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百慕大
17128900000022

第22章 不可思议的神秘事件(5)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死神”号鱼雷第二次“周游”世界各大洋,然后转向了内海,出入各个港湾。水兵和船员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吓得心神不定,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碰到它。

自从1972年以后,“死神”号鱼雷好像消失在大西洋当中了,人们一直没有发现过它。

“死神”号鱼雷自从1916年开始,在世界各大洋飘荡了半个多世纪,人们估计它的航程已经达到了大约有15万海里。奇怪的是,它一没有维修,二没有补给,那么它到底为什么能够漂荡这么长时间呢?而且,“死神”号鱼雷现在又飘荡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它还要飘荡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完呢?这些问题没有人能解答,只能是一个谜。

幽灵一般的潜艇从何而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数度遭到一艘神秘潜艇的跟踪,但一当他们发现并准备采取行动时,这艘潜艇又消失得杳无踪迹了。在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双方海军激烈鏖战之时,神秘潜艇也曾几次出现。但它并未卷入战事,而是对落水的双方水兵采取救援行动,颇有国际红十字会之风。

这艘潜艇的速度和反应,是当时所有船只都难以比拟的。因此,美国海军称之为“幽灵潜艇”。

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即动用太平洋舰队的全部潜艇,在南太平洋水域四次搜寻“幽灵潜艇”。前苏联海军也闻风而动,派出大量潜艇在太平洋、大西洋细细搜索。

搜寻历时一年,却无结果,可是美、苏两国海军却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他们各有两艘与三艘先进的潜艇失踪。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幽灵潜艇”又频频出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广大水域,跟踪美、苏舰队。一次,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南太平洋发现被跟踪,正待作出反应之际,对方又悄然消失在声呐和检测仪的定位之外了。“企业”号派出数架反潜直升飞机到处捕捉,终空手而归。

前苏联舰队也遇到同样情况。这样,美、苏双方便都怀疑是对方侦察潜艇,但其动作如此敏捷,则又令双方咋舌和不服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两国在海军潜艇上的研制与扩充比赛,“幽灵潜艇”起了很大作用。

1990年,在瑞典和“北约”海军举行的一次海上军事联合演习中,“幽灵潜艇”竟大咧咧地招摇过市,引来了一场大围剿。10多艘潜艇与巡洋舰在开恩克斯纳海湾排成梳篦阵势,炮弹、深水炸弹与鱼雷将这里变成一片喧嚣的战场……最终却是“北约”海军等一方扫兴而归。“幽灵潜艇”将他们痛快地耍了一回。

过了一年,“北约”海军又在比斯开湾举行演习。这回,“幽灵潜艇”又目中无人地出现在“北约”视野。可是,令“北约”指挥人员奇怪的是:他们所有军舰上的无线电通信、雷达、声呐仪等全部失灵。待到“幽灵潜艇”消失后,一切才恢复正常。这令“北约”干着急:有劲使不出。当“幽灵潜艇”消失后,“北约”海军还试着向消失的方向发射了几枚“杀手”鱼雷——这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鱼雷,能自动追击目标,百发百中——可是一出膛却向海底来了个90度的“倒栽葱”。看来,“幽灵潜艇”仍在附近制约着“北约”海军,捆绑着它的手脚。

于是,“北约”军事研究人员提出一个猜想:“幽灵潜艇”乃是外星人派到地球的不速之客。

“幽灵潜艇”似乎有几种类型。通常看见的那种类型同美国核动力潜艇外貌相似,只是要精巧些。此外,1992年,法国潜水专家拉马斯克在加勒比海的水下探险时,发现一座圆体的周身晶亮的银灰色建筑物。它飞快地旋转运行,同拉马斯克擦肩而过,却悄无声息,连波浪也未掀起。这大概是“幽灵潜艇”的又一种类型吧?

