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守望家园的小鸟
17138000000009

第9章 鸟儿知识(4)

黑翅长脚鹬

长长的嘴、长长的脖子、长长的腿,红红的眼睛、红红的脚,黑白相间似国宝大熊猫。它属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又名长腿娘子、红腿娘子或高跷鸻,体态修长且优美,步态优雅且和谐,常被誉为“鸟中芭蕾舞者”。这是一种夏季在水塘边很容易就看见的鸟,而且见过就很难忘记,因为它们的长相太过独特。

沙锥

长相非常奇特,短短的腿、长长的嘴,肥肥的身体。喜欢夜间和黄昏活动。觅食时将嘴垂直地插入泥中,有节律地搅动,当有干扰时,会突然蹲下不动,或疾速跑至就近草丛中,头颈紧缩,肚皮贴地,长嘴紧贴胸前,非常的猥琐,很可笑。当危险临头时突然冲出,“嘎”的一声飞逃,敏捷而疾速,直上直下,方向变换不定,常呈S形或锯齿状曲折飞行。18世纪后期,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经常将沙锥惊起,然后进行射击,练习技术。由于沙锥的飞行特点,使其非常难于被击中,而沙锥的英文名叫sniper,因此后来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也就是狙击手的意思。在新疆有扇尾沙锥、大沙锥和针尾沙锥等。

鹈鹕

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们的是嘴下面的那个大皮囊。鹈鹕的嘴长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是它们存储食物的地方。鹈鹕和鸬鹚一样也是捕鱼能手。它的身长150厘米左右,是地球上最大的水鸟之一。它们栖息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海滨。曾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鸟类,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外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在我国境内数量极为有限。在新疆有卷羽鹈鹕、白鹈鹕两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芦苇丛中。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巴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在新疆有野鸭二十余种,最常见的是绿头鸭,它是家鸭的祖先,现在的家鸭绝大多数都是由绿头鸭驯化繁衍而来。其他还有赤麻鸭、(俗称“黄鸭”)、翘鼻麻鸭、赤嘴潜鸭等。

白头硬尾鸭

白头硬尾鸭是一种长相非常奇特的鸭子,初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老鸭——天蓝色的大嘴挤在雪白的、不太大的头颈上,给人以极不相称之感,两只不大的眼睛都快长在脑袋顶上了,而它的脖子像是硬塞进褐色的身躯之中似的,尾巴像几个木片插进翘起的屁股上……而它在水中游弋时,仿佛只有两种姿势:其一为藏头缩尾,仿佛鬼子进村;其二为昂首翘臀,仿佛是在展示它傲人的身姿。初见白头硬尾鸭一直认为它的嘴巴是天蓝色的,而突然有一天再见它时,蓝嘴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得发亮的厚实的大嘴,让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它戴上了黑口罩。每每看见它们总是忍俊不禁,常常感叹老天怎能造出如此可爱之物。

雁在全世界是传统的狩猎鸟种。雁被人类驯化的较多,驯化种统称为“鹅”。东亚的鹅是由鸿雁驯化而来。欧洲的鹅是由灰雁驯化而来。而新疆著名的塔城飞鹅其实就是由灰雁驯化而来。大雁是一种热情十足的鸟,经常鼓励同伴,因此,人们首先是听到雁声阵阵,才抬头看见“一”字或“人”字形的雁队,那是雁用叫声在鼓励飞行的同伴。雁也是一种对爱情较为专一的鸟,几乎终生只配一对,不离不弃。在古代,雁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的鸟类,有“鸿雁传书”的典故。还有很多与雁有关的成语如:雁过拔毛、沉鱼落雁等。在新疆的大雁有灰雁、豆雁、斑头雁等。

骨顶鸡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时喜欢穿梭在稀疏的芦苇丛间或在紧靠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水面上,并不时地晃动着身子和不住地点头,尾下垂到水面。遇人时或是潜入水中,或是进入旁边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来,危急时则迅速起飞,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两翅扇动迅速,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而且多贴着水面或苇丛低空飞行。繁殖期好斗殴。新疆有两种黑水鸡和白骨顶鸡。

