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UFO大揭秘
17129100000007

第7章 中国UFO目击事件(6)

胡其国在参观现场时看到,在车辆厂破坏的砖房和受损的宿舍之间,UFO掀起了4间低矮平房的轻质屋顶,20厘米粗的木梁被掀到50米外。

顺红饭店24岁的女主人吕顺红仔细回忆当时情况说:“3点15分至18分,我听见大风吹石打在玻璃上,我起来关冰箱,从窗户看到天空有一个金黄色的光球从901方向飞来,长约1米,圆形,光球中间是绿色,其间夹杂着十分美丽的七彩光,有光环,逆时针滚动飞行。光环后面有雾气,光球飞行高度约有20米,速度很快,时间只有两秒钟就飞过去了。地上的砂子被风卷起跑。狂风把我吹到桌子上昏了过去,醒来房子屋顶吹跑了,碎玻璃撒了我一身,但我没有受伤,我们三个小姑娘吓得抱成一团直发抖,后来发觉电子钟坏了。”

在家属区内,也有一棵直径80厘米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胡其国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认为UFO好似在宿舍区作机动拐弯飞行并留下草被烧焦的团形痕迹,但未直接着陆。

有关部门的专家正在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一致的结论目前还难以得出。

超过100万的中国人亲眼目睹UFO

1981年7月24日夜10时40分左右,在中国近代,最震动人心的一次“巨大螺旋形UFO”过神州的事件发生了。

在西南,西北,华南大片省区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同时亲眼目击一起状如“盘香型”的螺旋迹UFO。这个规模在千年UFO史上和世界各国史上都算首屈一指。这次对于推动人们对UFO发生的关注热和对UFO发生的研究热是空前的。然而,这一巨大无比的螺迹UFO,仍然还是一个谜。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奇观中间,据CURO(中国UFO研究会)统计,共有中国“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内的新闻单位(另有香港报3家)共38家,刊物3家,电台9家发布消息和文稿共70篇;CURO还收到各地会员目击报告千余份,达百多万字的内容。

从目击者的身份看,有航天航空科技人员,有记者,有军人,有学术界高级知识分子,教授,工程师,天文学界人士。这些目击者遍布于13个省的205个县市。简直是盛况空前。现记述于下:

难忘的1970

这一次重大UFO事件的出现,可远溯到1970年。

1.1970年6月陕西乾县漩涡状飞行体

被人们称呼为“漩涡状飞行体”而不再叫做“枉矢”或“天龙”等的UFO现象,应当从距今几十年前的陕西乾县一份目击报告起始。

第一份报告是研究生邢本宪提供的。

1970年6月某夜0点左右,在陕西省乾县扬汉公社大寨四队劳动的目击人,从正北方天空,仰角为55度处忽然看见一个“漩涡形飞行物体”。它的视直径为5°,发光呈银白色,中心点为红色,自己无声地自旋,其视亮度比圆月暗淡,但比星星亮得多。它的旋迹是由极其明亮的银白色光带缠绕而成,其中心处是红星一颗。那些“光带”状旋迹是从星体绕向外周,由窄到宽,逐渐加阔。它用均匀的速度,平稳地由正北向西方飞去。

当《CURO目击报告·总一卷》在刊出这一则报告时,还附录了另一则江西省泰和县手工业局龙光大来函。此函回忆说:

1947年秋天,当时龙本人刚满12岁,家住江西泰和县塘洲乡高富村。那一夜里,大约十点钟过,龙家父子同坐门前乘凉,突然看见蓝天上面由东南向西北,飞行一物。其形状真像一团驱蚊虫的“盘香”。发光橙黄色,圆盘边上还有如木炭烧红时放的蓝白两色光,大约过1分钟后,便飞入高天不见了。

