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守望家园的小鸟
17138000000007

第7章 鸟儿知识(2)

身体小,嘴细长,吃害虫,不同种的鹨长相极为相似,观鸟多年仍不能快速辨认。平原鹨生活于戈壁滩上,极善地面奔跑。田鹨生活于田间地头,常出没于禾苗作物之间。林鹨多活动于山区密林之中,也时常流连于林间空地。水鹨繁殖在高海拔地区,春秋之季常徜徉于有水之地。常见的有田鹨、平原鹨、水鹨、林鹨。

岩鹨岩

鹨为高山鸟,栖息于2200米~31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带及多岩地带或灌木丛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栖息,7~10个一小群或一对对地在灌木丛中或冬天的雪地上跳跃,常由一个岩石上飞向另一个岩石。性较羞怯,见人常藏匿在灌木丛中。鸣声除平常飞翔时发出的高声外,还有一种多变化的婉转动听的鸣声。当人接近时,则立刻起飞,飞不多远又落入灌丛或杂草丛中。主要以甲虫、蛾、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与草籽等植物性食物。在高山、荒漠和林间居民点的篱棚附近常能听到其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在新疆有黑喉岩鹨、褐岩鹨、高原岩鹨、领岩鹨等。

新疆歌鸲

别看其貌不扬,它可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夜莺。它羽色并不绚丽,但它的鸣声非常出众,音域极广。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安徒生童话里面就有一个关于夜莺的东方故事,在新疆各民族民间都有关于夜莺的传说。新疆歌鸲是新疆西部的西天山特有的鸟类,在春夏常常出没于农家的田间院落、果林灌丛,其行踪诡秘,经常是闻其声而不见其影。

黑胸歌鸲

强壮而优雅的灰色歌鸲,有宝石红的喉部,歌声凄迷嘹亮,体态华丽动人,常被文人墨客作为凄美爱情的化身。它是著名的笼养鸟,艺名乌云盖雪。新疆特有、高海拔地区鸟类,夏季栖于3000米左右亚高山林至林线以上的灌丛和矮树丛;冬季下至较低处。

蓝喉歌鸲

又名蓝点颏。雄鸟的喉部天蓝色,叫的声音很好听,为著名的笼养鸟。通称蓝靛颏儿。蓝点颏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不去密林和高树上栖息,在地面奔走极快。

麻雀

麻雀是一种勇敢的鸟,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麻雀》中记载过一只亲鸟为保护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麻雀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好奇心较强,多活动在有人的地方。都会、乡村和野外都可发现它的踪影。多营巢于屋檐、墙洞。人们一度将它列为四害之一,其实在麻雀多的地区,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他地区。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要慷慨一些。可惜的是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大规模地清剿,再加上大规模地使用农药,还有一些令人恶心的饮食消费心理,使它们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在新疆有4种麻雀:家麻雀、树麻雀、黑胸麻雀和黑顶麻雀。

文须雀

羽毛说不上华丽,更算不上艳丽,但却很精致。大部分为灰色和黄色,但搭配在一起,也很和谐舒适。它的最大特点是金色的小嘴、黄色的眼睛、黝黑的眸子,再配上令人难忘的黑色倒三角胡须,猛一看,就像两绺长髯,也算有了几分仙风道骨,“文须雀”便也由此得名,可谓名实相符,恰如其分。它是芦苇丛中的精灵,整日里在苇丛中游荡,并发出银铃般的叫声。文须雀性情活泼,喜欢在芦苇丛间跳跃或攀爬在芦苇秆上,是一种热爱集体并富有表现欲望的鸟儿,常结群高飞到空中后又猛扎回芦苇丛中。文须雀常年自在地生活在水库的芦苇荡中,有空就去看看吧。

攀雀

自然界的能工巧匠,动物界的建筑大师,鸟儿中的纺织能手。这样的美誉用在攀雀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凡是见过攀雀巢的人都会感慨它构思的巧妙。它们一般筑巢于近水的柳、桦、杨等阔叶树间。用棉花、柳絮做夹层,用结实的羊毛反复缠绕成巢壁,就像我们被子的棉胎:外面密密的线网包裹着厚实的棉花。又常常将巢悬挂在溪流的上方,极像哈萨克牧民脚底的毡筒靴,随风飘荡,煞是好看。你是不是会担心风大的时候,巢会被吹得上下翻飞,孩子们在里面翻跟头,其实,攀雀早已想到了这点,特意增加了巢的重量。

