判班子由扩建指挥部、石化总厂和乙烯厂的36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7月5日我们就到达了成都。成达公司谈判班子由30位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