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17133800000048

第48章 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的汇总(5)

八、学习简单、轻巧且地道的英语表述

有个很有趣的dillemma(矛盾)。外国人讲英语时用的都是结构上很简单很轻便的句式。大家记不记得,我前面写过,在到美国高中的第一天,头一次和外国人(包括友斯小姐和愠倦女士)面对面讲大段英语的时候,他们的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第一印象。

相反对于我们,英语还不是母语,英语说得还结结巴巴,倒是喜欢使用正规的从句和复句等等这些结构复杂的句式。总之口头上和书面上的遣词造句没有太大的区分,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我们英语基础很好,但为什么讲起英语不容易连贯?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原因。从句和复句,想它们都要死很多脑细胞,更不要说去说了!把自己想说什么都放进一个结构很书面的句子里是很累的。无意识间,我们都在做“出口成章”的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呢?因为我们从小在学校里学英语一直都是捧着课本在看,即使到国外留学,多数留学生大部分时间也还是在读课本写论文,脑子里一直灌输的都是书面上的英文,到最后脑子里堆积着太多高深的书面英语。你脑子里这些东西装得太多了,组织英语的思路也就变得复杂而沉重,一跟外国人过招,你就不是“轻装上阵”,说话就容易卡壳。结果说不好还弄得心里很沮丧,费力不讨好。

而且经过在学校里长期的书本英语浸泡及语法训练,我们一开口说英语第一意识就是要把每句英语讲得正确。大家留意一下身边的人讲英语,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学生会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按语法规则纠正自己正在说出来的英语,常常还会喧宾夺主,把“说英语沟通信息”这件根本的事都给盖过了。其实,大脑很微妙,你老想讲正确反而搞不准确。听许多同学在讲英语时都会犯很简单的语法错误。英语语法其实是可以通过多读自然而然掌握的,而且你读多了,正确的语法凭直觉就写出来了,并不一定总要归纳成一个个知识点反复强调——能连续地讲语法准确的英语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儿。问题就在于,我们讲英语常常是组装起来的,而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且话又说回来,若真要讲究口语的结构,我们可能要抛弃很多从国内英语书本上形成的造句习惯。外国人口头英语组词造句的习惯跟我们国内学的形式相差很大。

比如这么一句外国人讲的话:“This summer's been good.You have to tell me about yours sometimes.”换成我们,按照国内的英语课本,很可能会说:“I had a very good time this summer.How is yours?(这个暑假我过得很愉快,你呢?)”一比较,我们讲的英语结构就比较格式化,而且缺少人情味,老外一听就觉得你和他们有距离。我个人觉得,虽然这两句话讲的是一个意思,前面那一句听起来就比较地道,容易和别人拉近距离。

其实,把外国人口头上讲的话一句一句写下来,常常是一篇不合语法逻辑的文章。比如我随便从我的美国同学讲话中记下一句话:“It's good to come away knowing that right now we are close to the top,but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take the results in stride and continue to train to the best of our abilities in the coming months 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a better record than the last year.”他讲着讲着,在以“it is important that…”起了一个头以后,其实并不注意这句话后面的语法。换成我们按照国内考试的要求,讲完一个完整的从句后都会停顿,然后要从头再起一个新的句子。比如上面这句话中,“It's good to come away knowing that right now we are close to the top”,已经是个结构很完整的句子,应该停顿了。“It's important that we take the results in stride”也应该句号一下,也要停顿了。但你看我的外国同学其实完全忽略了这些。其实,我们只要在很随意和流畅之间就把意思讲出来就可以了。我想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能很“随便”地讲英语,就是因为学校的英语教育给我们脑子里画了太多的框框。我们潜意识里太注意句子的结构和句子语法上的绝对正确。

为了摆脱在国内学校养成的这种习惯,我建议大家要下意识把话说简单。每次你当着外国人的面,一句话表达不清楚时,多想想刚才讲不出来的地方可不可以用更简单的短语说出来,自己一句很长的句子可不可以分成几个短的句子来说?总之,多说简单的句子。

有一个技巧供大家参考,我发现一个地道美国人讲英语的模式:讲一句话,跟一句短语。下面这个例子是摘自我过去工作中的一封电子邮件,大家留意斜体的部分。

Hey,xxx

Was great seeing you.We are very interested in any ideas you might have for our growth in China.We have a pretty good platform there…not quite$100 M.growing fast.Pretty good local people.We are radiation specific in both h/w and s/w.would love to have a software company that does radi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just to give you a little focus.We have no interest in drugs.Just to give you a little direction.

Happy to discuss further.If you're ever in the bay area,let me know…And if you ever have some things for us to think about,shout out.