朱雀

朱雀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它是一种红色的鸟,与凤凰一样状如锦鸡,五彩羽毛,好像身覆火焰,终日不熄。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木或灌丛间飞来飞去,飞行时两翅扇动迅速,多呈波浪式前进。栖息于山区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白桦、山杨林中,也在山地阔叶林的栎树、杨树、榆树上活动。繁殖期间雄鸟常于早晚站在灌木枝头鸣叫,鸣声悦耳。普通朱雀在中国分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在古代,朱雀乃玄鸟也,四灵之一。朱雀,以其形附其神,为盛世注入无限气韵,给人间带来祥瑞灵气。在新疆常见的有普通朱雀、红腰朱雀、大朱雀等。山雀是体型较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在中国是传统的宠物鸟类,亦是中国非法鸟市中交易量最大的鸟类之一。

山雀

是一种很活泼的小鸟,胆大易近人,好奇心极强,有非常出色的即兴行为和动作。除睡眠外很少静止下来。它们鸣声悦耳,常光顾林园开阔林,时而在树顶雀跃,时而在地面蹦跳。因此有人常常将山雀比作自由的象征。山雀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业、林业所欢迎的对象。新疆主要有大山雀、煤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等,常见于平原、丘陵、山地林区。

银喉长尾山雀

林中小精灵,像个毛线团,长长的尾巴,黑白相间的体色,蓬松的羽毛,无不给人视觉清爽之感。它总是从这一棵枝头跃向另一枝头,是很少歇息的鸟儿,真不明白它们的能量从何而来。冬季,它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新疆,十来只的小群生活,在某片林子里畅游,永不停歇!人们亲切称之为“十姐妹”、“洋红儿”。

金翅雀

身着黄橄榄绿色的羽毛,配上粉红色的小嘴,状极可爱;迎着阳光,飞行鼓翅时,翼端有着金黄色闪闪发亮的光泽,便是金翅雀独一无二的标志。金翅雀这种鸟色泽美丽,历来就是笼养鸟的宠儿,它们不但歌声优美动听,而且可训练叼物的技艺。在新疆经常可以见成群齐飞、吱吱喳喳的小精灵,那就是金翅雀了。在新疆常见的有红额金翅、欧金翅等。

太平鸟

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特征极明显,俗称“十二黄”。它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太平鸟喜欢暴食,曾有“鸟人”目睹过它们吃到无法飞起时的样子。太平鸟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它们形象俊美,虽然没有动听的叫声,但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叼纸牌、取硬币、打水等难度不一的杂耍节目,因而颇受养鸟玩鸟者的喜爱。但是该物种至今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而市场上的太平鸟均是直接捕捉自野外。这种非法鸟类贸易直接造成了该物种种群数量的下降。

小型鸟,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性活泼而胆怯,常站立在枝头上,见过路的昆虫迅速飞离枝头于空中捕捉,然后又回到原处,等待下次的狩猎。通常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以草茎、苔藓和兽毛编织成深杯状窝。新疆的鹟有斑鹟和红喉姬鹟两种。这两种鹟均在阿尔泰地区繁殖,秋季往南迁徙,途经新疆全境。

乌鸦

它们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乌鸦俗称“老鸹”,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乌鸦和麻雀相似,常在人类身边生活,是“亲人鸟”。有人听到乌鸦叫唤,就担心不吉利。有人说些担忧的话,就被讽为“乌鸦嘴”。古文化中乌鸦其实是正面的鸟类,用来喻示“孝顺”,成语“乌鸦反哺”说明了这事。尽管乌鸦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一度被列为害鸟,应适当限制它们的数量,但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乌鸦是一种可爱的鸟,它聪颖、喜好运动、性情开放、对爱情专一。乌鸦是一流智商的动物,“乌鸦喝水”的故事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乌鸦好聚集,打群架,“乌合之众”由此而来。其实这是误解,乌鸦和喜鹊是最抱团的鸟,擅打群架,面对危险会互相呼应,快速聚集,为了共同的利益不顾个体的性命。因此,乌鸦是鸟类黑社会,威猛的金雕也常受到乌鸦的围攻欺负。新疆常见有小嘴乌鸦、秃鼻乌鸦、寒鸦等,它们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寒鸦寒鸦又称乌、慈乌、慈鸦,它小如鸽,腹下白,眼睛白,喜群飞,鸣声“呀呀”,长相及声音都较乌鸦好看,所以又称雅乌。

