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人体(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17128600000049

第49章 人是怎样第一次呼吸的

艰难的第一口气

我们的肺,非常忙碌。它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吸入新鲜空气,把空气中的氧气留下来;再把身体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呼出去。即使你睡着了,它也决不“躺倒不干”。

因为人体一刻也不能缺少氧气,也容不得废气存留体内。不然,身体里的所有化学变化,都非乱套不可!

可是,你知道吗?人在出生之前,肺是瘪的,里边一丁点空气都没有!而且肺里还灌满了“水”(医学家称之为“肺液”)。所以一到出生,麻烦就来了:

首先,必须先把肺里面的水全部弄走,不然,怎能进得了空气?

其次,还得让瘪肺张开,这就需要小婴儿自己能吸气才行。可是小婴儿又怎么知道出生了,该吸气了?这第一次呼吸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水”到哪里去了

胎儿肺里的水,少的有六七十毫升,多的足有一二百毫升,真不是个小数目!

可是孩子一出生,只要一吸气,这些水又大都不见了,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医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些水的去向。

有些医学家说,胎儿从妈妈原来的“住处”(子宫)跑出去,必须经过又挤又窄的通道(产道),正因为这么一挤,才把肺里的水挤了出去,从口鼻中流走。医学家测量了挤掉的水,大约占总量的2/3。那么,余下的水又怎么办呢?

经过研究,医学家发现小婴儿第一次吸气,都很用力;吸力大,进肺里的空气就多;然后再用力呼气,把肺内小泡泡里的水往上赶,肺的淋巴管马上把水吸走。

这么几次呼吸之后,就把余下的水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不过,这种说法,招来另一些医学家的反对,他们说:“剖腹产的婴儿,他们的身体并没有通过产道,可是肺里的水照样能很快排走。另外,靠淋巴管吸水,水少还可以,水多恐怕就不那么方便了。”

直到现在,医学家还不知道婴儿肺里的水,究竟是怎么弄走的!

瘪肺是怎么张开的

顶有意思的是第二个问题:小婴儿的肺怎么一出生就开始呼吸呢?

多数医学家认为,小婴儿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这个冰凉的世界,冷的刺激唤醒了主管肺呼吸的脑神经,呼吸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用羊胎做实验,取出羊的胎儿,把它浸泡在10℃的凉水里,本来没有呼吸的胎儿,开始呼吸起来。之后,把水温一点点增加,胎儿仍有呼吸,当水温增加到40℃时,呼吸反而消失了。可见寒冷是促使胎儿开始呼吸的原因。

有些医学家却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认为有些孩子生下来就不呼吸,任你用冷水怎么滴洒,婴儿就是不喘气。再有,热带地区气温有时比母体体温还高,可是小婴儿该呼吸的,照样呼吸,根本不管外面是冷是热。

于是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说,人都有一种天生的本性:一遇到惊吓或者十分意外的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小婴儿出生,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突然变化,会把婴儿吓得倒吸气,这一吸,正好成了呼吸的开始,从此就呼吸不止了。不过,爱认真的医学家真的去测量了婴儿的第一口吸气的力量,比平常吸气的力量大二三倍;而受惊吓时的倒吸气远没有这么大的劲。

所以这个说法,也有点勉强。

另外一些医学家认为,婴儿出生后,原来靠妈妈供应的氧气没有了,可是自己的肺还没有接到开始呼吸的命令,这时,身体就缺氧,加上废气排不走,堆积在体内。这么一来,脑受到缺氧和废气双重反应的催促,也会着急起来,赶忙叫醒专管呼吸的那部分神经,于是就发命令给肺,肺也就乖乖地喘起气来。这个说法,听上去相当有理,但反对的医学家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责问:在胎儿时期,他们所收到的氧气本来就不多,可是这点氧气,对他们已经足够了。所以胎儿的脑已经习惯了低氧状态,出生后即使二三分钟不呼吸,难道还会让脑惊慌得手足无措不成!

其他的说法,还有好几种。说法越多,不正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说法的一种表示吗!

为什么要研究它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奇怪:医学家费那么大的劲去研究小婴儿第一口呼吸,值得吗?

医学家说:“值得,而且很值得!”

因为每1000个小婴儿之中,总有一两个生下来不呼吸(医学家称之为“新生儿窒息”)。假定全世界每年出生的婴儿有5000万,出现不呼吸的就有5~10万人,这就不是个小数目。研究这些,正是为了找到婴儿不呼吸的原因,让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婴儿,都能正常地进行第一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