2.1971年9月河南汲县漩涡状飞行体

这一则报告是北京外文局缅甸文组王学安提供的。

1971年9月18日傍晚,在河南汲县的五七干校。天还没有黑尽,月亮还没有升起。王学安出宿舍办事,偶然看见两三千米高的空中,有个盘状大的光轮,慢慢悠悠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前进。这光轮,呈烟雾状态,颇像天体“漩涡状星云”,它发出黄白色的亮光,不声不响。从肉眼看来,它的中心部分具有较高的密度,而周围则渐渐稀薄变淡。转速较缓,但前进速度却较快。大约经过1分钟的目击时间,它便渐渐地消失在西北面天空中间。

3.1977年秋甘肃省景泰县漩涡状飞行体

这一则报告是甘肃师范大学王震提供的。

1977年秋天,王震作为省针织厂干部,派到武威地区景泰县白墩子农场割麦。这白墩子农场地理位置在东经104.5°,北纬37.5°。

那夜,大约是在8~9时。天已黑尽,空中只见繁星闪闪,能见度很高。当地是一马平川,视野很辽阔。王震和另外两人边走边抬头瞩望无边的星空。忽然间,看见一个发着乳白色强光的飞行体飞来。它旋转着,呈螺旋形。每转一圈,像吐出一圈白烟,白烟状的光束也随它旋转,好像是个多层次的铁饼。其核心部分是一个星体,它的光很强,但不刺眼睛。当它经过目击人的右侧方,从北向南,不太快地飞去,直到渐渐地消失在南天。

4.目击记录者统计

从1970年6月起的目击记录者,还有以下各处:

5.1977年10月下旬,四川的成都和江油等地区也观察到一起“螺迹UFO”的现象,其外形,光度,位置,运动方向,速度都和1977年7月26日那次接近。

6.1979年7月四川江津带晕圈飞行体

这则目击报告由四川江津商业局刘坤戴提供。

1979年7月28日凌晨,当天色微明的时候,忽见窗外有强光射入。往窗外望去,但见一个正圆形的,大约有面盆大小,发着银白光亮,带着晕圈的飞行体,正在由西向东飞快地飞去。后来,这个“怪物”便远远消失在云层中间。此时,5点35分。

7月26日夜的旋迹UFO

1977年7月26日出现的“螺迹UFO”,仿佛就是1981年7月24日伟大奇观出现的预演或前奏。

据CURO《UFO研究资料集》记载,盛况是空前的。

1.目击区:长约580千米,宽180千米,呈横断四川的走向。从北偏西由15°到25°的带状。

2.其目击地点(及送目击报告者)有:若尔盖(罗昭明)、松潘(程琳)、绵阳(李光福,刘万隆)、什邡(徐明元)、金堂(流沙河)、成都(胡忠婿,张周生)、郫县(刘云军)、崇庆(周正红)、富顺(王义乐)、宜宾(李为民)。

3.综合现象。

1977年7月26日夜间,大约在10时左右。人们发现在四川北面的天空里,出现一个奇异的不明飞行体。

开始时,位置在若尔盖县的北面偏西上空,其仰角为60°,它向着西方运动,稍后在成都以北的位置,仰角为40°。最后,仰角变为15°。

这个螺旋迹UFO,全身呈现椭圆状态,它的光圈回绕3至4周。长轴直径有5°,与地平线呈60°斜角。发光的星核部分在空中作直线运动,从东北方流向西北天空。每分钟转动速度大概是6转到8转。它缓缓地、平稳地向西北移动。整个飞行体的光均呈淡淡的月色,只有头部的亮度比较强,而尾部的光度则比较弱。其均速大约为每分钟行10度的距离。经过约5分钟之后,便隐藏进西北天空的云雾中间。消失时的仰角为10度。

从各地的目击报告综合来看:

它的螺旋迹圈,直径约为140千米(最大时候)。

它的中心喷射物,其喷出速度大约为每秒800米。

它在10分钟以内,沿轨道运动,走了1500千米远,其速度每秒钟为2.5千米。

它的飞行高度,可能是500~600千米。

经CURO会刊《UFO研究》载文分析:它的螺旋线在空间的实际轨迹应该是“三维锥状螺线”。其维向即为该飞行物的平移方向。各地为什么会目击成了“阿基米德螺旋线”呢?这大概是对锥状螺线的平面视觉形象罢了。

