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平时所说的“天涯海角”原泛指僻远的地方。历代封建王朝往往把被贬谪的官吏流放到“天涯海角”之地。古代诗人也喜用“天涯海角”抒发情感:唐代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居易《春生》诗中有“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的著名诗句。究竟“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人们都怀有特别大的兴趣,而今天却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海南崖县
一种看法认为“天涯海角”就是在海南崖县(今三亚市)。
《人民画报》1980年第3期在介绍海南岛风光时说:“相传海边石上‘天涯’两字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贬谪海南时所题,现已被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认同此说的还认为“由于崖县在古代交通十分闭塞……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被流放到这里,现在这里还保留有苏公祠,祠内有苏东坡的石刻像和数块墨迹碑等”。张子桢主编《中国地理知识》在《“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一文中说:“我国确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就在海南岛南端,马岭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处,现已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这里东距崖县所在地——三亚26千米,西距崖城(原崖县旧址)22千米。在一片怪石中,有两块嶙峋的巨石,一个上凿‘天崖’,另一个上刻‘海角’,两相对峙,蔚为壮观。
并非专指崖县
另一种看法认为“天涯海角”不只一处,并非专指崖县。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记载:钦州(今广西灵山)有天涯亭,廉州(今广西合浦)有海角亭。“钦远于廉,则天涯之名甚于海角之可悲矣。”可见早在宋代钦、廉二州已有”天涯亭”、“海角亭”,一直保存至明清时期。据史载,“天涯亭”在北宋中期即已得名,而海南崖县的“天涯”、“海角”刻石时代要比钦、廉二州的“天涯亭”、“海角亭”晚得多。关于崖县苏公祠问题,据《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全集》,苏东坡于绍圣四年旧历七月三十日从惠州抵达儋州,经居三年,于元符三年(1100年)旧历六月离开海南北上,次年卒于常州。但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他曾被流放到崖县,并曾在崖县刻石书写过“天涯”二字。因此,苏公祠之说系张冠李戴。郭沫若曾去“天涯”石刻实地查考,指出“相传为苏东坡所书,但字体殊不类”,其后得见《崖州志》,“既得此资料,因三往天涯海角目验”,“天涯”二字之旁“确有小字依稀可辨”,证明的确为清雍正十一年程哲书刻,与苏东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