雪鸡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稚类,一般分布在3000~6000米,直至雪线以上。冬季向林带上限或山谷游荡,利用有蹄类的脚印寻觅食物。雪鸡以植物的茎、根、叶、芽等为食,有时兼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在新疆有3种:暗腹雪鸡分布于天山、阿尔泰雪鸡分布于阿尔泰山脉、藏雪鸡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雪鸡经济价值高,已成非法分子盗猎的对象。目前已到了濒危的边缘,必须加以保护。

黑琴鸡

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黑琴鸡属于中等鸡类,俗名黑野鸡、乌鸡。是走禽。主要以植物嫩枝、叶、根、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分布于新疆北部山地。翅膀上有一个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别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侧的:3对特别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所以也称“黑琴鸡”。黑琴鸡分布区日渐狭窄,数量稀少,应严加保护。

沙鸡

外形似鸽,栖息于荒漠、半荒漠。体羽灰或褐色,翅尖,腿短,大多数种类有针状中央尾羽。飞行及奔跑均迅速。跟鸽一样,终生配偶。栖息在沙漠荒原和戈壁滩,常大群在开阔地飞翔觅食,往往是低空疾速飞行。如果你在戈壁滩上徒步,极有可能惊飞一群沙鸡。在北疆准格尔盆地主要以黑腹沙鸡和毛腿沙鸡为主,其中黑腹沙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雷鸟

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保护色极为突出,这是雷鸟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善走,飞行迅速,能在雪地上疾驰,不能远飞,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雷鸟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区。分布区狭窄,有岩雷鸟和柳雷鸟两种,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雷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凤育九胎“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孔雀、大鹏、雷鸟、大风”之一。其中,雷鸟:性好疾,啼声如雷,振翅生电,见其则为骤雨之兆。

石鸡

别名嘎嘎鸡、红腿鸡等。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性喜集群,有时白天成群窜到农田地中觅食,遇惊后径直地朝山上迅疾奔跑。清晨和黄昏时,雄鸡常站在光裸的岩石上引颈高歌,“嘎拉、嘎拉”、“嘎嘎嘎”,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嘎嘎鸡”。鸣叫时先慢后急,并重复多次。石鸡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常常发生激烈的格斗,格斗时全身羽毛蓬松倒竖,并发出“嘎,嘎”的叫声。石鸡的种群数量还比较多,但由于近几十年来的过度猎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致使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所以应特别注意加强保护工作。

俗话说“上有天鹅,下有地鵏”,指两种人们心目中最为名贵和稀罕的鸟儿,它们的数量不多,要想目睹也确非易事。其中的地鵏即大鸨,说明大鸨极其罕见。是一种大型珍禽。鸨类多栖息在半荒漠和草原,杂食;善于奔跑,飞行低而缓慢。《诗·唐风·鸨羽》有:“肃肃鸨行,集于苞桑。”是形容鸨鸟飞行和栖息的状态。在新疆有大鸨、波斑鸨和小鸨3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在古代,鸨被视为邪恶和淫乱之鸟,因此妓院老板娘多被称为老鸨。这是一种误解。古时候有人发现,老鸨,只有雌鸟,没有雄鸟,它们要繁衍后代,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种的鸟类交配,为万鸟之妻,所以人们用这种鸟的名字代称妓女。然而,鸨其实是有雄鸟的,但因这种鸟类的雌雄个体差异太大,所以被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鸟。

雉鸡

雄性雉鸡羽毛色彩鲜艳美观,华丽高雅,雌性雉鸡羽色稀松平常。雉鸡常出现在山坡、丘陵、河沟两岸等地的灌木丛、草丛之中,秋季幼雏喜群居一起,冬季长成之后也是群居,少者3~5只,多者10~20只,春季分散活动。雉鸡又名环颈雉、野鸡、山鸡,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群雉很难靠近;由于雉鸡数量多,分布广,肉唯美,羽毛华丽,因此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狩猎禽之一。目前过度的捕猎让这一种群处在危险的边缘,因此我们要拒绝野生雉鸡制品,保护这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