1981年7月24日的奇观种种

被称为空间大奇观的1981年7月24日螺旋UFO,其目击面广阔,目击人众多。兹选择与川西地区有关联的几个地带,分别记述之,使读者从中能得到一个面面观,因而具体地窥见事件的全貌。

1.来自天府的报告

1981年7月24日22点23分到45分。四川成都平原的灌县,夜空暗淡,一大片乌云遮着西南。而西南与北面的星空,则是相当明朗。繁星闪烁,天幕深幽,宛如珠光宝气的天河,显得非常美丽。

22点33分,当目击人吴志宏的眼眼偶然移向银河渡口的天鹅座时,突然间被一颗放黄光的亮星所吸引。此星的外貌略呈椭圆移动缓慢。但不久,它便突然变化异常,从后部喷出了一条闪烁黄光的光带尾巴,一瞬间那尾巴又旋动起来,其转速也逐步地加快。

这“尾巴”不同于彗星流星的长长直线,它是紧紧围绕星体(中心点)而呈扩散状态的光圈。当它旋转到四圈时候,(《汉书》也称它扩大到了“四围”,为什么?)就基本上固定了圈数,不再增加了。从此时起,大约便保持每分钟西移5度的速度直线运行,并保持水平方向。

这个螺旋体开始时出现在天鹅座a星附近,经过天龙ζ星,大熊座的n星和猎犬座,直移到从视平面看来是大约离地面7度高的山峰后面,才最后消失,在空中出现时间共约12分钟。

螺旋体的主体(中心星点)是一个放黄光的椭圆形长形星(带条状),其亮度大约相当于-1.5星等。它比起当时悬空的牧夫座a星,似乎还要亮一些。

它是按顺时针方向而旋转的。那中心的最亮部分虽是黄色,但从此向外面又渐渐了变成了浅蓝色。整个螺旋线,也并不真正是个“盘香”,其实却是沙发垫的弹簧形状。它始终保持4圈,渐渐又由大的椭圆变成了扁圆。其长轴的直径大约为8度左右,与地平面构成45°的仰角。

这一物体的实际高度,应在200千米以上。其速度在每秒钟10千米以上。可能是它行经在电离层中间,与带电的微粒子起了反应,所以才一下子改变原来状态,形成螺旋形运动,并放射出一种十分奇特的螺旋迹光环来。

2.金沙江口的奇遇

四川宜宾市899厂工程师李为民破天荒地竟实现了“守株待兔”的奇迹。他使用了一台经纬仪,竟在1977年7月26日夜曾出现过“旋迹UFO”的空间位置,破天荒地“捉”住了又重临空际的“旋迹UFO”。

曾经著文作过《77·7·26 UFO目击报告》的李为民,由于某些数字还有待于校正,这就使得他这一位UFO迷,又在1978-1979-1980-1981这几年的7月下旬,坚持“守株待兔”式地守候在原来的目击地点,希翼见到那颗“旋迹UFO”能如期回归的奇迹发生。

直到1981年7月24日之夜,在原来目击地点架设一经纬仪,当把镜头对准着遥远的北面天空,此时,正是7月24日夜22点38分,在金沙江和岷江交叉合流的幽兰色的黑夜里,破天荒地,奇迹来了!

突然间,他看见镜头中间,游进了一个略小于满月的光团。这光团位置恰恰又是在北极星的左下一方,他高兴极了。

随着观察,那奇异的光团突然向右上方伸出了一条光带状“尾巴”来,他简直快要欢呼出声了。于是,他的经纬仪立即捕捉到全国在当时唯一的一批用仪器测出的数据来,并立即用电报通知了成都UFO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