“幽灵潜艇”在地球的水域里有无基地呢?按常理是该有的。那么,这基地又在哪里呢?有人说,是在百慕大三角区接近巴哈马群岛的海底下。

1985年,美国水下探险家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水下1 000米深处,发现一座庞大的水下建筑,里面似有机器在轰鸣。

1993年7月,美、法两国专家调查队在这一片水域,更发现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塔的底边长300米,高约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金字塔上还有两个巨大的洞,水流以惊人的速度奔流出入,使这一带海面雾气腾腾,波诡云谲。因此,有不少人说,作为“魔鬼三角”的百慕大,之所以有许多飞机、船只在此丧命,海底金字塔应难辞其咎。

研究“幽灵潜艇”的人则说,海底金字塔正是“幽灵潜艇”的最佳基地。那上面的两个巨大的水洞,是“幽灵潜艇”出入的所在。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仅从“幽灵潜艇”及其基地来看,其拥有者的智慧便高出地球人许多。何况“幽灵潜艇”并未攻击过人类,而是人类不断地攻击过它,但它也从不还击人类。这说明驾驶“幽灵潜艇”者的道德文明,也远高出于人类。

据前苏联军方的档案资料,在北极地区内,“幽灵潜艇”时常与“不明飞行物”——飞碟(UFO)配合行动,海空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在前苏联北极圈内的科拉半岛附近的海域,发现有1艘“幽灵潜艇”被冰层封冻住。前苏军以为是侵入国境的美国潜艇,遂派出大量战机前来俘获“侵略者”。就在这个时候,飞碟赶来了。前苏军的通信、雷达、各种仪表全部停止运作,致使飞碟从空中自由降落,飞向“幽灵潜艇”,帮助破冰开路,使“幽灵潜艇”获得解脱。

这一情景,终使前苏军有所醒悟:“幽灵潜艇”乃外星人的杰作,并非美国入侵者。

鉴于“幽灵潜艇”从不犯人的道德水准,美国海军情报局的亨利·罗德上校认为,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因追踪“幽灵潜艇”以及因航行百慕大海区而失踪的舰船、飞机以及上面的人员,不过是当了外星人的俘虏而已,他们总有一天会平安回来的。

研究者还指出,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大致分作两类:一类在地面活动,一类在水下活动。或许他们在外星上本来就分作这两类人吧?水下外星人建造了“幽灵潜艇”(或者是他们从外星携带来的吧?),又以百慕大三角海区水下金字塔为基地进行活动。所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大洋,特别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不时会传来“不明航海物”——“幽灵潜艇”的报告。

又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大洋深处,长期以来就一直生活着一支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智慧的生物。它们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人的最亲密的邻居,也可以说是地球人的一种类型。它们既能在“空气的海洋”里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气”里生存。而百慕大三角的大金字塔,不过是他们在海中建造的发电用的电磁网络。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还强调:人类起源于海洋,现代人类的许多习惯以及器官明显地保留着这方面的印痕。如喜食盐,身上无毛,会游水,海生胎记,爱吃鱼腥等。这些特征,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当人类进化时,很可能分作陆上、水下两支。上岸的就是人类,水下的则被称作“海妖”。而“海妖”却造出了人类不能造出的“幽灵潜艇”。

研究者还认为,要全面揭开百慕大三角与“幽灵潜艇”之谜,只有等到人类与“海妖”的科学文明甚或道德文明相接近、相沟通时方可。可是这一天要等到多久呢?须知人类在进步,“海妖”也在进步啊!说不定其进步的速度还快于人类呢!

巴巴多斯岛上不断移动的棺材

巴巴多斯岛位于加勒比海,17世纪成为英属殖民地。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18世纪初,巴巴多斯岛上的一座石墓中连续发生一系列灵柩移动的怪事,成为当地的一大奇闻。当时岛上靠着拥有众多的奴隶种植甘蔗而发财的沃尔隆德家族,为了显示家族的显赫,便在岛上的基督城凿石建造了一座气势庞大的坟墓,坟墓的进口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封闭。从外表看来,不像是坟墓,倒像是个坚固的堡垒。

1807年,这个家族中有位名叫高达德的老太太最先葬在这里。

第二年,柴斯家族买下了这座石墓,并分别在1808年和1812年安葬了柴斯家族的两个女儿。1812年,当柴斯家族在这一年中第二次开墓准备安葬这个家族的主人托马斯·柴斯时,惊异地发现石墓里面那两个女儿的铜棺竟然头朝下倒立在那里,但又看不出盗墓的迹象。

