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百慕大
17128900000010

第10章 百慕大三十三大假说(1)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工作,陆续发表了成千上万篇文章和专著,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百慕大三角海区船舶与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假说:触礁说有人认为,船舶出事是由于触礁,但是根据探测,百慕大海区的海底山脉,最高的离海面也有60多米,所以触礁的可能性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何况飞机在空中失事的许多事实又如何解释呢?

飓风说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假说:百慕大三角区离赤道很近,距离赤道越近的地区,天气的变化就越剧烈。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同赤道的暖气流在百慕大三角地区相遇,因气压相差很大,所以容易形成飓风,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是晴朗无云的极好天气,也会突然变坏而刮起飓风来,这种风云突变的天气是很难预测到的。因此,航行到这里的船舶或飞机都会吃亏的。这种天气的变化往往范围不大,如果在海面上发生,到达不了海岸就会消失,人们也就不容易发现。

海水漩涡说

解释百慕大的怪异现象的另一种与磁无关的假说是海水漩涡说。

据太空卫星发现,百慕大海域曾出现过巨大的漩涡,专家们分析,这巨大的海水漩涡有如一面巨大的凹透镜。当阳光充足(一般发事时都是风平浪静之后突然狂涛巨浪)且漩涡形成时,它就会反射太阳光而聚焦于一点,当有飞机此时经过“水凹镜”焦点时,便会化得无影无踪,轮船遇上也会遭殃。前苏联的物理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一个澡盆里盛满水,然后用木棒搅动使水起漩涡,再用一束特殊强光以60~70度的入射角射入,这时,奇迹出现了:一张悬在澡盆上的薄纸,刹那间燃烧起来。这是利用凹面镜聚焦点使物质燃烧。科学家们推测:如果漩涡直径为1公里,阳光聚焦点直径就有1米多,温度可达上万摄氏度;而魔鬼三角里的漩涡直径大多为2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寿命长达60多天,焦点直径可达几百米至上千米,其温度足以使不幸闯入其中的飞机、舰船顷刻熔化,即使是稍一靠近,也能引起爆炸和燃烧。这种假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对于为什么一点残留物也没有、为什么会有磁异常、漩涡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有何条件等问题,这种假说本身并没有能充分给出解释。这种假说似乎只揭示了某些现象而没有完全揭示本质。

反旋风和下沉涡流说

还有人认为,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有反旋风和下沉的涡流,这也是导致船舶、飞机失事的因素。反旋风的顶部在海面的上空,是看不见的,它在水下部分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漩涡,船舶若是闯进漩涡中心,是很容易被卷进海底的;飞机在空中遇到反旋风,飞行员就会偏离航线、迷失方向,可能在他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就机毁人亡了。有一位水文学家说,波多黎各海岸在冬季北风强烈时期,由于内波的影响,从大海表面到海底能够产生一股强大的向下的海流,好似一条海下瀑布,这股海流的流速有时极快,就形成巨大的漩涡,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会把经过这里的船只一下子吸进去。

大自然激光说

还曾有人提出:百慕大三角海区发生的奇妙事件,可能是一种自然激光的现象。

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活跃的科学技术。激光是由发光物质原子里处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上的电子,在一定的外界入射光的刺激作用下,被迫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发出光来。通过刺激发射出来的光,就叫激光。激光虽然是一种光,但它与普通光截然不同,它有很多特性。例如,激光具有高亮度和高定向性,它可以把光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地集中,从而产生高达几千万度以上的温度,能使任何一种物质在一瞬间化为一缕“青烟”。这是激光最大的威力。激光是激光发射器中发射出来的。

这些人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区,船舶、飞机失事经常发生在天气晴朗的时刻,是因为在万里无云的晴空,太阳是激光的强大辐射源,平静的海面和大气上层好似两面巨大的反射镜,高空的强烈气流起着操纵机构的作用,这些条件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激光发射器,它可以射出巨大的激光束,产生强大的威力。激光辐射流可引起局部地区天气骤变,海面升起浓雾,海水翻腾,出现磁暴、无线电通信受到严重干扰等现象,航行的船舶或飞机若是进到激光束中,就会被化作一缕青烟。

