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7127700000051

第51章 悠久的古埃及文明(4)

随后,卡特把孔开大,钻进室内,室不大,深5.6米,宽8米,高2.5米,墙上涂着白泥灰,地上堆着许多随葬物,它似乎是一间仓库,看样子盗贼并未进入。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有的物品显得怪模怪样,令人毛骨悚然。卡特在北墙找到另一道用胶泥封印的石门。他撬掉几块石头,爬进去,发现一条狭窄的通道,它的尽头有两扇橱门式的双开门。这是一个巨大的包金木“柜”,“柜”长5米,宽5.5米,高2.75米,它的顶部几乎碰到石室的天花板。启开“柜”门,露出第二道门。通过这道门,又见一扇敞开的门。这是一间正方形屋子,中央高台上匍匐着阿努比斯神。

1925年2月15日,卡特打开第四个木“柜”,见到一具长2.75米、高和宽都为1.5米的洁白石英岩棺。这时候,卡特才恍然大悟,原来四个木“柜”是石棺外面的四个木套(木椁)。吊起一吨重的岩石棺盖,又见一具图坦卡芒人面形的贴金木棺。图坦卡芒人面形头戴王冠,脸部 清秀、和蔼、端庄,两手执着权力杖与鞭子交叉在胸。在灯光的照耀下,棺面镶嵌的各种宝石光彩夺目。移开人面形棺盖,人们惊奇地看到,里面是一具长1.8米、厚1.5厘米、重达110千克的纯金棺。棺的外形依然是图坦卡芒,但貌似奥西里斯神。挪开金棺盖,终于露出了图坦卡芒的木乃伊。木乃伊的脸上罩着按图坦卡芒生前脸形铸成的金面具,他头戴“奈姆斯”王冠,额上装饰着法老的标志隼鹰和眼镜蛇像,下颌蓄着长胡。就这样,这位年轻的法老安眠于四个木棺、一个石棺、三个内棺共八层棺椁之中。在墓室以东的一间石室内,卡特找到了贮藏图坦卡芒木乃伊内脏的小金棺。

1925年11月11日,开罗大学解剖室内气氛十分严肃,这里正在进行一次紧张的、史无前例的解剖手术,解剖的对象便是轰动当时国际社会的图坦卡芒法老的木乃伊。此时此刻,他的遗体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头部的金面具和身上的铠甲已摘下,露出了亚麻布包扎的躯体。亚麻布由于长期碳化,已变得十分酥脆,解剖师不得不在它的外表涂上一层石蜡,等它冷却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小心地在外层中央切一道口,将绷带一层层解开。在每两层绷带之间,都发现一些随葬物品,包括奥西里斯和伊齐丝神像、权杖、护符、腰刀、手镯、戒指等,共计155件。剃得光光的木乃伊头上戴着一顶镶嵌珍珠的刺绣小帽。用柔软的貂皮刷子轻轻刷去腐烂的皮屑,最后显露出图坦卡芒的庐山真面目。他的皮肤灼伤似黝黑,两眼微开,眼睫毛很长,鼻子因受压而略呈扁平,鼻孔内塞着织物,上唇微微上翘,露出两排大门牙,耳朵不大,耳垂上扎有针眼,左面颊有一处凹进,好像是一块伤痕,头骨内塞有填充物,腹部 有切口,内脏已由此取出。他的手、脚、生殖器分别用亚麻布包扎,两手戴有15只手镯,右手搁在左臂上,左手放在右边肋骨上,交叉地置于胸前。木乃伊的躯体萎缩,全长1.65米,估计生前身高1.7米以岁之间。

上。检查骨骼的结果表明,他死于18~20由于木乃伊已有腐烂现象,无法进行人工保存,遂于解剖后运回国王山谷重新葬入他的墓内。

图坦卡芒陵墓的发现和他的木乃伊的解剖,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他的陵墓不同于其他王陵,而开凿于地下,且规模小、无壁画、风格不同于其他法老墓?为什么随葬物凌乱堆积而不是有秩序地陈放?为什么他年轻夭折?他的左颊伤痕是怎么一回事?死因是什么?为什么盗墓者启开了 第一道门,而未入内盗窃?人们进行了种种的猜测与推理。有人说他是被杀,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甚至具体说患了肺痨病。

1961年,英国的哈里森博士携带一台手提式X光透视机专程到墓地,给木乃伊做透视检查。50张X光照片使他得出如下诊断:后脑勺有裂痕,可能遭重击后死亡。他的结论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有人持异议。反对者认为后脑勺裂痕可能是受金面具长期重压的结果,X光照片无法区分被打死时的溢血还是制作木乃伊时的出血;支持者认为,木乃伊的脑汁已用长勺从鼻孔中掏出,后脑勺的血和裂痕肯定是伤痕,并从历史上图坦卡芒的处境加以论证。