柴斯家族的人连忙命令奴隶们把倒立的铜棺整理好。1816年,柴斯家族为安葬家族里另一个男人再次开墓,意外又一次使这个家族的人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看到那个最少需要八个人才能抬起来的托马斯·柴斯的灵柩,又一次靠着墓穴边的一堵墙倒立着。八个星期后,柴斯家族又举行葬礼,这时,怪墓内灵柩不断移动的消息早已被岛上的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在岛上几乎家喻户晓。等到葬礼这天一大早,人们便迫不及待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看热闹,这次,石墓也没有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失望:墓里的四副灵柩早已东倒西歪。全都不在置放的原处,柴斯家族的怪墓经过这次折腾,再一次轰动巴巴多斯岛,也惊动了总督大人库勃莫尔勋爵。他要亲自来察看这事。

1819年,总督亲自前来现场,监督工人把灵柩摆放整齐,并重新在墓门四周加上封印。第二年,他接到报告说石墓中不断发出可怕的声音,总督库勃莫尔勋爵立即前往此地并命人打开石墓,只见封印完好无损,墓内的铜棺全都凌乱不堪。只有高达德老太太那副已腐朽的木官仍安然无恙地放在一角。这次就连总督也觉得莫名其妙了,柴斯家族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又深感忧虑,他们不得不把灵柩迁移到别处,只把高达德老太太的木棺留在那里。

这件事找不出来合适、恰当、合理的解释,有人说,若是奴隶们为了报仇而挖坟搬动灵柩,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若说是被水冲移动,石墓里并没有被水淹泡的迹象。除非是地震,但地震不可能仅仅震动这一小块坟墓。据说,总督是个办事非常仔细而又喜欢较真的人,他甚至请来了塑造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来帮助破案。总督觉得柯南道尔既然能写出万能的福尔摩斯,当然也一定能够对这次不断转移的怪墓说出究竟,柴斯家族的人对此也都寄予厚望。然而,柯南道尔来到岛上察看了一通之后,也没有找出确凿的原因和证据,他只是说:也许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无论如何,巴巴多斯岛的这块墓地再也没有人用过,时至近日,除了岛上飓风刮起在这块墓地上空盘旋之外,这里早已无人光临。

海中自转的小岛之谜

1964年,从西印度群岛传来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闻:一艘海轮上的船员,突然发现这个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小岛,竟然会像地球自转那样,每24小时自己旋转一周,并且一直不停。这可真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

这个旋转的岛屿是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发现的。当时,这个小岛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着,处处是沼泽泥潭。岛很小,船长卡得那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只用了半个小时,随后他们抛锚登岛,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珍禽异兽和奇草怪木。船长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岛的时间和他们的船名,便和随员们一起回到了原来登岛的地点。

“奇怪,抛下锚的船为什么会自己走动呢?”一位船员突然发现不对劲而大叫起来,“这儿离刚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几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们也都大为惊异,他们检查了刚才抛锚的地方,铁锚仍然十分牢固地钩住海底,没有被拖走的迹象。船长对此满腹狐疑,心想这是不是小岛本身在移动呢?

这件奇闻使人们大感兴趣,一些人闻讯前去岛上察看。根据观察结果,一致认为是小岛本身在旋转,至于旋转的原因,就众说纷纭,莫能归一了。比较多的人认为,这座小岛实际上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转。但真相究竟如何,当时谁也不能断言,只好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了。

过了不久,这座怪岛从海面上消失了。

南海中的“神秘岛”

1933年4月,法国考察船“拉纳桑”号来到南海进行水文测量。

他们在海上不停地来回航行,进行水下测量的作业。突然,船员们见到在上一回驶过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无名小岛,岛上林木葱茏,水中树影婆娑。可在半个月后,当他们再来这里测量时,却又不见了这个小岛的踪影。对于这个时有时无、出没无常的神秘小岛,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只好在航海日志上注明:这是一次“集体幻觉”。

3年后,即1936年5月的一个夜晚,一艘名叫“联盟”号的法国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这艘新的三桅帆船准备开往菲律宾装运椰干。

“正前方,有一个岛!”在吊架上瞭望的水手突然一声呼叫,顿时惊动了船上的所有船员。

船长苏纳斯马上来到驾驶台,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个小岛。他感到纳闷,航船的航向是正确的,这里离海岸还有250海里,过去经过这里时从未见过这个小岛,难道它是从海底突然冒出来的吗?可是岛上密密的树影,又不像是刚冒出海面的火山岛。

船长命令舵手右转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这样,“联盟”号缓缓绕过了这座神秘的小岛。

这时,船员们都伏在右舷的栏杆上,注视着前方。朦胧的夜色映衬着小岛上摇曳的树枝,眼前出现的事,真如梦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