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话说南疆 画说南疆
17137300000002

第2章 如梦的玉石之路

Dream Road of Jade

远在丝绸之路之前,有一条玉石之路,它东达南美洲,西抵非洲南部。

南天山中有三块被遗落的巨大贡玉

1845年3月10日,林则徐在取道天山干沟前往新疆南部履勘垦务的时候记下了这样的日记:

……此台之东有大玉三块,闻系乾隆年间由和阗入贡,运至此地,忽抬不起,奏奉谕旨不必运送,遂留于此。今视之若小山然,盖未琢之璞也;其旁露出一面,碧色晶莹,可玩而不可凿,亦神物也……

此玉是乾隆皇帝存放在天山干沟中的御用财物,故在清朝灭亡之前,谁也不敢窃为私有;加之此玉过于巨大,在没有公路与大型车辆的时代,没有几百人的推拉是拿不走的。所以这三块玉就长期遗落在荒山之中。现今,和田羊脂白玉(仔玉)原料的价格是一公斤(也就拳头大的那么一块)二万多元,那么按这个价格来计算,这三块巨玉就是一个吓人的天价。

这三块巨玉后来到哪儿去了呢?没有人再提起过。也许它们仍然躺在南天山的某个角落里。我们就此打住,留下一个伏笔。

在丝绸之路之前有一条玉石之路

许多人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丝绸之路,这条路最神奇的路段是在新疆南部环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那一段,不少西方和东方的人文学者都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器重有加,他们认为,打开人类历史文化之谜的钥匙就埋藏在这片浩瀚无垠的大沙漠里。

从甘肃的敦煌出发往西,到新疆南部罗布泊西北端的楼兰,往北经哈密、吐鲁番或直接向西经尉犁国(现尉犁县境内)、龟兹(现库车)、姑墨国(现阿克苏)到疏勒国(现喀什),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再向西亚或欧洲,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漠北道。

从敦煌出发,往西南经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若羌国(现若羌)、且末国(现且末)、精绝国(现民丰)、扜弥国(现于田)、于阗国(现和田),拐向西北方的皮山国(现皮山)、莎车国(现莎车)到疏勒国(现喀什),再越帕米尔高原,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漠南道。

丝绸之路大漠段上的楼兰、龟兹、于阗及南北两道的汇合地疏勒成为现今人们关注的热点。丝绸之路热在全世界都不断升温。

但是远在丝绸之路之前有一条玉石之路,这件事熟知者不多。

早在人类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一条由玉石连接起来的路,这条路所及的范围令现在的人吃惊——它东达南美洲,西抵非洲东部。

人们会觉得难以置信:现在的人坐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都不容易抵达这样的两端,那时候的人抱着那么沉重的石头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是怎么做到的。

但这事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研究证实的。

从玉崇拜推定玉石之路一直延伸到远古美洲大陆

南美洲文明最发达的玛雅人,给世界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处在新石器时代的玛雅人对天狼星、对宇宙运行等等,具有非常准确和深刻的认识,其生存水平与他们丰富的天文知识形成的巨大反差,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几百年前,侵入美洲的西方殖民者残酷地掳杀印地安人和玛雅人,他们从欧洲带去的天花和其他传染病使玛雅人几乎绝灭;而传教士们则用基督教来消灭美洲土著文化,使玛雅文化完全断绝。最终,关于玛雅人的一切都成了旷世之谜。

20世纪70年代,在南美洲墨西哥海岸附近的海底出土了巨大的石锚。这几个石锚经过专家们的验证,它们来自中国古代的大船上,时间在周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有专家从文化学、民俗学的角度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说到,在南美洲的印地安人、尤其是玛雅人中,盛行着玉石崇拜。

玛雅历史之谜引起许多美国人的兴趣。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爱德华·汤普森致力于对玛雅人历史遗迹的探寻和研究,他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丛林中发现了高大的金字塔和其他宏大建筑群构成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并在金字塔附近的圣泉遗址中寻获了大量的祭品,有黄金饰物、精美的工艺品,特别是有一批玉石雕像。1955年从墨西哥出土了号称美洲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化的遗物,有玉圭和玉雕。