寒鸦

在我国古代文学、绘画、乐曲作品中绝对算得上大明星,著名的有古筝曲《寒鸦戏水》,元代白朴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名句。古人之所以吟唱寒鸦,大多是把所有的不得志全都寄托在这种鸟身上,聊以慰藉。伊索也有一篇贬低寒鸦的寓言,叫做“徒劳的寒鸦”。其实寒鸦是一种很聪明、很乐观且积极向上的鸟。它们分布广,喜群栖,常结成喧闹的小群,野外常与秃鼻乌鸦混群。黑尾地鸦夏日的骄阳、冬日的冰雪、沙漠的严酷都不能影响它们的繁衍。它们天生为荒漠所生,它们很少飞翔,整日在戈壁上奔走,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取食物,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鸟儿。

黑尾地鸦

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儿,冬季食物短缺,人们总担心它们吃什么呀,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在夏季就已经藏好了食物,它们的记忆力极强,在大雪覆盖的荒漠,总能准确地找到食物储藏地。当你驾车穿越沙漠时,在路边极易看见这种鸟儿,如果你喂它一块馕,它总是吃掉少部分,而将剩下的馕分批藏在不同的地方,当然它不会让你看见它的储藏地,这是一种很有趣的鸟。

金黄鹂

它是我们新疆特有的鸟,很美丽,金黄色的外套上套了一件黑色的马甲,很和谐。“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诗中的黄鹂是一中种能歌善舞的小鸟,而我们新疆的这种金黄鹂,却是大个头,同样歌喉清脆婉转,音量大,富有弹音,穿透力强,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喜欢清晨唱歌。如果你有这样一个邻居,睡懒觉是一件奢侈的事。它喜欢在大树的顶端活动,经常是只见其声,却难觅其芳踪。

喜鹊

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其实喜鹊与乌鸦是表兄弟。这听起来让人很失望,怎么会这样,但事实上它们同属鸟纲雀形目鸦科,是地道的鸦科鸟类。它们不但生活环境相同、习性相似,就连口味都基本相同,爱吃腐食。它们全年大多成队生活。鸣声宏亮。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还经常干些偷盗其他鸟类的卵等见不得人的行为。喜鹊在中国民间有很多的故事,还有很多与它有关的谚语、民歌、谜语等,总之喜鹊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一种很有面子的动物。

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尾分叉像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别看燕小,一旦飞上了蓝天,速度可超雁鸭,勇气可比肩鹞鹰,迁徙不输鸻鹬,在暴风雨中也可自由翱翔。燕子是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城市的厅堂院落均可安家,是一种与人类很亲近的鸟。唐代诗人刘禹锡作《乌衣巷》,便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在新疆最常见的有家燕、毛脚燕、崖沙燕和楼燕等。

在森林中,莺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这些叫林莺;喜欢柳树林的叫柳莺;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的,叫苇莺;叫声似蝗虫的叫蝗莺;喜欢灌丛篱笆墙的叫篱莺。总之,莺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莺是春的使者,当大地苏醒的时候,它们总是最早到来。唐代白居易有诗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喉林莺

不同种类的林莺,长相不尽相同。横版林莺体大壮实,体灰而斑驳。灰白喉林莺嘴大、眼黄上身棕,沙白喉林莺嘴细、眼黑上身灰。林莺是春的使者,求偶期间叽叽喳喳于树间、草丛中,一旦恋爱成功,便鸦雀无声,真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新疆有4种白喉林莺,常见的有灰白喉林莺、沙白喉林莺、横斑林莺3种。

鸲蝗莺

芦苇丛中的使者。春季观察鸲蝗莺是很有趣的事,当你在很远的地方便可听见长时间持续的蛐蛐般的鸣声,顺着声音可轻易找到它:一定是攀在某棵粗壮的芦苇主干上,长长地伸着脖颈,嘴巴大张,尽情的歌唱。鸲蝗莺是新疆近几年的新纪录,在中国只有新疆才有,夏候鸟,冬季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