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的谜团(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17128500000022

第22章 亚马孙密林疑案

20世纪30年代,在南美的亚马孙流域,发生过自然史上的一个惊世疑案。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疑案在幽幽密林中湮没了整整65年,直到1995年,才得以披露……

世界末日降临

1930年8月13日,星期三,这是个平凡的日子。可是,对于生活在巴西最西北,巴西与秘鲁、哥伦比亚交界处的密林中的印第安人,却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世界末日降临的感觉,而且长达半天之久。

那天清早,密林上方的晴朗天空,忽然变成一片血红。不多时,天空又变得越来越黑,竟然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就在这时,空中纷纷扬扬撒下铺天盖地的灰尘,远处传来一阵阵可怕的啸声和一阵阵酷似大炮怒吼的隆隆声。

刺耳的啸声痛得人人塞上了耳朵。大家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上,向万能的上帝祈祷保佑。然而,随着祈祷声,那漆黑一团的空中又轰隆隆降下一些闪烁的球状闪电。

接着,脚下的土地像地震般颤抖了3次,人们陷入更巨大的恐怖之中。

整整半天,空中不断地降下灰来。灰越积越多,地面上青草、簇叶、灌木都埋在了灰中,什么也分不清。就在这可怕的黑暗、爆炸、啸声和阵阵烟灰中,密林里一些印第安居民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说,这天的爆炸声,连远离240千米之外的库鲁苏河、热瓦里河边的艾斯毕拉兹市和阿塔兰·杜·诺尔特市的印第安人都听到了。他们以为,这是附近塔巴林打靶场的兵士们在进行威力惊人的新武器试验。

神父留下记录

本来,这个发生在亚马孙密林深处的疑案可能无法传到世人耳中,可能会谁也不知,谁也不晓。偏偏18日那天,即事件发生后的第5天,45岁的天主教芳济会神父费捷利·阿尔瓦诺,按预定计划来这一带给新生婴儿施洗礼,向印第安教民讲经。在库鲁苏河两岸居民区,凡费捷利神父所到之处,人人都在议论这件怪事。他们向神父诉说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乞求神父为他们指出一条生路。

尽管费捷利神父是个有学问的人,尽管他向当地印第安人解释这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能是空中飞来的陨石,也可能是火山爆发……总之,绝不是世界末日来临。

然而,他的解释无法平息一个一个居民点中印第安人的惊恐。

回到圣保罗天主教教会,费捷利神父走访了梵蒂冈《信仰》通讯社的记者,详细叙述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

他还拟定了一份关于这一事件的报告,刊登在1931年3月1日出版的梵蒂冈官方机关报《罗马观察家报》(此报现在仍在出版)上。可惜的是,这份报纸除了从不关心这些事的红衣主教和罗马教廷成员之外,谁也无法看到。于是,亚马孙密林疑案丝毫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渐渐湮没了。

65年后旧话重提

65年后的1995年,北爱尔兰阿尔芒天文台台长马克·贝利博士等人,在英国一本天文学报上撰写文章,重又提起此案。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亚马孙密林疑案引起全球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贝利博士是从比利时新出版的《国际陨石组织》杂志上一篇短文中获悉此案的。

原来,1930年的亚马孙密林事件,除了《罗马观察家报》作过报道外,在1931年3月6日英国伦敦出版的《每日先驱报》上,也有报道。该文基本上转述了《罗马观察家报》的文章,并补充道,这场天体坠落事件引起了猖獗数月、一直没有中断的森林大火,致使周围几百千米的密林荒无人烟。

1931年,世界上第一位西伯利亚通古斯疑案的研究者,苏联地质矿物家库利克,在研究通古斯疑案时曾读过《每日先驱报》的报道。他认为,亚马孙密林疑案是“发生在巴西的通古斯双胞胎”。在《国际陨石组织》杂志的那篇短文中,天文学家华西里耶夫和安德列耶夫引证了库利克的这一说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

贝利在文章中提出,亚马孙密林疑案发生在8月中旬,这正好是地球上一年一度的8月流星群——陨石雨时期。

贝利利用现代科学理论计算出,密林上空的火球来自北部天空,其动力还不到100万吨TNT爆炸当量,即相当于通古斯奇观的1/15~1/10。虽说如此,当陨石以每秒7000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后,必然会抛出几百万吨灰尘,爆炸的冲击波会推倒树木,引起熊熊大火。

贝利文章发表后,在全球学术界引起了浓厚兴趣和强烈反响。巴西国家宇宙研究所负责人保罗·玛奇沙·赛洛根据贝利博士的文章,对照一组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发回的照片惊喜地发现,位于阿根米洛居民区东南、库鲁苏河畔的亚马孙密林中(约南纬5°、西经71.5°),有一块极不寻常的、直径达到1.5千米的圆形“旷地”。离中心稍靠边有一块阴影,也许是专家们称为“伤疤”的古陨石坑。这是天体坠落地面时留下的。在这块旷地的南面和北面,保罗还发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链型痕迹,可能是1930年8月13日早上8点钟坠落地球的“天外来客”,自北往南直线延伸的轨道。

巴西国家天文台的天文物理学家唐·列查,查阅了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地震观察台1930年8月13日的地震资料。他发现,从库鲁苏河周围形迹可疑的旷地到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直线距离达1322千米,而仪器记录的第一次震动时间为当地时间9点04分39秒,第二次震动时间为当地时间9点05分03秒,两次震动间隔24秒。第二次震动时间比第一次长而且强烈,而第三次,显然被第二次震动掩盖了。

唐·列查认为,这24秒的间隔很重要。它说明震动的震中不是地下,而是空中;说明这是一次“天震”。“天震”的震级也不小——相当于里氏7级。

种种假设,留之存疑

据资料判断,这一“天震”应该发生在当地时间早上6点钟,而费捷利神父称事件发生在早上8点钟,这个出入不小,可能是费捷利神父叙述有误。

亚马孙密林疑案当时只有费捷利神父一份报告。在事件发生的65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既找不到当时的直接目击者,又没有找到任何直接物证。他们只好根据一些现象,提出种种假设。

这些假设中最多的是,1930年亚马孙密林遭到8月流星雨的袭击。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直径达40~50米,最多直径不超过100米的小行星所为,当它冲入大气层时,速度约每秒15千米。还有人提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因而坠入地球大气层后变成了灰和火。甚至也有人提出,这是一艘发生事故的外星人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化为乌有。

凡此种种都只是猜测和假设,无法找到充分的证据。

很可能,在多少年之后,亚马孙密林疑案仍将是一个谜。

留给科学爱好者的,仍是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