图坦卡芒究竟何许人也?史籍记载甚少。

公元前1570年,埃及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宗教改革法老,他反对当时盛行的崇拜阿蒙神之风,创立笃信阿顿神的一神教,自命为阿赫那顿(意为阿顿神之奴仆),并将首都从卢克索北迁到特勒阿玛尔纳。他去世后,塞门·卡莱阿执政三年,病故后图坦卡芒即位。他的亲缘关系不详。有人认为他与塞门为同胞兄弟,也有人说他们是同父异母兄弟,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他俩都是阿赫那顿的女婿。阿赫那顿死后,阿蒙神祭司的权势剧增,信仰阿蒙神之风死灰复燃。约八九岁登基的图坦卡芒,在祭司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信仰阿顿神,将首都迁回 卢克索。

他在卢克索当政六七年后神秘地死亡。图坦卡芒在位时年幼,大权旁落在老臣阿伊和军队司令手里。图坦卡芒死后,阿伊当上了国王。

1955年,在卢克索发现一块石刻,记载着阿伊为图坦卡芒摄政王。在一枚戒指上,阿伊和图坦卡芒王后的名字刻在一起。这使一些历史学家们相信,图坦卡芒生前实为“阿斗”,处于无权无势的地位,阿伊发动宫廷政变,暗害了图坦卡芒,并娶了比他小几十岁的图坦卡芒的遗孀为王后。

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图坦卡芒的墓为什么比其他国王的陵墓简陋的原因就容易解释了:年轻的图坦卡芒生前来不及建王陵,遭暗杀后,阿伊匆忙地将他葬入一座已挖好的高级官吏的墓穴内,由于墓小,生前用品只好当做随葬物堆放于墓内。

图坦卡芒的陵墓是惟一未被偷盗过的法老陵墓,它的发掘是本世纪埃及考古界最伟大的发现。陵墓的价值在于它完好地保存着5600余件随葬品,从大的贴金木棺、战车到小的日常生活用具、笔墨、植物种子,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文 化、宗教、风俗和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无价之宝,是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的又一例证。

上述随葬物出土后陆续运到开罗埃及博物馆展出,部 分文 物曾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巡回 展览,观众达几百万人次,使这位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小法老成为西方的新闻人物,被誉为现代“埃及的特命全权大使”,给埃及赚了一笔可观的外汇。不过,好事多磨,在一次运输中碰坏了一个神像的头部 ,引起埃及文物界大哗,文 化部长只得下令今后禁止珍贵文物出国展览。

望着依然保存在陵墓内的图坦卡芒的石棺,图坦卡芒假若在棺内有灵,他应感到又欣慰又遗憾。欣慰的是他的遗体保存至今,一举名扬天下,为个人和埃及赢得了荣誉,他的墓成为人们渴望造访的圣地;遗憾的是细菌的感染使他再次长眠于地下,使后代子孙不能瞻仰他的“龙颜”。他虽已“启口”,但不能说出为什么风华正茂时命赴黄泉。他的死因可能是永远解不开的千古之迷。

制作木乃伊

古代,由于迷信灵魂的存在,或是出于对祖先或圣物的崇拜和怀念,大多数民族都十分注意死者尸体的保存。迄今人类所发现的古尸一般分成四大类——干尸、湿尸、蜡尸和鞣尸。

从广义上来说,木乃伊就是干尸。这种干尸按其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是加工制作而成的。

人工制做干尸保存遗骸的技术,在古代埃及使用得最为普遍而成功。其起源可追溯到5000余年前的古王国时期。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死了,他的生命并不终止,相反地,死给他开辟了永生的道路。他们认为,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他的同貌人卡里(灵魂),卡里在人诞生时进入人体,在人死时就离开人体而独立生存。它一旦回到人体时,人就会复活。为此,古代埃及人在死者的遗体防腐上煞费苦心,希望它能永久保存。当一个埃及人死亡时,他的亲友就立即去找防腐师。

据历史文献记载,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是用沥青为尸体清洗内腔的。但后来用现代技术检验发现,那并不是用沥青,而是用一种植物树脂。

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防腐师把死者的脑子从鼻孔抽出,然后用锐利的石片在尸体左侧做一个切口,把内脏全部 取出。内脏和体腔都用棕榈酒彻底清洗,然后在内脏上撒一层捣碎的香料,放进四个罐子里存放起来。体腔用碾碎的草药、肉桂和其他香料填满,然后细心地缝上切口。接着,将尸体埋在盐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中,70天后取出,洗干净,用亚麻布绷带缠裹,并在绷带内表涂上一层树脂作为粘着剂。最后,把木乃伊装入一个人形的盒子,送回死者家里,靠墙垂直安放。

另一种方法是将死者的腹腔注满雪松油,这样,尸体就能够比较容易清洗和在苏打与盐的作用下进行保存。这种木乃伊制成后,便埋葬在墓地。

古代埃及的木乃伊有不少保留到了今天,例如新王国时期的法老(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517~公元1251年)的木乃伊就在埃及保存着。

古埃及人对人的概念跟我们现在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古埃及人认为,一个人由五个部分组成:躯体、“卡”(是赋予生命的本原)、“巴”(一些人解释为灵魂)、影子和名字。人死亡时,这五个部分就分散开了。但是,只要躯体能永存下来,这五个部分的凝聚力就可维持,从而可保证死者会另有一个生命。