另外一点,大家要简洁用词,不要刚上阵就使用很难的单词,这是自己给自己设路障。书面化的单词在学校里记得多了,这些词就会逗留在你的记忆兴奋区内。当你开口说话时,你脑子里反应最快的是那些词汇。你能讲出来也就罢了,而恰恰是这些相对书面的单词,自己想讲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还根本念不清楚。我们要向外国人学习,说话时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尤其副词是很书面化的标志。

九、花心思推敲外国人口语中简单单词的巧妙用法,切忌自己“发明创造”

很多大陆生刚开始讲英语容易犯一种错误:有了词汇量后,没有真正去体会外国人用这些英语单词的习惯,而是凭中文意思发明创造,根据中文里的逻辑硬译。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同学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My hair is very strong”(我的头发很多)。外国人可以猜懂你的意思,但一听你这样子的英语心里疙瘩。所以,你不确定是地道的英语就尽量避免说。在口语交谈中讲不出来或者讲chinglish(中式英语)时,要在事后回想总结当时应该怎么说才更地道。

掌握英语口语的沟通其实不需要积累更多更难的新单词,而是gets handy with the simple words that you already learned(娴熟地使用你已经学会的简单词汇)。同样一锅米,外国人和我们烧出不同水平,我们还在思考烧不好是不是因为没有放泰国香米或者国宝米。学英语,尤其口语,并不是学习自己不会的东西,而是看我们能否将课堂内已学单词的用法充分拓展应用开来。其实我们在国内念到大二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英语词汇,讲出地道的英语是没问题的。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充分体会到所知道的每一个英语词汇的魔力。

比如老外说“你的看法如何”,就会简简单单地说,What's your take?再举个例子,有一段时间,好几次在打篮球时碰到篮球没气了,可我不知道“没气”怎么说,说过“no air”一类的话。还好,听我说话的人觉得我在说“no air”时看上去不像是缺氧,没把救护车叫来送我去医院抢救。因此我对“没气”这个词一直耿耿于怀,想它肯定是个什么我没学过的新单词。直到有一天在历史课上,坐在轮椅上的兰波老师唤我:“Hung,could you do me a favor?My back wheel seems very flat.I got an air'pump in the pocket on my right hand side.”(航,能不能帮我个忙?我的后轮看上去没气了。我轮椅右手边的袋子里有个打气筒。)第一次听到“没气”其实就是“flat”这个词,恍然大悟,不禁对这个在初二学的单词刮目相看。

大家不妨读读底下这些真正的英语俚语,你会感叹这么简单的词能表达出那么感性的意思。

Thanks for the heads-up.(谢谢提醒)

So I am kind of a go-between.(我就像中间人一样)

Do it all in one go.(一气呵成)

The flip side/the down side.(事情不好的一面)

Make the judgement call.(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来作决定)

Simply put.(简单地说)

Back of the envelope calculation.(粗略的计算)

Catch me off the guard.(让我措手不及)

Gain the upperhand.(取得优势)

Bubble up.(沸腾,兴奋)

Dressy(盛装的,衣着考究的)

Cheesy(俗气的)

Greecy(油腻)

Jump in(突然插话)

Laid back(放松)

Full blown-out(问题或疾病等等全部爆发出来)

Buckle up(倾全力于……努力认真于……)

Harp on(批评,责骂)

Showstopper(极为吸引人的人或物)

Weight in(加入,参加入)

Bound off the ideas(集思广益)

Scream one's lung out(声嘶力竭地喊)

On the whole(整体来说)

Jive with(忽悠)

Bread and butter(基本生活所需)

Rough elbows(被暗中攻击了一下)

Khakis(穿着很随意)

No one bites(没人采纳和理会)

Let's role(我们走吧,开始吧)

Let's raise the roof(让我们尽情狂欢)

Baller(派对上最引人瞩目,回头率最高的人)

Swagger(大摇大摆地走)

Losing your mojo(失去精神支柱)

Eye-opening experience(让人大开眼界的经历)

Powerful catchy tone(富有魄力而扣人心弦的音调)

The Golden Rule of The Thumb(最首要的标准)

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单词的灵活使用习惯,其实是相当值得我们细细学习的。自己不要花太多功夫去背高深的英语单词,花太多脑力去想使用哪个“big word”去表达意思。我们脑子里一定要认识到一点:过去在学校学的书面表达不大对接外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体系。这就需要先让自己的英语思维按外国人组织英语语句的方式先带一带牵一牵,接下来再有一些自由度去造一些句子。总之,静下心多体会外国人是如何简明巧妙地运用一些最简单的单词就把他们要讲的意思表述清楚了。然后你要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马上投入使用看似简单、但魔力无穷的英语单词。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不少人常常把“口语地道”和“能说俚语(slang)”等同起来,其实外国人普通的交谈中,俚语并不是用得很频繁。而且国内音像和英语材料教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俚语常常是带有一些蒙蔽性。比如我曾经从《疯狂英语》学了一个俚语“raining like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后来我在美国同学面前使用出来后,美国同学都笑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