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17135400000019

第19章 心理品质(1)

1、让孩子自己过马路

心理品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往往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办事效率及处世能力,甚至直接影响他的生活前途。通常成人的心理品质已基本定型,而且难于改变,唯有孩子,尤其是童年时代的孩子,其可塑性大,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善。我之所以强调某种程度,是因为人的心理品质,不完全受控于后天教育。比如一个天生柔弱的孩子,即使强化训练,也无法完全改变他的柔弱本性。然而,尽管如此,后天教育仍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屏除或克服其不良品质,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就像教孩子学文化知识一样,培养其心理品质,也须循序渐进,一步步来。对许多有幼孩的家长来说,让不让孩子自己过马路,以及让他什么时候自己过马路,是个头疼问题。显然你不可能永远搀着孩子过马路,可若要他独自穿行于车水马龙的街道中,似乎也太危险。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自己过马路,不必杞人忧天。这话也许没错,但你若有意识让孩子学着自己过马路,那么他在学会自己过马路的同时,也必然增强其独立行动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我认为,就人生意义而言,一个幼年孩童学着自己过马路,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正奋力复习而迎接高考。像应考学生的家长一样,你得帮助你的孩子,还得有耐心。你要反复告诉他,过马路时,一定先看左边,再看右边;有汽车时,等汽车开过去再走;要慢慢走,不要跑;而且要直着走,不要斜着走;等等等等。当然,最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独自走一回。

几乎每个幼孩,都有长大成人的强烈愿望,他们往往羡慕成人的所作所为,因此,许多孩子都对此跃跃欲试呢。允许孩子第一次自己过马路时,最好别让他发现你在暗中监护他,因为他必须独立判断,独立行动。小孩过马路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他们对行驶中的车辆缺乏正确的判断,且尚未建立耐心等待车辆通过的习惯。经过多次实践,孩子能从容不迫地独自横穿马路,那么,他的心理素质无疑大大提高了。

2、和孩子一起下跳棋

孩子出生时的啼哭,是为了向我们表明他有强烈的情感要求。然而这种情感是单一的,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回避一种实实在在的痛苦,那就是:这世上除他而外,还有其他人。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应是从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步区分自我与他人的不同,这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一个重要起点。然而,倘若只停留在这个起点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必须逐步了解他周围的人类活动,并能逐步了解形成及促进那些活动的规则或协议,而且也能正确理解那些规则或协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同时使自己适应它们。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

然而,即使我们懂得许多有关人类社会的道德习惯或法律条文,也无法给幼孩讲明白,因为他们听不懂,也没兴趣听。我们知道,幼孩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玩,玩什么都行,因此,有智慧的幼儿教师,总是将他们的教育内容,糅合到各种游戏中去。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正确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而且意识到与他人交往时,必然存在某种互相约束的规则或协议,不妨和他一起下棋玩,且最好先玩跳棋。

对幼孩而言,选择跳棋的好处是:其一,它既不像围棋或象棋那样复杂,难于掌握,也不像军旗或飞行棋那样简单,过于机械;其二,它的跳法可以更改,这使本来异常简单的棋局,会变得复杂起来;其三,它可供三个人一起玩,因此有幼孩的三口之家,可人人参战,其乐融融。

首先,你得教孩子遵守跳棋规则,不能因为他年纪小,就可以多走一步或多跳一格。然后,你得渐渐引导他有兴趣玩这种棋子。必要时,你得走几步废棋,使他保持赢棋的希望,甚至让他赢。不过当他真正喜欢后,你应毫不留情地击败他,要他承受被战败的痛苦,要他屡败屡战,要他输得起,不要哭,直到他能真正赢了你。

最初你们只按通常的跳法,每隔一个棋子跳一下,当孩子完全熟悉并适应了这种跳法,甚至经常能赢你时,不妨改变规则,使棋局出现新的变化。譬如你们约定一种“对称跳法”,即只要某个棋子的两边有对称的空格,便可直接飞过去,落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新跳法,对你和孩子都是一次挑战。因为,若按以前的老方法跳,必定一败涂地。

适应已变化了的情况,而这种变化,往往是人为规定的,而且有时并非是我们个人所乐意接受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和孩子一起下跳棋,你能或多或少地向他揭示这个现实问题。

3、从手工折纸做起

教孩子读书识字固然重要,然而,比它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而读书识字的目的,也正是通过书本知识,了解他人对世界的各种感觉、认识和实践经验,以便做自己想做的或应该做的事情时,无陌生感。

做任何一件事,都会碰到两个最基本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一是做这件事到底难不难,或者说难在哪里;二是如何把握做这件事的分寸感。若要切实了解这两个问题,惟有动手去做;否则的话,要么眼高手低夜郎自大,要么缩手缩脚望洋兴叹。

要使孩子真正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最好从小引导,且从小事情做起。而对幼孩来说,手工折纸,无疑是最理想的突破口。如果有一天,你好像无意中,将一张颜色鲜艳的花纸头,折成了一个帽子或一只鸽子,送给你的孩子,我想他肯定乐不可支。

假如,你本人对折纸也一窍不通,我劝你赶紧去书店买一本教折纸的书,好现买现卖,因为你得逗孩子跟你一起折。你们先折简单点的东西,如风车,如小船,然后慢慢复杂起来。这时候,你应教他如何将纸头对折,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又如何将一张纸分成三等份或五等份;并告诉他,若要折得漂亮,折得好看,应如何对齐每一条纸缝,并如何用力压平它;特别讲究的话,那还得仔细选择纸头的颜色和大小,并考虑纸质的软硬和质感。

除了折纸外,吹肥皂泡也不失为另一件使孩子乐意跟你一起去做的小事情。孩子看到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会觉得挺有趣,但你最好让孩子对如何调制肥皂液也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手调。若想吹出脑袋大的肥皂泡,得反复试验才行。比如在你们的肥皂液中,到底加淀粉还是加白糖,滴些甘油行不行,要滴的话,滴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做了才知道。

引导孩子多动手,并习惯于多动手,是强化孩子心理品质的一种有效方式。于是,渐渐地,你就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让他自己洗袜子,让他浇花,让他喂鱼,或者去报摊买份报纸来。如果,你孩子在家里能够并愿意洗碗洗菜,甚至点火烧饭,那么他的动手能力,无疑大大提高了,应受到赞扬。而更应受到赞扬的是,他已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也正是与优良的心理品质同等重要的另一种品质:即人们于生活中和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4、习惯成自然

常常听到某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功课不好,只晓得玩,一叫他读书就难受,像要了他的命似的,其实,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一个没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或者说,养成了不读书的习惯的孩子,一旦逼他读书,他肯定觉得痛苦,否则就不正常了,这就是成语中所谓的积重难返。人的习惯,好像是一种类似于物理惯性那样的自然力量,它能使人很轻松且很容易地做成一件经常要做的事,或者避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好习惯应从孩子幼年时培养,如此孩子容易接受。对孩子来说,较为实际的习惯,通常可分两种,一是生活习惯,二是学习习惯。这两者都很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好习惯,都能使孩子受益无穷。

生活中有些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好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比如清晨跑步,若持之以恒而天天如此,就了不起。成人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来培养某种好习惯,如果他有意志力的话;然而,幼孩正好与之相反,他们是通过良好的习惯,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一个习惯于每日清晨跑步的孩子,往往也习惯于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做到底;即使并非如此,那么只要他的父母鼓励他像跑步那样坚持到底,往往也能鼓起勇气做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