海底裂缝说

关于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地球物理学家们也怀着极大的兴趣积极地探索着。有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区奇异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海底地形有关。他们设想该地区的海底,地壳可能有宽大的裂缝。由于地壳内部地心部分是熔热的液态岩浆,沉重的地核在液态岩浆里“漂浮”运动着。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地核往往会朝地壳薄弱的方向运动,以强大的压力将熔融的岩浆压向地壳有裂缝或开口的地方,于是岩浆就从这些地方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当地核退去后,地壳往往下陷,有时会产生“吸入作用”。如果海底地壳有裂缝或开口处,遇到上述情况,就会发生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啸。当地核退去时,大量海水会以很高的速度被吸进海底裂缝,于是就产生飓风和磁暴,这也许是使船舶飞机失事的一个因素。

有人认为,在海底地壳的裂缝中不断冒出大量的气体溶解于海水中,海洋底层含有大量气体的水被上层水沉沉地压着,就好像一瓶被盖子严严盖住的汽水。一旦海洋上层压力减小,就像把汽水瓶盖打开那样,下层水中的大量气体就拼命往上冲,因而升起浓浓的泡沫来,假如船只刚好通过泡沫最厉害的地区,就一定会在泡沫中下沉。而当泡沫冲出海面,就会形成茫茫的白雾,飞机飞进这样的白雾里,自然就会迷失方向,坠向大海。

关于地壳裂缝冒气的说法,并不能解释船舶与飞机上导航仪器失灵的现象,以及为何会有漂泊在海面上的空船。这或许只是导致百慕大三角区船舶、飞机失事的因素之一。

水桥说

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诞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诞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晴空湍流说

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地震海啸说

地震海啸是指由海底或大陆边缘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岛弧地区的滑坡、沿岸地区山崩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日本称之为“津波”,意思是涌向湾内和海港的破坏性大浪。山崩造成的海啸,有些国家则称为“山崩波”。

与台风等原因引起的波浪不同,地震海啸的波长很长,短者有几十公里,最长的可达五六百公里,而且传播速度快。在水深三四公里的大洋中,每小时可传播几十公里,有时甚至达数百公里。另外,地震海啸在大洋中传播时,一般波高在1~2米,加之波长很长,所以不易被人察觉,但当它传至浅海地带或近岸时,波浪叠加,波峰隆起,有的高达20米左右,最高者可达40米。此时,由于波浪能量不断集中,其巨大的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从实测得知,地震海啸对被冲击的海岸每平方米的波压可达20~30吨;法国比斯开湾的一次大海啸,拍岸浪波压竟达每平方米90吨。由此不难想象,强大的地震海啸将对一些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常常给地震海啸发生地区,甚至是波及地区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壳的急剧升降,会迫使有几千米深的海水水柱发生运动,在海水上层形成巨大而迅猛的波浪,当波浪涌进浅水海域时,浪头会骤然增高,放慢速度;如果遇到漏斗形深水港湾峡谷,或沿河谷逆流而上,海啸的浪头尤其大。高高的水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将沿途遇到的一切房屋树木、人畜财产都吞噬下去。随即,海啸波又夹带着它所吞噬的一切退却下去,然后再返回来。就这样一进一退,数次往返,真可谓无坚不摧。

如果海水急剧地流去,形成大退潮,使从不露面的近岸海底礁石显露出来,随之,海水再猛烈地上涨。这种情况一般是由海底地壳急剧陷落而形成的海啸。相反,如果海啸波最初到达海岸时像一堵水墙向岸上袭来,那么这种海啸一般都是由海底地壳急剧隆起造成的。