而在这个世界上,玉石崇拜只存在于中华文化圈里。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玉器文物上面雕刻着与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如出一辙的文字,中国古文字学家读出这些文字的意思是“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美国有一大批学者认定美洲的土著印地安人来源于亚洲;还有一批学者进而认为美洲古文明源自中国,他们推论,在距今3120多年前,商纣王战败自焚,其留在东夷的部队官兵可能从东海出逃,凭借太平洋环洋大暖流的条件,经日本东渡太平洋,一直抵达墨西哥海岸,在这块大陆上居留下来,并把自己的文化——玉石崇拜、文字、天文知识、制陶工艺、农耕方法等等向四处传播,形成或促进了奥尔梅克文明的产生。在奥尔梅克文明之后,又产生了玛雅文明。这批中国人或者在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演变成玛雅人,或者融入包括玛雅人在内的当地印地安人之中。

至于是不是“中国人最早进行了环球航行”,那留待研究者去探究,本文只是为了说明这个事实:远古时期玉石之路的确曾延伸到美洲大陆。

巨玉用死囚运送

中国人自古到今喜爱玉,这是勿庸置疑的。“和氏璧”和“完璧归赵”这个人们熟知的传说,讲述了围绕玉而产生的一段曲折深邃、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但是中原人所拥有的玉并非都是产自新疆南部的和田玉。中国许多地方都产玉,也有一些广为人知的名玉。但是若论玉中极品,都公认为两种:一种是产自中国南方的翠玉,一种就是和田玉。而和田玉因其高贵的品质,被古人看作神来之物。传说中西王母曾向舜帝献过白玉制作的精美玉饰。在河南安阳妇好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和田玉的代表羊脂白玉。在距今3200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时期,和田玉已多见于王宫大宅之中。在战国时期的遗址中有大量的和田玉出土,著名的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就是用和田玉制成的。清朝皇宫中的巨型玉雕《大禹治水》和《秋天行吟图》,也是用和田玉雕成的。

中国西部因出产石油而出了名的玉门关,就是因为和田玉输入内地时多经此地,而得名“玉门”关的。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那么沉重的家伙,是怎么运过戈壁沙漠、洪泽大江和崇山峻岭的呢?小个的还倒好说,用马、牛、骆驼驮,实在不行了用人身背肩抬,经年累月,总能把几块玉石运到内地去。但是大块的呢?比如林则徐1845年在天山干沟中见到的那三块如小山一般大小的玉石,大约有数吨重吧,是怎么运下昆仑山、运过戈壁沙漠的呢?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任何一种运输工具可以承载那么大的重量的。这么大的玉石能从和田运到天山中,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据和田本地的采玉工们介绍,他们在山里发现了大玉石以后,就借着山势将玉石放滚到山凹中有冰的地方,用牛皮或毛绳结成的网兜住玉石的后部,人用绳索在前拉,利用冰的润滑,玉石就很容易地拖着走了。到了不能利用冰的地方,还可以将玉石引到木架上,木架底下铺上圆木,利用圆木的滚动拖运。

在新疆南部,民间流传着一些为朝廷长途运送巨型贡玉的传说,将这些散碎的传说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场面:

冬天的时候,官军们押来一群脖子上锁着铁链的囚徒,这是一些等待处斩的死刑犯。官军押着一部分死囚,拉着沉重的水车从水源地拉来水,将大木桶里的水洒在选好的路线上,很快地,那里就结上了冰。另一部分死囚在官军的催逼下喊起了号子,拉动了肩上的粗绳。在这些粗绳的另一头,是用几层牛皮兜着的巨玉,巨玉被死囚们拉动,在冰上滑行着。

到了春天,水不再能结成冰的时候,或者到了硬石戈壁上,这些人就从绿洲里调来足够的圆木,把圆木垫在巨玉下面,借着圆木的滚动拖拉巨玉。当巨玉从圆木上滚过以后,有人会立即将这根圆木拖出来,扛到前面去再垫在地上。数量不多的圆木反复不断地重复使用,就像现在的坦克和拖拉机的履带一样。

当走到沙漠中,圆木陷进沙中不能使用的时候,官军们便命令死囚们将巨玉埋藏起来,等待又一个冬天的来临。而在这种时候,为了防止走露巨玉的消息,也为了减少口粮和用水,官军们会杀死一些囚犯。反正到另一作业季节来临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死囚被押送过来。

