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人体(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17128600000034

第34章 “濒死体验”之谜(2)

会经历“五大阶段”

最早记述人在濒死时的感觉的是瑞士的地质学家、登山运动员阿尔贝特·赫姆,他在1892年的《阿尔卑斯俱乐部年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记述了从死亡线上复苏过来30位登山同伙在濒死时的感觉。这些同伙都在登山中因绳索断裂而坠落过。

“不悲哀,也不恐惧,倒觉得很安静,头灵活转动。

就这样,时间在慢慢地流逝了。”这是赫姆文章中对濒死感觉的典型记述。不少复苏者还说,继此之后,会想起了自己的整个一生,并且在美妙的音乐伴奏进行下落,最后落到碧蓝的天空之下,天上飘浮着几朵红云。

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临床死亡后经抢救复生的人叙述的濒死体验基本归纳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这种说法的人约占57%,他们大多数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他们觉得自己在随风慢慢地飘扬,当飘浮到一片黑暗中时,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数觉得自己的意识游离到了天花板上,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在远处极其冷漠地观察着医生们在自己躯体周围忙碌着。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持这种说法的人占23%,他们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并在黑洞里飞速地向前冲去。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亲朋好友们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这时,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其中大多数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他们同那束光线融为一体,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并且自以为掌握了整个宇宙的奥秘。

“濒死体验”是人类进化的预兆1982年,美国的赖因格教授就与加拿大多伦多“根达尼研究中心”主任联合进行过研究。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瑜伽迷们勤奋锻炼和追求一生,很难有人能真正得到那种超人的本领。可是,这些经历过濒死体验第五阶段的人却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这种超人本领,这究竟是为什么?

经过研究,他们撰写了一本反映这项科研成果的专著《超智慧之人》。书中表达了下述观点:“现代人类正生存在宇宙发展的决定性阶段,人类将出现比1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更深刻更重要的变革。濒死体验可能是变化中的一种机制,目前这种变化只是影响濒死者。

然而,它却是人类将向一种新的状态飞跃的预兆。在这种新状态中,人类身上沉睡迄今的多种心灵势能和特异功能将会释放出来,人类将会真正成为久久幻想的超人。”他们在书中还这样写道:“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本领没有发生过变化,而宇宙的发展已经需要人类有更高超的本领。第五阶段的濒死者可能就是未来人类的模型,即超智慧之人。”

他们认为,这种超人的出现,将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也就成了万能的上帝。一些绝望者为了摆脱困境,追求五大阶段的幸福,竟然自杀,白白送掉了一条性命。

然而,从事这种性命玩笑的竟然也有科学家。美国心脏病科学家迈克尔·萨博起初对濒死体验持怀疑态度,认为它迎合了人类的好奇心理。萨博对自己的病人进行调查。许多人异口同声地称经历过五阶段中的某一、二阶段。但是,这些都没能消除心脏病专家的疑虑。因此,迈克尔·萨博决定,亲自“去地狱出差”。他建立了一个由曾是无濒死体验的幸存者和有濒死体验的幸存者组成的监督小组,同时组织了一个高水平的抢救小组。经过这次“地狱考察”,他撰写了一部论著《死亡的回忆》,声称濒死体验是人类的最大奇迹。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奇特现象的出现和渲染,其实是畸型社会的产物。但是,人的死亡心理确实是一大自然之谜,它有待人类去探索和研究。研究濒死体验不但能深化人类对这一自然之谜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对濒死者进行救生、安抚和医护,帮助他们摆脱危境,创造“起死回生”的奇迹。此外,还可以利用濒死体验增强企图自杀者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和留恋,摆脱自责、内疚、厌世轻生念头。

“濒死体验”的科学探索

现在,西方科学家们纷纷试图从科学的不同角度对濒死体验进行探索,以图解开濒死体验之谜。洛瓦城医学院教授拉塞尔·诺伊斯认为,传统的弗洛伊德心理曲线似乎可以表述这种奇特的濒死体验,然而,他尚不能从理论上加以明确阐述,麻省大学的两位教授则认为,这种濒死体验的五大阶段论纯是无稽之谈,所谓濒死体验是因为窒息导致的死亡幻觉,它是因感觉缺乏而造成的。

濒死就是持续性的深度昏迷,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但是,思维活动并没完全结束,它还在缓慢地进行,所以会产生梦幻。当人从深度昏迷中苏醒后,常会保持对这种梦幻的记忆。

生物学家罗兰·西格则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都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有时亦能够引起奇特的幻觉,在这些科学讨论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状况,即有的科学家试图用印度瑜伽现象解释濒死体验。他们认为,濒死的第五阶段同瑜伽术的“根达尼清醒状态”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根达尼清醒状态”是一种超人状态的技术术语。它认为,在每个人的脊柱下端至骨盆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储备库,这就是“根达尼”,它是人身上的强盛的“生命之蛇”,深深地藏在人体之中。

心理学家拉·沃特还提出一惊人之论——人的“死亡体验”实际是回忆了“出生体验”:“可能我们在生的一刻同时与死互相认识。当越过10厘米的分娩通道,很少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危险而可怕的旅行,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此刻的婴儿在意识中发生了什么,也许他们感觉类似于死亡的各个阶段。”按照他的见解,人在出生时忍受分娩的痛苦,通道、光明等神秘的人生经验使他在死亡时通过幻觉进行最后一次回忆。

在所有科学探索中,最令人信服的是有的科学家提出的这样一种理论:这五大阶级其实是人在死神降临的时候,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 第一阶段是濒死者的个体保存和防卫的本能。因为在死亡的威胁下,过度地悲伤、恐惧和紧张均会加速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使死亡更快到来。第二阶段是濒死者过早死亡,试图从感觉上否认已经跨进了地狱大门,象征性地逃避体内痛苦, 第三阶段实际上是濒死者诞生记忆的复苏,它是人体特殊细胞所致的特异功能。黑洞其实就是母亲的产道,黑洞的穿透经历正是出生时自身通过母亲产道而被推到人间的经历。

第四阶段是濒死者的自我安慰和幻觉性满足,本能地借以消除坐以待毙的沮丧情绪。同时重复自己的一生使自己得到一种与世永存之感。而与亲朋好友的欢聚,则是对死亡恐怖的退避反应。第五阶段是濒死者自身潜在的知识域的发掘,这是人体的灵感反应的特殊表现形式。

此外,生命科学的研究者还提出这样的新见解:人有三个身体: 第一,结实的外部肉体; 第二,隐性结构——乙醚实体; 第三,精神本质。所有三种都是现实的,但具有不同的本性。“濒死体验”实质上是人从自己肉体躯壳中解脱。暂时生存在乙醚体中,逐渐迁移到星光中,即世间极限之外。

对“死亡体验”的描述与研究,毕竟是活人作出的。

而真正死亡的人是无法复述或证实上述描述与研究的,这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