1946年4月1日,一群夏威夷渔民突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景:海水急剧退却,从未露过面的洋底一下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许多海鱼和海洋生物在洋底乱蹦乱跳。这些渔民以为发生了奇迹,都争先恐后地去捉鱼。结果,猛然袭来的海浪使119人丧生。这次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当海水突然大落时,就要警惕“地震海啸”的袭击。

突然发生的地震海啸,能使一度繁华的沿海城市顷刻变成废墟。

历史上最有名的地震海啸有两次。一次发生在地中海。约在公元前1450年,希腊东南有一西雷岛,由于火山爆发,整个岛屿被抛向空中,随后坠入海底。巨大的海啸使西雷岛上的米若阿文化毁于一旦。有的学者认为,《圣经》上说的摩西分红海的故事就与这次海啸有关,柏拉图曾提到过的“大西洲”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另一次巨大的地震海啸发生在1755年11月1日,地震的震中在葡萄牙里斯本以西的大西洋海底,这次海啸使6万多人丧生。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近30米。那天正是“万圣节”,许多在教堂内做祷告的信徒被倒塌的教堂压死了。这场悲剧引起了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举此例,劝导人们不要进入教堂。

在近代,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啸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即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随之而来的巨浪高达30多米,把整个村庄从地图上抹掉,死亡人数达3.6万。

1890年,日本秋田地区的地震海啸使2.7万人丧生,1万多所房屋被毁,海水还淹没了大片土地。

1960年5~6月在南美洲智利附近的海底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其中10次超过了7级,3次超过了8级。最强烈的一次8.9级,发生在智利奇洛埃地区,并且引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啸。

1960年5月23日发生8.9级地震,随着在700公里范围内引起了海底地壳的变动,震中地壳最大上升量达3~4米,最大下沉量达2米。

地震有感范围达1000公里以上。由于海底地壳的急剧升降,使海水随之升降而发生海啸。这次海啸在智利500公里沿岸上的平均波高为10米,最大波高为25米。当然,就海啸波的高度来说,它并不是地震海啸中最高的,但是它的波及范围之广和能量之大,却在所有的海啸中占有绝无仅有的地位。

海啸生成后,首先冲向智利海岸,毁坏港口设施,吞没渔民村镇,使有些村镇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数以千计的人遭灭顶之灾,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海啸引起的巨浪以极快的速度涌向整个太平洋海域,扑向南太平洋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在悉尼港形成强大的漩涡,使港内的船只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海啸扑向菲律宾、夏威夷和日本海岸。它以707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只用了14小时56分就走完了10560公里的路程,到达了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简直比得上飞机的速度了。在夏威夷观测到的海啸波高为9米。当它用21个多小时走完1.7万公里的路程到达日本时,最大波高仍有8.1米。这次海啸把日本本州岛的太平洋沿岸洗劫一空,把日本北部一个地方的整个海岸都堆上了各种轮船的残骸。

这次智利海啸传播到日本之前,尽管早已发出了警报,人们已经有了准备,但仍然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伤亡达千余人。可见,海啸虽然走了如此漫长的路程,威力却不减,仍保持着极大的破坏力。这次海啸一直影响到苏联境内的鄂霍次克海后方才罢休。

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说

海上航行的人经常与风浪搏斗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十分可怕的天灾也会突然地降临到身边。这种天灾来自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那里是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的源地。

海底地震对航行在海上的船只的威胁实在太大了。1959年春,前苏联客货轮“库鲁”号在堪察加沿海海域航行,突然受到震动,好像有只大铁锤不停地敲打船底,每打一次,船身就剧烈地抖动一下,船上的舵轮、雷达全部失灵,罗盘也出了故障。海面上腾起无数水柱,周围一片白色的泡沫。1964年3月21日,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发生时,前苏联“坚定”号救护船正在距安克雷奇市250海里的公海上。它在5分钟之内竟受到三次剧烈震动,就好像全速前进的船只,猛地撞上了大块礁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