北京故宫里珍藏的那两尊巨型玉雕的原料,大体上是这样从和田运到北京的。而林则徐在南天山中见到的那三块巨玉,估计也是用这种方法拖运到了那儿。

运玉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宋代的《太平御览》中说:“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运到内地的玉石,是无数人的血汗和生命渲染了它的高贵、抬高了它的价值的。

玉石有着神奇的力量

玉石其实只是一种石头而已,但是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圈里的人都很喜爱玉,喜爱到了迷信的程度。

对玉的崇拜大约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好玉的稀有和贵重,俗语中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玉成了财富与身份地位的标志物之一;二是玉石有着温润细腻的质地和华美神奇的光泽,雕成工艺美术品以后极其精美耐读,是雕刻品中的上上品;三是据说玉石可以避邪,家藏有玉可以驱邪避灾,身上佩玉可以祛病延年、平安顺利。关于奇珍异宝有神奇魔力的说法,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中都有。这种观念大约产生自巫术盛行的原始宗教时期人们的万物有灵思想,后来,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拜物情结成为许多人文化心理中的遗传要素之一,成为脍炙人口的传说、神话和现代文学艺术作品的灵感之源。

那么和田玉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话说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古生界的寒武系,地球上陆地下沉,北半球的大部分被海水淹没。在地球的深处,在高温高压下,白云质碳酸岩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石。以后,欧亚板块挤撞,随着造山运动,这种特殊的岩石便从地层深处升上了山巅。一部分特种岩石在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作用下,分裂变形,散布于冰川堆积物中,及流经这里的河流的中上游一带。这就是和田玉。

产自中国南部的翠玉被称为硬玉,而和田玉属于“软玉”系列。别以为所谓软玉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软”,和田玉的硬度:白玉为6.7,青白玉为6.6,青玉为6.5,也就是说,和田玉的硬度比钢(硬度5~6)还高。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硬的和田玉中所含的某些微量元素,确实可以作用于人体,起到镇静守神、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和一些老年性疾病有抑制和辅助治疗作用。即使没有所谓“微量元素”的放射作用,你把一块珍贵的和田玉送给一位中国人,并告诉他这块玉具有神奇的魔力,那么他总会发现他的心身或生活的确发生了某些良性变化。这是暗示的效果,科学家的实验证实:暗示是具有能量的。

和田美女裸体入水采玉

和田玉按成色和品质,分为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碧玉和昆仑玉七种,也是七个品级。以羊脂白玉为最上乘,通常所说的和田玉,以羊脂白玉和白玉为代表。

按采集地点区分,有两大类,山中矿脉上开采而来的叫做“山料”,河道中采集到的称为“仔玉”。

每年五至七月的洪水季节过后,当地人便到河道里去采玉。

人们手拉手在湍急的河水中艰难行进,赤足在冰冷的水中探寻玉石,这叫做“踩玉”,凭的完全是人的心灵与天地精灵之间碰撞、沟通的感觉。

人们潜入积水中,闭着眼睛憋着气在水底用手探摸玉石,这叫做“捞玉”,凭的也是感觉。

人们手牵驮着行装和干粮的毛驴,徒步在满是卵石的河道里苦苦寻觅玉石,这叫做“拣玉”。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凭的是勤苦和运气。

古书记载,古时候每当洪水过后,于阗国的国王便在白玉河畔举行盛大的祭典,之后,国王与公主先行下河寻玉,然后全国百姓方能拣捞之。

不用担心国王和公主运气不佳拣不到玉,反正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会在少顷之间就传出喜讯:“国王和公主拣到了上等的羊脂白玉了!”于是乎全国一片欢腾,百姓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地涌下河滩。

公主率先下河采玉,这在中国内地人看来有些不大好理解:贵为国之公主,怎么能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解衣脱鞋,下河涉水,去干那种苦力人的营生呢?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新疆南部的女性因为不受中原封建礼教的束缚,天性犹存,举止洒脱,从不忸怩作态。

新疆南部严酷的自然环境却偏偏滋生了长相十分标致的当地人,男子大多健壮豪放、相貌堂堂,女子个个明目皓齿、皮肤白嫩、身材窈窕,堪称美人。

古时和田曾盛行由美女裸体下到河水里捞玉的风俗。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其地……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用美的化身去相遇天地灵气的结晶——玉石,这是一种极富浪漫色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